基于义县奉国寺的数字化建模及文创产品设计探索论文_李苗,潘永强,张星,穆昱岑

基于义县奉国寺的数字化建模及文创产品设计探索论文_李苗,潘永强,张星,穆昱岑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沈阳 110136

摘要:目的 通过对“千年古刹”义县奉国寺历史文化的研究,提出对义县奉国寺主殿大雄殿数字化建模的探索以及义县奉国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以致敬古刹之千年历史。 方法 从义县奉国寺历史文化角度出发,提取奉国寺中的大量美学元素,整合资源,利用现代创新性的设计方法,使奉国寺文化遗存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并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数字化展现奉国寺大雄殿的结构与全貌。 结论 通过对义县奉国寺一系列研究与再设计,创造出一种新的传承方式,也能给奉国寺带来一定的知名度与经济效益,而这种传承方式对于奉国寺历经千年的文化资源也不失为一种保护。

关键词:义县奉国寺;奉国寺大雄殿;数字化建模;

1奉国寺历史文化概述

奉国寺始建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后易名奉国寺。奉国寺位于中国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占地面积约5万余平方米。

如今奉国寺内仅存的辽代建筑只有大雄殿,它是自辽、宋保存至今最宏大、最完整的五脊单檐庑殿式木构建筑,也是中国古代佛教寺院最古老最大的大雄宝殿,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清代又续建了六角钟亭、四角碑亭、无量殿、牌坊、小山门和西宫禅院。

自辽代建寺以来,奉国寺最根本的主体建筑——大雄殿历经千载,却依然巍峨雄壮,气势宏伟。千年来,奉国寺大雄殿经历过多次腥风血雨,更朝换代,还遭遇过人类无法应对的各种自然灾害……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不计其数的古寺在各种灾难中消亡,而奉国寺却奇迹般度过各种劫难,给我们了遗存一份原始的珍贵文化遗产。

1961年国务院发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类辽宁仅有两处:沈阳故宫和义县奉国寺,沈阳故宫因其体量大知名度高比起奉国寺更被大家所熟识,而奉国寺完全是凭借自身的内在价值而入围。

奉国寺的物质遗存皆为辽代艺术珍品:气势宏伟的大雄殿;殿内23尊泥塑佛像;天王殿内明代木雕韦陀像;佛坛前的7套21件石雕供器;大雄殿梁枋上多姿多彩的辽代建筑彩绘;金元明清各代所建碑记及清代牌匾。

2奉国寺的数字化建模

2.1任何一个古代建筑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不同朝代的建筑其文化不同,建造方式不尽相同,则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自然也不一样,而有着千年历史及岁月沉淀的建筑自然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而对于这些仅存的物质遗产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考虑如何去复原和保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基于这个目的,我国现在有最新的高科技手段,利用计算机数字建出3D模型用于保存,而我们也可以对其数字化模型进行雕刻打印等,让其成为一个实体模型,充分发挥其纪念意义及宣传作用。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高科技手段的出现意味着我们中国古代文明的各种建筑也将会因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更好的保存方式。

2.2对于奉国寺,我们采用3D建模的方式,对大雄殿进行了数字化的研究及拆分,组合。对其结构研究:建筑九间十椽的大殿,就内部而言,是为信徒创造出敬拜这七佛的场所;就外观而言则是要营造出一个与内部场所相匹配的庄重,严肃的形象。

其外部:大殿外观由下而上可分为台基、殿身和屋盖三部分。其中殿身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主要是铺作层及椽飞,下部则以檐柱、门窗和墙垣为主。

其内部:大殿的屋内柱与檐柱数量相同,都是28根。位于殿内前部抵在四椽栿下的8根柱明显为后世添加,直径比其他20根柱子都小很多。其中,心间一进门左右两根柱子最细,柱底直径约35cm,另外六柱为40cm左右.这两类柱的柱顶均有微小的卷杀作覆盆状,而且柱子的高度都是从中间位置向两端逐渐变高,这两点都与檐柱相同。大殿梁架之复杂为学界公认,其主体可视为进深方向的横架和面广方向的纵架交织而成。大殿主要纵架共三类:第一类是榑下襻间,第二类是柱顶纵架,第三类是扶壁栱。

