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文本品读 提升语感能力论文_王李颖

引导文本品读 提升语感能力论文_王李颖

浙江省船寮镇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 丽水 323900

阅读教学除了是师生与课本的对话,更是学生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凸显学科特点的同时给学生一篇自由朗读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书中更好地去体会文章情感,让有声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之一。

一、品词析句,在感悟中读

有感情的朗读必须是在抓住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将文章的意义理解清楚,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朗读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这篇文章时,笔者对草堂美景这一片断进行了如下品读析句的教学设计:

师:大家认为这片小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1:清澈。

生2:清凌凌。

师:能具体说一下“清凌凌”是什么意思吗?

生1:是说河面像镜子一样,干净透明。

生2:还表示河面上有浅浅的波纹。

师:对,“清凌凌”这个词就是用来形容河水清澈且有波纹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

生:清凌凌。(生齐读)

师:我们将“清凌凌”放到句里再来读一读。(生有感情地读)

师:文中使用了排比句,目的是为了将小河的清澈更加凸显出来。让我们看着画面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师:其实读课文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有没有愿意谈谈读了这两段话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好像看到了草塘里清澈的河水,感受十分舒畅。

生:我通过朗读发现作者非常喜欢这条小河,而且陶醉其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对,那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文章吧!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重点对“清凌凌”这个词进行了随文解词,而且介绍了排比句的特点和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完成了语言积累。并让他们在品读和欣赏文章的同时,感受到词语的精妙。

二、角色体验,在表演中读

课堂即生活,同样生活也是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以文章中角色的身份来感悟课堂,进行有生命力的朗读。

三、珍视个性,在体验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对人们精神领域有着很深的影响,学生对不同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理解,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让朗读变得更具个性。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在自主阅读中,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笔者对学生的这种个性体验十分重视,对于“扇子扇走夏天”这里是应该轻读还是重读都表示认可。学生在笔者的鼓励下体验得更加深刻,读得也更有激情了。

四、激情引读,在热情中读

其实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并不需要作太多的讲解,教师那丰富且有激情的语言和语调就像一个催发情感的种子,让学生的情感迅速被催发出来,让他们自己想要走进课本,去朗读文章。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笔者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进行引读,学生们也都跟随笔者的思路,读得入情入境。

师:多么顽强的盘古啊,一年时间过去了,盘古还在坚持吗?生(投入地读):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师:盘古的毅力真让我们佩服,一百年过去了,盘古还在继续吗?生比原来更有激情地朗读了一遍。

师:多么无私、刚毅的盘古,一万年过去了,盘古依然如此吗?

生比之前更有激情地读着。

笔者一次又一次地提高情感格调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变得越来越有激情,他们仿佛走进了盘古的世界,感受到了他的刚毅与顽强,这种感受为文章后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感知和想法。在语文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让学生们在朗读中看到活的文本,进而在语言中立起来!

论文作者:王李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引导文本品读 提升语感能力论文_王李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