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航运企业管理改革之路探索_航运论文

中国特色航运企业管理改革之路探索_航运论文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航运企业管理和改革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航运论文,中国论文,特色论文,企业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远集团是以国际航运为中心,集船、货运代理,燃物料供应,公路运输,码头,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贸易及劳务输出等业务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56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截止1995年底,集团共拥有国内外成员企业300多家,拥有近600艘、共1700万载重吨各类船舶。目前,中远定期和不定期航线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的1100多个港口,年货运量超过1亿吨。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内为依托,以香港、北美、欧洲、日本、新加坡五大区域为辐射点的国际航运业务网络。

自1993年初成立集团以来,中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先后进行了集装箱运输体制、散货运输体制、陆上货运体制、贸易体制及船员体制改革,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是中远经营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面对国内、国际航运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远领导提出1996年为中远的“管理”年,“通过加强管理,改进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能力”是“管理年”的主要目标。为此,我们对中远近年来的体制改革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一些分析。同时,也希望能与航运界同行一起,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航运企业,加强航运企业的管理,以及进一步深化航运企业改革等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走“负债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

中远始创于60年代初,刚一成立,就面临着来自国际航运界的激烈竞争和国内经济拮据的双重威胁。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远采取了利用国内外银行贷款买船的办法,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贷款买船,负债经营,盈利还贷,自我发展”逐渐成为中远的航运经营特色。

在艰苦创业的关键时期,中远采取了利用国内外银行贷款买船的办法,抓住国际市场船价下滑的时机,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迅速扩充船队,使船队规模10年间翻了三番。到70年代末,中远船队总吨位已达到900万载重吨。中远的发展壮大不但提前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租用外轮的局面,而且也证明了“以买二手船为主,新造船为辅,以旧养新,滚动发展”的航运经营策略的正确性。

80年代是中远发展历程中的黄金时期。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下,中远一方面继续扩大船队规模,完善船队结构,提高船队质量;另一方面抓住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大好机遇,开辟集装箱班轮运输,在其中的22条航线上率先实施“定船舶、定航线、定货种、定时间、定泊位”的五定服务。在远东/北美航线开辟了定周班服务;在中日航线上实现了周双班服务,创出了良好信誉。到80年代末,中远已在全球46条航线上航行着近80艘全集装箱船。同时,中远还逐渐发展了其他类型的船队。目前,已拥有包括集装箱船、散货船、滚装船、杂货船、油船、多用途船、木材船、载驳船和客船等在内的各类船舶。

从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国际海运市场逐渐开放,海运代理等行业相继对外国开放,外资公司纷纷打入中国,作为国家主力船队的中远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由于国内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陈旧的经营管理方式还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中远的经营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中远提出了“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经营目标,一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制定了“下海、登陆、上天”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散航运业的风险;并积极进行改革,实现规模经营,加强管理,提高竞争能力。

纵观中远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中远的发展始终走的是“自我发展”的道路,中远的成功是靠自身发展和改革实现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航运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家的扶持,中远所走过的道路,给航运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确保航运优势,实施多元化经营

中远的本行是航运,航运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大,回报少。而世界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又无时不影响着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变化,从而加剧了这一行业的风险性。

为了降低航运经营风险,中远集团成立以来,确立了以航运为中心、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战略。首先,从航运相关业务入手,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兴建一大批陆上实业机构,如收购南通船厂并进行改建,合资兴建了南通拆船厂等。目前,中远集团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修船、拆船、造箱、船舶设备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年修船能力300艘,年产箱量11.5万TEU。

在发展船舶修造业的同时,中远还努力开拓其他航运相关业务,如积极投资发展码头仓储业等。目前中远已在国内各主要港口城市,兴建了几十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仓库,并配有数十台大型集装箱装卸桥和数百辆集装箱运输车辆及装卸机械。箱、场、运、存的一条龙服务,为海运业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中远已投资和参股的码头有蛇口、盐田、上海、宁波和张家港及香港八号集装箱码头等,近年已取得了可喜的回报。其中香港八号集装箱码头所属的2个泊位的集装箱年吞吐量已占全港年吞吐量的10%以上。此外,中远还计划在长江口沿岸的太仓建设一个占地约40万平方米、以港口为依托的中远岸上发展基地——“中远国际城”。

