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药制药技术与研究论文_王燕丽

浅析中药制药技术与研究论文_王燕丽

多多药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当前的中药制药中,制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药制药的治疗效果,所以,很有必要就中药制药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究,从而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中药制药;制药技术

前言:中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相对于西药来说还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因此受到许多人的欢迎。但是中药需要长期服用,同时还必须通过煎煮等方法制成药剂,因此使用起来较为困难,所以需要通过现代制药技术,将中药制作成成药,方便患者随时服用。

1中药浸提技术

浸提技术是应用溶媒提取固体原料中某一或某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又称固液萃取。目前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流法等。

1.1煎煮法

根据煎煮时是否需要加压,我们将其分为常压煎煮法和加压煎煮法,加压煎煮法适用于常压下不容易煎透的药材。需要注意的对浸提效率有影响的因素有:药材粒径、煎煮时的用水量、煎煮的次数和时间控制工艺条件。煎煮法需要注意,煎煮前大约需要30到60分钟用冷水浸泡中药药材。

1.2 浸渍法

浸渍法是用一定量的溶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药材采取浸泡的方法,来浸提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1)简单易行

2)适用于豁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药材和廉价芳香性药材

3)不适宜用在贵重药材、毒性等药材上

4)需要时间较长,一般不用水做溶媒。

1.3 渗流法

让溶剂从上而下、由稀至浓,形成浓度差,这种方法相当于无数次的浸渍,是一种动态的连续操作。一般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等有机溶剂,温度要控制在40摄氏度,因为温度过高会加剧溶剂的损失。渗流法要考虑到有效成分的浸出难易、有没有热不稳定成分,尽量在保证浸提完全的情况下减少溶剂用量,还要考虑到渗流的容器、药材的粉碎度、渗流液的流出速度和渗流液的收集量。

1.4半仿生提取法

仿生法主要是模拟口服给药后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环境,药料先用一定PH的酸水提取,继而以一定PH的碱水提取。本法的应用主要是对提取用水的最佳PH和其他提取条件(温度、时间、酶底物浓度)进行选择。可用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或辅以药效试验为指标,采用比例分割法、正交试验或均匀设计法优选。一般分别用近似胃和肠道的酸碱水溶液煎煮2~3次,或加以搅拌设备(模拟胃肠道蠕动)。

2分离纯化技术

分离纯化技术是中药制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分离药渣和所浸提的药液并且纯化所浸提药液是非常有医学制药价值的。分离纯化技术是将中药提取液与药渣、沉淀物和固体杂质进行分离,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去除无效成分、保留有效成分以及辅助成分的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膜分离

在膜分离技术中使用的膜,具有选择性分离的功能,为了使其能够对抗高温,同时能够具有对酸碱的耐受性,因此通常在该技术中选择无机膜,主要材料包括金属以及陶瓷两种。膜分离技术主要根据混合物中不同分子的粒径,对其中需要使用的有效成份进行分离,同时还具有浓缩以及精制的作用。

2.1.1提取活性成份

中药材包括植物类以及动物类两种,而在植物类的药材中具有非常复杂且多样的化学成份,包括有机酸、蛋白质、生物碱以及糖类,除此之外还有纤维素、酚类以及无机盐等,这些成份都具有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最高的能够达到几百万Da,最小的只有几十Da。而在中药制药工作中所需要分离出的有效物质,即目标产物,通常只具有较小的分子量,不会超过千位Da。在传统中药制药所使用的分离技术中,最常用的为水提醇沉工艺,但是该种方法分离出的目标产物,其浓度相对较低,制成的中药剂具有吸水的特性,因此保存起来非常困难。使用膜分离技术对目标产物进行分离,能够在分离过程中减少有机溶媒的使用剂量,另外能耗也相对较低,在保证药物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减少生产的成本。比如使用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的超滤膜对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能够发现其透过率超过85%;使用相对分子质量为80000的管式膜对姬松茸中的多糖进行分离,所得的活性多糖具有非常高的纯度,能够达到78%左右,同时回收率也超过75%,因此能够看出,在对中药材活性成分进行提取的时候,使用膜分离技术能够提高目标物的纯度、透过率以及回收率,对有效成份的浪费较少,所得的产物相对较多。

2.1.2精制与浓缩生产

在传统方法中,使用水提醇沉工艺对中药液进行精制,但是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会使得到的产品具有较大的钻度,另外还可能延长生产流程,同时降低了药液的质量,使其中含有较多的微粒或者其他杂质,降低了药物的效果,因此使用该种方法精制的中药液,如果经过长时间的静置,就可能有沉淀物出现。除了丸类、片类以及口服液类的中药,中药注射剂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为了提高中药注射剂的效果,需要对其中的热原进行去除,常规情况下使用的技术为高温或者是化学药剂等,可能会影响药物使用效果,而使用膜分离技术,就能够使去热原处理之后的中药针剂,无论在效果还是其他方面都能够符合药典的相关要求。

2.2离心机分离

离心机分离法有两种离心机:一是管式超速离心机,管式超速离心机是工业用离心机中公离因数a最高的机种,它能分离一般离心机难以分离的物料。属于连续分离、停机清渣的超高速分离机器。二是真空冷冻离心机,其转速一般在40000~80000r/min,由于转速很高因此要求特别注意防止转头因金属疲劳或机械疲劳造成的损坏。

2.3 凝胶滤过法

凝胶粒子具有立体的网状结构和许多孔隙,当含有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的混合液通过微孔结构的凝胶颗粒的缝隙时,比网眼小的小分子物质都能自由或较容易进人颗粒内,大分子物质不能或不容易进人网眼,便被排阻于凝胶颗粒外;加人洗脱剂后溶液向下推移,大分子及剩余小分子物质进人下层新的凝胶相中,重复上述扩散和排阻过程,如此则大小分子可彼此筛分。这种进人到凝胶颗粒孔腔内部的作用,对极性分子和饱和分子有优先吸附性。

结语: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我国古老的中药学和制药技术得到了脱胎换骨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的中药制药技术,以期促进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晓丽,李万顺.浅析中药制药技术与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4(2):91.

[2]李忠芳,孙焕良.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27-128.

论文作者:王燕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浅析中药制药技术与研究论文_王燕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