3奉国寺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3.1文创产品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家对文创产品产业十分重视,有了国家的支持,社会各界也在做出十分的努力,使得文创产业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因其新颖的创意、蕴含其中的意义以及其艺术性不仅被各高端企业所关注,更早已进入大众视野,融入平常百姓的生活。

3.2奉国寺文创产品现状:奉国寺其自身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历经千年沧桑留下的尽是极具历史性的瑰宝,其所留存的木构建筑、牌匾、雕塑、纹样等历史元素都是古代文明艺术性的象征,但通过我们对奉国寺周边文创市场调研发现,关于奉国寺的文创产品少之又少。作为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它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又有超强的旅游市场客源吸附能力,推动奉国寺周边旅游业的发展。

3.3元素提取;奉国寺大殿内壁墙上画满了明清两代佛教各种壁画,而在大雄殿的梁枋上,辽代建筑彩画可以说是其大殿内诸多艺术中的闪光点,其色彩丰富,至今保存较为完整,艺术水平在当时也是极高的。其横架彩画主要用到了网目纹、飞天、彩凤、枝条卷成花、写生花等题材和图案,纵架彩画除了有些与橫架相同的内容外,在额上壁的位置还绘有以莲荷花为主的铺地卷成花;铺作彩画则既有柿蒂、毬文等专有图案,也有莲荷花等花纹,其中,铺作和横架的彩画前人已有过一些介绍,横架中梁彩画的飞天以其惟妙惟肖,生动明艳的形象也最广为人知。这些物质遗存为后世提供了大量的辽代原始图像、图案样式等,可以说是代社会人物的清晰留影,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

奉国寺三块“中华名匾”简介;岁月风雨,人慈悲,对奉国寺大雄殿,三块中华名匾,做妥善保护又很好地传承展示。是政府,大德学者,居士仁的共同心愿。故设置《中华名匾展室》。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大雄殿、法轮天地、慈润山河”三块匾额制作完成。悬挂在奉国寺大雄殿正面屋檐下,越时空,经风雨。至今已有三百年,匾额年代久远,雕刻制作精良,竖版龙边雕刻样式罕见。体量巨大,书法艺术精湛,被载入《中华名匾》和《中国名匾》等书籍。有专家学者分析论证。三块牌匾字迹为乾隆笔迹。乾隆曾四次到医巫闾山朝拜,(义县为当时东去闾山的必经之路)。并留有众多的题词和诗篇。在闾山西麓凌河岸边义县境内,留有“诗情共羡凌河景,古时香火塞北烟。”的名句。奉国寺三块中华名匾上,有出资人,无书写人,充满玄妙,为后人留下了美好的遐想。大雄殿,木制竖形,龙边(凡六龙),蓝底金子,高3.15米,宽1.52米。

3.4产品;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元素提取,加入一些创意构想,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使历史融入生活,对传统的形象进行再次设计。对于这座千年古刹,近千年的洗礼给他留下的满是历史的痕迹,可以进行深入化研究及能给我们提供设计灵感的形象很多,可以做出很多方面的思考及创新。

4 结语

奉国寺历经千年文明,在历史长河中起起沉沉,经多次完善修复,保存下来的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所蕴藏的历史意义也需深究。通过对奉国寺历史文化研究及艺术性元素提取,为奉国寺文化传承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以现今人民大众的生活需求为主要考虑要点,创造出一种新的传承方式,也能给奉国寺带来一定的知名度与经济效益,而这种传承方式对于奉国寺历经千年的文化资源也不失为一种保护。

参考文献

[1] 白鑫 . 《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建筑彩画纹饰研究》 .沈阳大学

[2] 梁思成.《梁思成全集》.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李苗,潘永强,张星,穆昱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基于义县奉国寺的数字化建模及文创产品设计探索论文_李苗,潘永强,张星,穆昱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