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竞争理论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究论文_刘远晖

资源竞争理论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究论文_刘远晖

山东省莱州市文昌路街道办事处 山东烟台 261400

摘要:乡村建设过程中因为建设资源的有限,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发展博弈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资源竞争理论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文章选择山东烟台为研究对象来研究乡村建设过程中资源竞争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资源竞争;乡村建设;建设方式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核心问题,“三农”问题能否解决好是决定我们党执政的根基之一,也关乎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曾经的农民进城打工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农村正在悄然发生巨大变化:水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赋税不断减轻,农民生活日益富裕,农业产业化不断升级,农村的绿色生活方式也令城市居民神往。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的侧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持续发展”,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中国农村地域广泛,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2 建设现状

从理论研究来看,国外学者的研究多是基于对古老东方大国的神秘感,试图解读中国乡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逻辑,并从纯技术层面探索其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探寻真相是他们研究的目的,绝无可能产生推动中国农村发展建设的冲动,对于中国的乡村建设,他们只是试图读懂真相的局外人。从国内研究来看,尽管学者们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存有一个共同的学术旨趣:他们对乡村研究所做的努力与读懂乡村理解中国有紧密联系。囿于时代和身份的限制,中外学者在探究中国农村面貌以及寻找推动其发展的道路上,多将其作为附属性存在,研究逻辑是从属于政治与社会需要的,而农村本身并非学术研究的目标。从中外实践来看,除华西村这样极少数特定环境下的发展模式外,几乎所有的实践都是基于在农村解决农村问题这一基本逻辑,将农村作为区别于城市的一种独立存在,在保持农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自然风貌等的基础上推动农村建设:政府进行宏观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政策供给,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扶持打造优势产业等。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呈现不同的特点,各自侧重融入了诸如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等发展理念,政府与村民之间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主体关系也有不同表现。其最终目标是获得自然环境、生产发展、人的幸福的和谐统一。

3 提高应用效果的策略

2011年,山东烟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陶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拉开了烟台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经过几年发展,烟台市逐步形成了产业带动型、旅游服务型、文化保护型、水乡风情型、山村风貌型、田园风光型、综合集聚型、拆迁新建型等8种美丽乡村建设形态。烟台市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建设特色化,以环境改造提升、布局优化调整为重点,着力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村、样板村,使三山岛街道的农村各具特色,更有魅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三山岛街道善卷村跻身“全省最美乡村”,三山岛街道成为全省村庄环境整治的观摩点,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烟台市8种美丽乡村建设形态来看,三山岛街道同时兼具综合集聚型、旅游服务型等建设形态特征,建设综合优势较为明显。美丽乡村建设首先应该经过科学规划,各种产业和谐发展是重要衡量标准。农业发展是构建农村生态的重要基础,也为乡村工业提供原材料支撑;制造业附加产值高,是带领乡村富裕的重要业态;服务和商贸业是人娱乐休闲,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农民能最大程度获得幸福感是建立在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三山岛街道在烟台市各乡镇中经济总量并不是最大,但各个产业均获得了一定程度发展,使它成为烟台市综合实力较强的镇之一。辖区目前从北往南已形成工业集中区、城镇建成区与生态旅游区依次递进的格局,初步形成了制造产业相对集中、商贸服务配套逐步完善、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态势。生态宜居是美丽乡村的重要特征。在保持农村原有风光风貌基础上,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是美丽乡村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三山岛街道在这一方面得天独厚,不仅生态条件十分优越,而且其生态资源转化为促进地方富裕、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来源已取得初步成效。三山岛街道地处莱州沿海,位于烟台市重要的自然生态核心区域,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尤其是生态农业资源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传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支撑。美丽乡村是有独特文化底蕴和民风民俗,生产生活方式保存完整,并接受现代文明熏陶民风淳朴的乡村。近年来,三山岛街道按照国家方针政策相关要求和烟台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不断推动政府的改革,政府行政效能较大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从政府来看,三山岛街道的美丽乡村建设不再是政府的“拍脑袋”工程,而是开始引进智库和专家的意见,以此来引领三山岛发展。从农民来看,他们也亲身感受到了政府服务带来的实惠。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做好自身内涵建设,还要与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对比,接受中心城市辐射才能更好显示独特魅力。随着“大交通”格局的进一步形成,三山岛街道的区位红利将逐步释放,区位优势将更为凸显,为三山岛街道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资源竞争是基于复杂的乡村系统之上的,政府的宏观指导是早就被经济学证明是克服市场盲目性的良方。乡村经历了长期市场主导的低水平自发式发展后,在发展竞争升级的今天尤期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指导与推动,以“规划”实现对乡村发展的引领。这种指导必须基于对乡村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从三山岛街道乡村系统来看,三山岛街道以乡村慢生活方式著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文化遗产十分丰厚。本文认为,生态宜居的文化旅游名镇、沿海区域性小城镇是其可以竞逐的发展目标。

4 结语

资源竞争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唯资源论的问题,同事也能够有效的解决一些因为资源不足而产生的资源,只有更好的应用相关理论,更灵活的应用各种措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深入开发利用乍浦地区的古文化资源将有力地推动乍浦镇的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规划古文化资源,宏观调整古文化资源分布,做到科学布局;建立合理管理体制,保护古文化资源,改善景点环境,做到整治环境美;加强古文化资源宣传,发展文化产业,吸引客流,做到创业增收生活美;拓展古文化资源研究成果,加强古文化教育,营造良好乡风,提高村民素质,做到乡风文明素质美,不断依托古文化资源这一抓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渠长根,胡雅敏.开发红色文化 建设美丽乡村――以浙江桐庐为例[J].观察与思考,2015(3):76.

[2]张平,刘毅,刘煜,姜华帅.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刍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51.

[3]方霞.广州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4]邢英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借鉴与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8.

论文作者:刘远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资源竞争理论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究论文_刘远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