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公益参与形式论文_魏文茹

浅析大学生公益参与形式论文_魏文茹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其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公益活动事业中,使公益群体更加庞大。因此,将对社会公益活动的类型,特别是大学生可参与的公益活动及参与形式和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稍作论述,将有助于人们了解什么是公益活动,促进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深入认识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在此基础之上,试图为更好的促进公益活动的进行提出些许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公益活动 形式和类型 大学生 制度 意义

一、对公益活动含义的解读

通常把通过一定的组织和团体,例如学校志愿组织和社会志愿服务机构,或者单独地无条件的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行为称为公益活动。所以,公益最重要的三个特征是自愿性、无偿性和公益性。还有的认为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组织和个人像社会捐赠财富、精力和时间等活动。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综合多种观点,我所理解的公益活动是人们主动参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或社会并且不要求回报的活动,是免费甚至是自己出钱的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行为。

二、大学生参与公益的形式多样

公益的形式有很多种,参与公益的形式也有很多种。社会志愿者赶赴灾区救援、志愿者军队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国际医疗队伍到病情严重区治疗病人等等都是进行公益活动的不同形式。那么,大学生可以参与的公益有哪些?什么样的公益参与形式具有大学生的特征?

(一)大型赛事与大型会议志愿者服务活动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身心的发展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逐渐走向成熟,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同时,大学生在大学接受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因此,也具备了参与大型活动公益服务的条件。能在北京奥运会和博鳌论坛上看到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赛会志愿者服务岗位主要涉及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指引、物品分发、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领域。大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国际友人进行交流,引导观众入座,维护会场秩序。医疗专业的学生能在受伤事故发生时做出有效的专业帮助。大学生参与大型赛事与大型会议志愿者的公益活动,对社会来说,减轻了人力资源的需求,填补了部分专业人才的欠缺,也展示了中国当代大学生的风貌,宣传了中国形象。对个人来说,能接触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得到了学习的途径。为大型赛事服务,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无形中吸收了正能量,也卓有成效的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长才干。

(二)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劳动志愿者

相对于大型赛事的志愿者,社会公益对大学生的要求较低,这并不是意味着没有要求。社会公益的活动很广泛,参与门槛不高,因此大学生的可参与度更高,尤其是在需要大量志愿者的时候,大学生能填补很大的空缺。例如在汶川灾区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也涌现了一大批志愿者的身影,专业志愿者和非专业的志愿者都发挥了及时必要的作用。出于安全的考虑,更需要的是一些经过专业的培训的志愿者,大部分志愿者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但他们学习了专业的知识,也能做出及时的应对反应,在灾区的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灾区救援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而大学生能发挥人数上的作用。灾害事故发生时,当前的大学生仅有小部分人是直接到灾区增援,大部分的大学生通过捐赠财物的方式来参与公益,对贫困地区的小学生捐赠衣物、文具、玩具,还有的大学生直接一对一的帮助学生,尽力帮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对钱财的支配更加自由,关心国家的责任感也增强,能在公益事业中起到很大的帮助。专业志愿者和非专业志愿者都发挥了及时必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国家为支持部分地区的发展招募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

可以分为帮扶弱势群体、志愿劳动和手工技术帮助活动。在志愿劳动类中极具典型的是大学生的支教活动和医学院学生的医疗服务活动。师范类或非师范类的大学生,为了给山区的学生带去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寒暑假期间,放弃休息游玩的时间奔赴山区教学。支教需要到贫困落后的山区。饮食,交通,住宿条件,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不足都需要大学生克服。有部分志愿者因为身体原因只能放弃,这对于当前在良好生活条件下的大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无论哪种公益形式的活动,都带有了大学生的独特色彩。大学生参与公益的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上面三种。农村生计的知识普及、灾害预防知识宣传和演习训练、科研开发和支教点建立的扶贫开发、社区发展、环境保护、法律维权和养老医疗等都是大学生可以参与公益活动的形式。

三、我国大学生公益参与明显不足

第一、我国社会公益出现的时间相对西方国家较晚,大学生群体接触公益的时间普遍比较晚,对公益的认识不足,公益意识淡薄。自身的主人翁和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不关心公益。同时,当前金钱至上主义明显,一切以自己的经济利益为主,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第二、大学生中接受全面、专业的志愿者培训的也比较少,因此,具备专业技能和和素养的大学生比例还不足。大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但还缺少系统性的训练,难免会在参与公益活动中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反而造成参与的混乱局面。

第三、国家对志愿发展的重视度还不高,在社会市民这个中间阶层中公益活动的发展程度也不高,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红十字会中的贪污公益费用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公益组织的信任,从而导致民众减少对公益活动的参与。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和规范管理。

第四、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学校对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参与缺乏鼓励性的措施,家庭里公益意识的淡薄也会影响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由于公益在中国出现较晚,家长们接触公益的时间很短,对公益活动的参与并不了解,学校对公益的重视度也不高,导致学生对公益的了解也不深,参与度不高。

四、应大力改善和促进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

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较长的历史,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增长见识、结交朋友、锻炼能力。也能为社会增加人手服务弱势人群,减轻国家负担。大学生参与公益是社会效益与个人效益的双赢。为了进一步推广公益事业,要求政府、组织团队和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英国学者Helen 提出的“4W”理论认为要建立社会实践志愿者奖励或回报机制,美国学者Huberman也认为大学、社区、大学生、政府四个方面只有有效互补,才能保证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社会的各界人士正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在社会上起着带动作用。大学生人群中也有更多的人积极的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大学生群体庞大,富有激情和相应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也比较强,能快速的掌握专业的公益活动能力。但是在公益事业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和漏洞需要我们共同去解决。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代上升力量,更应该为公益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们。当前大学生参与度还不高,对公益的全面了解不足,这就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学校等的共同努力,让大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具备专业能力,带动更多的组织和群体走进公益。推进我国公益的发展,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美好社会。

参考文献

[1]宋来,钱嫦萍.《大学生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研究》.

[2]杨莹.《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论文作者:魏文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  ;  ;  ;  ;  ;  ;  ;  

浅析大学生公益参与形式论文_魏文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