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的进展分析论文_田礼华

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的进展分析论文_田礼华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301700

摘要:硬膜外麻醉是当前临床手术治疗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但是术后常会出现腰背疼痛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部分学者均探究了多种方法来应对这一并发症。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对近五年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的防治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的治疗,提供可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腰背疼痛;进展

腰硬膜外麻醉作为现阶段腹部、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麻醉方式,常可取的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是术后腰背疼痛却一直都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据权威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约有10%左右的患者麻醉后的疼痛现象往往不会在短期内缓解,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腰断感”,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1]。本文中,笔者综述了近五年来临床上有关于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的防治进展,现做如下探析。

1.发病机制

当前,有关于腰硬膜外麻醉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当医学研究中普遍认为其发病或与以下因素有关;穿刺伤,即在对患者行穿刺操作的过程中,穿刺针从患者的皮下组织、皮肤以及韧带和肌肉穿过,导致患者穿刺部位反射性痉挛和无菌性炎症的发生。进而诱发术后疼痛现象。除此之外,穿刺部位的炎性反应而增加患者效应感受器的敏感度,导致痛阈降低,进而增加疼痛感受[2]。刘健等人曾经在实验研究中对患者行穿刺操作后的离体韧带组织展开过镜检,检查结果显示,部分细胞核溶解,组织也呈现出了胶原化的倾向,组织发生了退行性改变,行穿刺位置的细胞核出现了肿胀的现象。

2.临床研究

2.1地塞米松

李树贤[3]等人曾在实验研究中将地塞米松对患者行硬膜外腔注射,并观察其多患者术后腰背疼痛的预防价值。结果表明,将地塞米松对患者行硬膜外腔注射,对实施腰硬膜外麻醉患者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李金凤等人也曾在实验研究中,将维生素B12、布比卡因同地塞米松联合于腰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镇痛中应用,并观察镇痛的效果,结果表明,患者的镇痛有效率高达80%。上述结果均充分的表明将地塞米松于腰硬膜外麻醉患者的术后镇痛中应用,对于患者术后镇痛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价值。陈鹏等人通过对腰硬膜外麻醉患者硬膜外腔联合注射复方丹参、地塞米松以及维生素B12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患者腰背疼痛的发生率以及疼痛的程度均明显下降。张永勤等人通过对局部麻药的不同配比在硬膜外麻醉中应用,对患者腰背疼痛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将小剂量的地塞米松于局部麻醉药中应用们对于患者腰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疼痛的发生率也可起到有效的降低的作用。

2.2替扎尼定

徐海燕[4]等人通过对腰硬膜外麻醉患者中将替扎尼定和氧化可的松联合应用的价值展开研究,探讨该方式在患者术后腰背疼痛应用的临床效果个用药安全性,结果表明,上述两种药物有机结合对于患者腰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疼痛的发生率可起到有效的降低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王汝铎等人也曾就此药物展开过试验研究,在其实验研究中,通过将消痹止痛膏和替扎尼定联合,于腰硬膜外麻醉患者治疗中应用,结果显示上述方式对于患者术后腰背疼痛的发生率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2.3穿刺方法的改变以及应用细针穿刺

刘铁成等人曾就两种不同的腰硬膜外穿刺技术展开过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正中入路组展开比对,旁入路组患者的腰痛发生率明显更低。考虑为旁入路组患者应用棘突间隙旁开cm,并非是以往的旁开1.5cm的穿刺方法,这不仅将棘上韧带损伤进行了躲避,同时对于棘间韧带的损伤也实现了较好的避免,通过患者的黄韧带、肌筋膜以及肌肉进入到了缓和的硬膜外腔。苗少华等人也曾在实验研究中改变传统的粗针穿刺方法,而使用9#8cm细针对患者进行腰硬膜外穿刺,结果显示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分辨率与以往的粗针穿刺相比,降低了6%,这表明患者腰背疼痛现象的发生同患者腰脊神经后支之间存在着即为紧密的关联。

2.4体外冲击疗法

李成宏等人曾经就进行腰硬膜外麻醉的60例术后腰背疼痛患者展开过试验研究,在予以患者为期4周的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VAS评分上,与治疗前展开比对均显著下降,由此他推测将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方式于腰硬膜外患者术后腰背疼痛治疗中应用的机制是因为当患者的病变部位收到冲击波的作用后,冲击波发出以及传递的能量会在患者的骨膜、肌腱以及肌肉和韧带等密度不同的组织间进行相互转换,并且在传递的过程中会产生能量梯度以及程度不同的机械反应,分离病变部位软组织粘连,对患者的局部微循环进行改善,降低无菌性炎性反应,并且通过对患者局部痛觉神经感受器的大量刺激,使得患者的神经敏感度降低,并且传递的疼痛感受进行抑制或减少,最终达到消除和缓解患者疼痛感受的目的。

2.5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

候爱云等人曾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实施腰硬膜外发生术后腰背疼痛患者展开过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疼痛程度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和缓解。该方法也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腰硬膜外麻醉,由于其具有麻醉效果明显、局部麻醉药物使用量少、麻醉起效迅速、维持时间较长且等一系列的优势,所以现阶段在临床手术麻醉中应用的频率逐渐升高。但是术后严重腰背疼痛却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5]。近年来,众多学者均就术后镇痛方法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为该麻醉方式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云卿,余建明. 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临床研究进展[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7):598-599.

[2]易建平,李斌飞,廖小卒,等. 影响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腰背痛的多因素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34(7):1623-1625.

[3]李树贤. 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治疗新进展[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1):31-32.

[4]徐海燕. 腰麻与硬膜外麻醉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23(7):64-64.

[5]何维海.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头痛25例[J]. 河南中医,2016,36(3):516-518.

论文作者:田礼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的进展分析论文_田礼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