在金融保险业,中远集团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果实。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于1993年成立了集团财务公司,发挥集团资产高效运作和管理中心的功能。1995年财务公司又设立了证券营业部,涉足证券业务。此外,中远集团作为招商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的发起人和股东,也正在积极参与金融业务。1995年,集团在美国成功发行了1.6亿美元的商业票据,是目前国内企业在国外发行商业票据数据最大的一家公司。此外,集团在保险业方面也迈出了步伐,1993年参股平安保险公司,而由中远集团发起并参股的联合保险公司也早已开始了筹备工作。

此外,中远还积极开发贸易、房地产投资、劳务合作、旅游等领域的业务。可以说,航运的发展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业务领域的扩大化;而经营的多元化,又分担了航运业的风险,增强了中远集团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立足国内,跨国经营

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长,为中远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随着我国海运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航运企业的一些优势渐渐消失。要想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必须走向国际市场,从国际市场上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

在“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战略的指导下,近10年来,中远积极开拓海外业务,铺设海外网点。目前,中远所属海外机构已发展到103家,其中,海外的独资公司、合营公司、代表机构达70多家,境外职工队伍2500人,其中雇佣外籍员工2000多名。各海外网点以中远欧洲公司、中远日本公司、中远美洲公司、中远(香港)集团和中远(新加坡)控股公司为5大管理中心,除从事海运及与海运相关的业务外,同时还向金融、贸易、房地产等领域延伸。

走跨国经营之路,按照国际标准管理和经营企业,使中远在同国际航运市场的接轨中,学到了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真本领。目前,集团第三国货运量占全部贸易量的比重已从1985年的不足16%上升到1995年的50%以上。跨国经营的大胆尝试,不但使中远确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和信誉,而且从中获取了大量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宝贵经验。

四、发挥规模经济优势,进行经营体制改革

自1993年初中远集团成立以来,针对航运市场大环境和经营管理实际,中远逐步推行了集装箱体制改革、散货体制改革、陆上货运体制改革、贸易体制改革、船员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1.集装箱体制改革

与其他类型船舶运输相比,集装箱运输的投资大,技术含量高,需要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由于船舶的投资巨大,因此实现规模经营就成为提高效益的一个必要因素。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集装箱运输业从一开始就是分散发展,缺乏管理。中远初期有3家公司在开展集装箱运输。由于投资分散,各家公司形成不了规模经济优势,缺乏竞争力。同时,还产生了相互竞争、互相压价的局面。中远集团成立之后,为了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增强企业在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抵御来自外部的日益激烈的竞争,1993年,按照“集中经营、分散管理”的模式,成立了集装箱运输总部,把原来分级管理、分散经营的船舶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并对运力作了科学合理的安排,缩短了航程,加快了船舶周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了规模效益。据统计,改革后的集装箱航班由原来的每月183班增加到每月300多班,箱运量由1993年188万TEU猛增到1995年的300多万TEU。除运输业务外,在买造船等方面的优势也逐渐显露出来。目前,中远通过贷款建造的13艘3500—3800TEU第四代大型集装箱船已投入营运,正在建造的7艘3400TEU集装箱船和6艘5250TEU第五代集装箱船不久也将下水投入营运。中远公司目前拥有和经营的集装箱船达190多艘,近18万TEU,开辟了近60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连接世界各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干、支线运输网络,集装箱船舶运输实力已居世界第四位。集中经营的大胆尝试使得公司集装箱船运量三年翻了一番,年均增幅达到27%。1995年集装箱总运量突破310万TEU,效益比分散经营时提高了20%。

