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规划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初探论文_李林涛

公路规划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初探论文_李林涛

中设设计集团腾飞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206

摘要:公路建设有利于人们出行条件的改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满足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公路建设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控制建设成本、防止工程延期的关键前提。在传统规划设计工作中,由于缺乏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导致建设中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明确公路规划设计中环境保护的要点。本文将通过分析公路规划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原则,探索公路规划设计中的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公路;规划设计;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国家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也越来越大,有助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繁荣发展。在传统粗放型建设体系当中,往往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忽视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导致生态破坏较为严重。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往往就是由于公路建设中未重视环境保护而引发的。应该运用长远眼光看待公路的建设,明确环境保护与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从源头上对生态污染问题加以控制,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在路线设计、声环境设计,还是在绿化设计、边坡防护设计当中,都应该落实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增强公路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环保性理念。规划设计方案制定时,应该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明确项目建设区域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公路规划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原则

首先,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运用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促进社会、自然和经济的协同发展,对于人的活动空间进行有序规划,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其次,应该遵循地区性原则。在不同的地区建设公路时,所涉及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社会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性【1】。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前做好实地勘察工作,科学定位使用需求,突出环境保护设计当中的地区性特点。地区性原则也是提升环境保护持久性的关键,有利于对长期运营当中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防止规划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环境保护效果不佳等问题。其次,应该遵循经济性原则。加强开发和利用沿线景观资源,避免在观赏性景观中浪费较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增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最后,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由于公路工程的规模较大,因此在环境保护当中应该与整体工程相协调,在沿线地形、生态特征和人为景观等多种要素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路线的交叉形式、道路宽度和沿线设施等。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之间应该协调统一,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强公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公路规划设计中的环境保护策略

(一)路线设计

在公路规划设计当中,首先应该重视路线设计,在满足公路运营需求的基础上,应该通过合理的路线规划降低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合理控制公路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也是路线设计与环境协调的关键因素。路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实现环境保护的前提,这就需要在设计当中增强物种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其自我调节功能,改善公路周围的生态环境。在设计公路路线时,还应该重视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避免对其连续性造成破坏【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造成破坏的生态系统,应该利用生态补偿设计等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恢复处理,以避免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为了增强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该加强前提调查工作。明确公路沿线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状况,对坡面土壤侵蚀、塌方和水土流失等进行分析与评估。对沿线的生活饮用水源进行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危害沿线居民健康。对于不同的设计方案应该进行多方面比选,确保其具备生态性特征。与此同时,应该重视其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和安全指标,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声环境设计

公路沿线还存在噪音影响因素,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环境保护工作当中还应该重视声环境的设计。限制噪声传播和减少噪声放射,是当前声环境设计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设计应该与汽车动力机械设计同时进行,以确保公路声环境的改善。声屏障的设置、减噪路面的铺设、路线坡度的减缓和路线走向的设计等,是公路声环境设计的重点。车辆的行驶噪音往往受到路堤高度和路线纵坡的影响,在满足公路规划设计标准与规范的同时,应该选用合理的路堤高度与纵坡坡度来对噪声进行控制【3】。噪声的控制也可以通过声屏障的修建和路线优化得到控制。在实际规划设计当中,应该加强多种减噪措施的运用,比如绿化林带的设置和低噪声路面的运用等,在综合治理下改善公路的声环境。

(三)边坡防护设计

生态防护和圬工防护,是当前公路边坡防护设计的主要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边坡的稳定性,对泥石流和塌方等问题进行预防,增强边坡的稳定性,改善其生态环境。在制定防护方案时,应该提前对边坡进行实地勘察,掌握其地质状况、水文条件和自然灾害情况等。草坪革营养体栽植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生态防护技术,该方法又可以分为塞植、铸草皮块、匍匐枝植和蔓植等。草皮块的应用,可以快速对建设完成的边坡进行防护,降低季节与气候的影响。在施工周期较紧的土质边坡防护当中,草皮块的应用较为广泛【4】。营养器官繁殖的方法,可以增加草坪形成的速度,在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也可以运用种植槽植草技术进行科学防护,能够有效增加植物的成活率,适用于坡度较大的边坡防护当中。在路基垫层和加筋当中,往往采用土工格室的方法,在干旱地区应用该方法进行防护时,应该确保养护用水的及时性。运用土工格室时应该控制坡率在1:1.0以内,防止坡高超过10米。在设计当中还应该重视土工格室植草护坡工序的优化,按保障坡面平整、施工、回填、喷播和养护等工作顺利进行。湿法喷播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边坡防护技术,能够对水土流失问题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同时对植被进行恢复,在选择该技术时应该重视草种类型的选择与肥料使用量等。

(四)绿化设计

在公路绿化设计当中,应该以公路运输需求、公路等级和当地自然条件为依据,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植物群落的建立,能够增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施工当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此同时,在交通引导、护坡和景观调节等方面,公路绿化设计也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应该遵循“三同时”原则、依附性原则和综合型原则。确保公路主体工程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同步,满足公路工程的运用要求,比如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等【5】。在绿化设计当中,还应该重视对多种学科的综合运用,比如植物学、园林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

三、结语

在公路规划设计中开展环境保护设计工作时,应该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地区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满足公路运营需求的同时,改善路域环境质量,为人们的出行提供良好的环境也是一项重要的建设内容。在实际设计当中,应该重视路线设计、声环境设计、边坡防护设计和绿化设计,促进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满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公路建设规模逐渐扩大的趋势下,在规划设计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参考文献:

[1]张晋平,周影烈,韩志刚,王文菊.公路规划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04):272.

[2]韦晨.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105.

[3]王炳安.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做好环境保护[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127+85.

[4]常建华.谈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做好环境保护[J].科学之友,2011(01):156-157.

[5]琚泽进. 公路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论文作者:李林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  ;  ;  ;  ;  ;  ;  ;  

公路规划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初探论文_李林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