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论文_丁立洲

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拥有的怀旧情结,在时间与空间上保留了城市的记忆。重塑一种怀旧情感的空间,是符合人们情感需求的。因此,本文首先了解项目背景。然后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理念,最后详细探讨了郁孤台景观环境设计,并对改造设计过程中确定保护和改造的标准和方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的城市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城市化,城市面貌顷刻改变,埋藏于砖瓦缝隙间的生活印记难免随之消逝,我们熟知的生活场所难以找寻。

1、项目背景

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别名:田螺岭)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郁孤台是赣州老城区的制高点,台上建有3层高的仿木结构楼阁,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3年按清代同治年式样重建。台有3层,高17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见图一)。以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为旗舰产品结合古城历史文化和名人文化资源,成为赣州旅游第一目的地和城市休闲消费集聚区。

图一郁孤台

2、郁孤台景观环境设计

四贤坊赣南文化街包含城市文化广场、将军楼等市民公共休闲空间,集结高端时尚品牌与主力休闲商业,向游客呈现出赣南消费新形象。

田螺岭台湾风情街是整体片区最具特色组团,集合时尚酒吧、休闲餐饮和文创体验等功能,充分发挥台湾小吃、精致伴手礼、文创产品的业态优势,树立赣台商业新风范。

竹丝巷客家风情街错落在一栋栋院落的历史背影中,悠悠地诉说着客家人的好客、豁达和智慧,民俗演艺吧、客家传统菜、创新特产店围合出了浓郁的客家味道。

百家岭艺术酒店群将一座座院落统一规划设计、经营管理,重置公共艺术空间和室内设计空间,以当代艺术设计的手法创作新赣南文化作品,成为这座城市最具话题性业态。

3、确定保护和改造的标准和方法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原则作了相应的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

3.1要保护历史的真实遗存

在郁孤台中,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遗迹。对这些真实遗存我们比较以核心内容加以保护。重点保护,不得做任何形式的改动。

如保护外貌、整修内部,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不必像文物那样一切维持原状,可以进行室内的更新改造,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对历史性建筑要按原样维修整饰,对那些改动不合理的地方,维修时可恢复其原貌或原来的风格,对有悖于历史风貌的新建建筑可以适当改造,恢复历史原来的风格。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个问题不解决,居民就很难在这里继续生活,街区就会失去生气和活力,变得死气沉沉,保护就成了一句空话,失去其积极意义。还要逐步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治,反对大拆大建。之所以提倡逐步整治的方法,是为了精心设计与施工,保存更多的真实历史遗存,也是为从容筹集资金,减轻政府压力,更是为保存和延续社区文化,保护其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2保护的重点是外观的历史风貌

建筑的外观依原貌维修整饰,室内可以按现代生活的要求进行改善,增加必要的设施。此外,这里还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其他要素,包括道路、街巷、院墙、古井、荷塘、溪流、驳岸、古树等。拆除一些对表达历史风貌有反作用副作用的后加的新建、构筑物。对一些有特点的细节或细部可以加以特别的雕凿。

街区风貌的精神内核,是历史积淀的人文传统,也是保留城市的个性所在。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从规划开始就要遵循其特有的文脉,使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脉络不至于在改建、扩建、新建中受到损伤,使老城在发展中显示出有机生长的特征。当然,改建与新建的区域要与老城形成一种内在的统一性,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要求在形体上的外在形式的一致,因为功能地需求和技术的进步势必导致人们对城市的实体和空间产生新的要求。一味地仿造即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但也不必片面地强调原汁原味,修旧如旧,或使用外间迁移而来的旧构件。讲文脉,不是要求仿古,而是要立足于佛山文化名城的打造,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来规划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

,在功能设置上,充分考虑与现代城市生活与周围环境整体联系,当我们尝试性地建一些新建筑时,特别要注意新建筑与古建筑之间在量和质上的总体平衡,新建筑的气势风貌匹配不上老建筑不行,新建筑的体量层次喧宾夺主更不行。历史文化街区是在长期的历史进城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变化而演变。历史文化街区一般都是城市传统商业活动中心,店宅占据主导地位,其空间构成形式也极为丰富。历史街区保护的目的是保持或恢复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历史街区的保护分为两个层面的保护,空间整体环境的保护和建筑单体层面的保护。

3.3实现街区要维护它功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这里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不能只保护那些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持社会生活的的延续,保存文化多样性实现街区功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并且,在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要兼顾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既要使遗产得以保护、文化得以传承,又要改善环境,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和发展经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街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场景,它不仅保护了一个历史遗迹供人缅怀,更为重要的是它从精神层面延续了我们昨天的历史,有我们生活的印记.它作为一种对现代性的抵抗,承担了人们超脱于当下困境的功能,让人们找寻到与过去、家乡、故土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找寻到归属感、家园感。

参考文献

[1]李佳艺.苏俊霆.荆州市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营造[J].四川建材,2017

[2]徐兴根,陈洁.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探析--以开封双龙巷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5

[3]房仕钢.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探析——以增城小楼镇东西境古村落老街改造设计为例[J].广东园林,2012

论文作者:丁立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论文_丁立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