2.散运体制改革和货运体制改革

集装箱体制改革试点的成功,进一步增强和坚定了中远实施规模经营的信心和决心。为了扩大经营成果,集团于1995年底组建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和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进一步实现国内以条条为主的方针,实现规模经营。

新组建的中散公司拥有干散货船200多艘,共计1100万载重吨,雄居世界各干散货船队之首。该公司采取“集中经营、委托管理”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责、权、利的关系。中货公司是1995年10月新组建的集团紧密层企业,主要经营陆上货物运输及运输代理业务。现有资产30亿,在全国26个省区99个城市设有数百个业务网点和分支机构,其中大型网点99个,而更大规模铺设货运网点的工作正在全国范围紧张有序地进行之中,估计年内将突破150个。拥有中转站和货物堆场51个,面积162万平方米。拥有各种货运车辆1460辆,集装箱专用车1290辆,2367个箱位。另外,还拥有各类技术先进、吨位大、效率高的超重型物资运输车15组。

同时,中远陆上货运体制改革、贸易体制改革、船员体制改革等也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这些改革,进一步优化了经营结构,理顺了体制,强化了规模经营。

五、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现代航运企业的竞争是硬件的竞争,更是软件的竞争,是企业资产实力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竞争。

在中远的发展过程中,先后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市场意识,组建集团、调整经营管理体制和资产结构、优化生产要素的质量,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人事保险制度等措施,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应该说,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的思路不宽,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不强,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不尽合理等。与国际上大航运集团相比,无论在经营、管理、服务方面,还是在经营效益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总之,管理还是粗放型的,而加强管理是深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的迫切需要。因此,中远制定了“向管理要市场,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的新的发展战略,并将1996年作为中远集团的“管理年”,以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希望通过运用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来充分发挥集团内部各类资源的最优配置效益,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降低成本,通过规模经营增加效益。

1.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理顺管理体制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中远集团总公司争取经国家批准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并从生产经营管理型向资产经营管理型转变。通过资产经营的方式取得经济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集团下属公司将按《公司法》改制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领导体制上实行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以资产关系取代行政关系,以产权为纽带构造母子公司体制,基本完成企业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的两大任务。

中远将在不久筹建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规范中集、中散作为船东和经营公司与船舶管理公司的责、权、利关系,使之尽快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惯例靠拢。在货运体制改革上,完成各口岸货运公司的组建;在总结船员公司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筹建中远人力资源公司,建立起中远集团的人才开发、使用、培训的新机制。

2.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经营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船队需要现代化的管理。目前,中远已完成了利用国际卫星对航行在全球水域的船舶进行通讯和导航,利用计算机对环球气象与船位实行监控和运用计算机对集装箱进行跟踪与管理三大课题的研究,并正在将研究成果广泛地运用于生产实践。1995年集团根据国际货运发展的特点,率先在国内的8大远洋公司、6大货运公司、27家外轮代理公司以及国外9大公司的25大主要代表处分别引入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推广和应用,使中远在服务质量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此外,中远目前正着手开发和完善集装箱运输管理、集装箱跟踪管理、散杂货运输管理、船舶动态跟踪管理、陆上货运管理、船舶代理管理、决策支持、办公室自动化、财务管理、人事和劳动工次管理等信息系统。

3.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和ISM规则,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

安全和质量管理是航运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推进该项工作,近年来中远在全系统推行ISO9000质量认证和实施ISM规则工作,使中远集团的管理工作向国际水平看齐。

ISO9000系列标准为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将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ISM规则是ISO9000在船舶安全管理方面的典型应用。推进该项工作,就需要根据ISO9000和ISMC的要求,建立起符合中远集团实际情况,便于操作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目前,经过努力,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及其下属5家外代公司已获得了英国BSI颁发的质量认证证书,而中远系统的各船舶管理公司也正积极推行船舶ISM工作。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内耗和浪费,对质量和安全管理起到有益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  ;  

中国特色航运企业管理改革之路探索_航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