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思考_研究性学习论文

关于发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思考_研究性学习论文

关于地理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学习论文,学科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2000年初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各学科教师积极努力地探索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已尝试和实践了很长时间,在此过程中,地理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

一、地理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地理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条件极为优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首先是课题的确定,而课题的确定必须是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从几所试验学校学生所选的课题统计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所选择的题目与地理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以地理学科为主的专题一般多于所有课题总数的1/4。这是因为地理学科是一个边缘学科,同时又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在新修订的初中地理课标中就有了“学习生活中地理”这样的新理念。与地理学科有关的一些课题往往又是单一学科所不能完全解决的,如“马栏河的污染与治理”“413公交线路改线的建议”“48中新校园的绿化”“大连沿海地区水污染及其治理”等一些地理课题,常常需要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就为学生进行学科间知识的有机综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学生了解社会、贴近生活创造了实践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说,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抽象的理论学习和生动的社会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

二、研究性学习产生的影响

1.对教师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被压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平等的活动空间,这也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2.对学生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仍很普遍,学生似乎也习惯于这种教育方式,对于知识的习得更多是“死记硬背”。“接受性学习”在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学生已经成为学习的奴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首先要突破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和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进行观念上的革命,而这场观念上的革命其根本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不断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开放性的环境,不断尝试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合作性地研究问题、独立性地探索问题。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这些转变发生在参与研究性课题的学生中,也影响着未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因为教师们积极地将教研活动中学到的研究性学习新理念及新做法通过课堂渗透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发生改变。

3.对课程的影响

“课程”一词近年来在课改中经常提及。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一般是指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具体而言,课程就是教学内容影响学生的一种方式。对课程的这种理解,反映的仍然是“知识本位”,即学生对特定的知识的掌握。学生在传统课程承载的知识面前十分被动,甚至成为知识的奴隶。而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们对课程尤其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们认为:传统的课程对知识的学习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以知识为本位和知识的学习方式。而研究性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在教学情境中,教学内容影响学生的行为系统就是课程。在研究性学习中课程的行为系统结构不再是教学内容影响学生,而是学生的主动探究,通过他们对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实现自己的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影响了教师的课程理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他们尝试新的教学设计,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创设宽松的、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乐趣。研究性课程的开展,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

4.对教研的影响

过去的教研活动无非是听课、评课加辅导,而现在的教研活动增加了新理念的学习、互动性的教研方式、探讨性的评课、交流性的学习等等。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不断地尝试研究性的教研方式。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交流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和经验,教师们的评课方式、研究问题的方式均发生了变化,对高考的研究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们在研究性学习观摩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中学到的东西,能及时大胆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要推动研究性学习,就要在教研活动中为教师构建一个活动的平台,通过观摩课,让教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程序和实践方法;通过成果展,使教师开阔眼界,增强信心,达到交流经验、展示成果的目的。

三、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趋势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当初开设旨在提高师生对这门课程性质、目标的认识,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学习方法。现在,研究性学习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要求学生改变学科学习方式。在即将颁布的高中课程方案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被定为“学习活动”,这意味着研究性学习从学习到实践将贯穿学校教学工作的始终,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决定了它的发展的必然趋势。经验证明,许多课题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研究性学习融入课堂教学就大大减少了学生选题的盲目性,使教学指导和学生实践有可操作性。高中地理新大纲中有29个备选的研究性课题,也为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提供了可能性。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并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领会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属性、精髓及做法,这样,学习方式融入到学科教学之后,教师就能轻车熟路,顺利完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最终实现地理教育的课程目标。

标签:;  ;  

关于发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思考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