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指导下的道路工程实践分析论文_鹿存野

城市规划指导下的道路工程实践分析论文_鹿存野

鹿存野

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无锡 214072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工程建设面临更多的需求。为加快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需结合现实建立健全体制,实现城市规划和道路工程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道路;布局

1城市规划理念下的道路工程基本要求

1.1需要结合城市特点

为了突出各个区域的差异性、城市建设的特点性,道路工程需要结合建设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自身发展方向与特点,使其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定位,以此彰显城市的特殊性与魅力价值。

1.2符合城市即道路功能要求

在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时,需要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趋势相结合,如城市扩建、人口增长、机动车增加等,使得道路工程满足线性规划要求,除增加宽度、承载能力之外,还应有对应的拥挤路段提示标志、减速设计、警示标志等,使得道路兼具疏导、服务性质,并合理设置行人通道,如人行天桥等提升道路工程的使用性能。

1.3适应生活节奏需求

道路工程建设时,还需满足人性化的要求,符合城市的生活节奏。在城市人流高密度峰值时段,如周末的娱乐中心人流量较大、上下班时间段人流高峰期等,充分考虑人们生活需求,建立专门的应急车道,增用通道、人行通道、天桥通行等。

1.4重视景观绿化

在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时,应考虑城市建设的绿化需求,充分重视道路两侧的绿化景观建设,使道路工程建设与城市景色整齐划一。并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充分将休闲与绿化功能同时结合,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

2城市规划指导下的道路工程实践分析

2.1横断面形式与选择

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横断面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及方案进行设计,严格按照道路功能的分级要求,对断面的等级及分配形式进行设计。其次,在设计过程中应减少物理上的分割现象,避免在交通流发生变化时,行人与车辆在一个平面上进行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交叉口组织优化

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优化导向标线,加强交通诱导,提升交叉口的承载能力;建立阶梯式停车线,提升交叉口车辆通行量,通过实际测试,可以在道路交通繁忙时期增加车辆通过量。

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合理设计导流线,提升转弯通行效率。增设左右转弯导流线,明确转弯车辆行车轨迹,取消左转等待区,提升整体通行效率,使得交叉口的车辆更快的通过路口。

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优化交通信号灯,提升交叉口通行速率。根据十字交叉实际的车辆通行情况设计信号指示灯的时长,提升车辆转弯效率,增加主干路车辆通行数量。

2.3道路景观设计

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城市道路的美观性,对整个城市的整体景观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设计城市道路工程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道路绿化设计的相关内容。通常情况下,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主要包括:基础绿化带的设计、人行绿化带的设计及街头休憩处绿化带的设计。在进行绿化带设计时,应按照科学、合理的设计标准,选择在道路红线宽度的13%~28%进行绿化带的设计,并结合美化方面的相关要求,提高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比例。

2.4确定不同道路等级服务对象及优先级

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决定道路工程功能最主要的因素是服务对象,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道路自身的建设理念自然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运输效率比较高的交通运输工具,其服务对象通常有大型货车、公交车、单位班车、小型汽车等。在城市道路道路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运输效率较低的小汽车的使用情况,避免由于不同运输效率车辆的同时出现,产生交通事故,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道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2.5突出引领作用,加强道路工程与城乡规划的统筹

道路工程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道路工程对城乡空间布局具有引导和支撑作用。应强化道路工程与城乡空间的统筹发展,强化公共道路的发展战略,促进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作用。目前,道路与城乡空间布局的协调、出行效率和服务品质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不足。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仍存在重视土地使用规划,轻视综合道路规划,城乡规划与综合道路规划还存在编制不同步的现象。道路规划与城乡规划的衔接整合不强,造成了道路对城乡空间布局的引领、支撑和协同作用有所弱化。

在道路与空间布局需要协调优化、资源与环境约束等多重挑战的前提下,加强道路与城乡规划的统筹协调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构建与城市功能相匹配的、与城市开局相协调的道路发展格局,应高度重视“多规合一”,城乡规划编制时应同步编制综合道路体系规划。

2.6顺应都市圈发展规律,加强区域的协同发展

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骨架,对城乡建设、空间布局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道路格局关系城市空间格局,道路的品质影响城市的空间品质。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区域协同发展已是国际大都市圈发展的必然规律。都市圈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建设时,应始终注重协调发展,突出优化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的空间格局;注重绿色发展,突出底线约束、低碳韧性的路径模式;注重开放发展,突出都市圈城市面向国际、服务全国、引领门户枢纽地位;注重共享发展,突出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实施机制。按照国家战略要求和市民需求,立足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破行政界线的壁垒,注重区域协同,积极探索地区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

2.7强化城市支路的规划和建设,重视城市肌理的保护

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支路是城市道路的毛细血管,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中应要明确规划支路的位置、宽度及相关配套的建设要求。在规划支路网的建设中,建成区中可对现有街巷进行拓宽,小街小巷作为城市道路的毛细血管,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因此在这些支路的规划和建设中应采取合适的模式,避免不切实际的拓宽和拆除,而小街巷普遍存在的私搭乱建现象应予以治理,坚决拆除。改造后的街巷宽度最低限度要满足机动车通过,同时必须满足消防车和救护车顺利通行要求。

2.8完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理念

在道路断面设计、道路交叉口设计及道路配套设施的设计中,要借助高科技手段,对通行能力、交通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打造出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减少城市道路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强环保,注重美化城市道路,改善市民生活空间,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道路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与城市自身的规划发展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道路工程实践中应当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借助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融合和促进城市规划与交通的协调,为城市建设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宏强.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8(11):96-97.

[2]董军.中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反思[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5):187.

[3]鲍晖.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J].居舍,2017(19):128.

[4]刘彪.探析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7(35):268-269.

论文作者:鹿存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城市规划指导下的道路工程实践分析论文_鹿存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