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罗凌云

江华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江华 425500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技术对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共计120例,患者年龄38~70岁,平均(44.7±15.4)岁。入院后接受超声、CT和MRI检查。分析(1)患者病例特征。(2)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结果:(1)120例患者中绝经前40例,绝经后80例;合并14例疾病子宫肌瘤和3例子宫腺肌症;病理类型为内膜样腺癌;无浸润30例、浸润<1/2共54例、浸润≥1/2共36例;淋巴结浸润28例。(2)超声、CT和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均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诊断子宫内膜癌建议上述两种或三种检查手段同时采用,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超声;CT;MRI;子宫内膜癌

【 Abstract 】 Objective:to discuss different imaging technology for the value of diagnosis of endometrial cancer staging.Methods:collect our have definit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study,a total of 120 cases,patient age 38 to 70 years old,average(44.7 + / - 15.4).after admission with ultrasound,CT and MRI.characteristics analysis(1)cases.(2)different imaging examination mean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Results:(1)of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emenopausal 40 cases,postmenopausal 80 cases;combination of 14 cases of disease,uterine fibroids and 3 cases of uterine adenomyosis;pathological types of sample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no infiltrating 30 cases,infiltrating < 1/2 a total of 54 cases,infiltrating 1/2 or a total of 36 cases;28 cases lymph node invasion.(2),ultrasound,CT and MRI for preoperative staging endometrial carcinoma has a better consistency(P < 0.05).conclusion:Diagnosis of endometrial cancer suggest that these two or three kinds of inspection methods adopted at the same time,in order to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 key words 】Ultrasound;CT;MRI;Endometrial cancer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欧美国家中发病率居于首位,多见于绝经后老年妇女,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近几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子宫内膜癌可分为激素型和非激素依赖型,后者分化差,恶性度高,易出现早期转移,就诊时多处于晚期,预后差[1]。随着目前临床技术的发生,临床上涌现多种诊断技术,对于判断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淋巴结转移有较好依据。超声技术无创、利于普及,可了解子宫大小、有无赘生物、内膜厚度等信息[2]。CT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对显示病变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较好价值。MRI有软组织分辨能力、多平面成像方式优点,因此本文拟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通过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探讨超声、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3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共计120例,患者年龄38~70岁,平均(44.7±15.4)岁。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紊乱,下腹痛,阴道排液,白带带血等。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超声、CT和MRI检查

1.2 入选标准(1)手术常规病理检查确诊。(2)子宫内膜原发性肿瘤。

1.3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1.4 影像学检查方法

1.4.1 B超检查方法 采用GE vivid E9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腹部超声者扫描前充盈膀胱。阴道超声探头频率为5.5~7.5 MHz。测量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内膜层、附件及盆腔淋巴结等。

1.4.2 CT检查方法 GE 公司生产16排CT机,行隔顶部至盆腔底部平扫,检查前口服泛影葡胺充盈肠道。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5mm,矩阵512*512,范围隔顶至盆腔底部,延迟120s。摄片。

1.4.3 MRI检查方法 美国GE 1.5 T 检查仪,横断位矩阵256 cm×256 cm,层厚5mm,行动态增强扫描MRI及增强T1W1检查;对比剂为Gd-DTPA,剂量0.1mmol/kg。测量肿瘤信号强度、子宫肌层的浸润及附件形态信号。

1.7 观察指标 分析(1)患者病例特征。(2)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与病理结果一致性。

1.8 统计学 两样本率用χ2检验,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病例特征及术后病理 120例患者中绝经前40例,绝经后80例;合并14例疾病子宫肌瘤和3例子宫腺肌症;病理类型为内膜样腺癌;无浸润30例、浸润<1/2共54例、浸润≥1/2共36例;淋巴结浸润28例。

2.2 超声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检验 超声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为0.124,一致性较好(P=0.012)。

表2 超声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检验

 

2.4 MR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检验 MR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为0.064,一致性较好(P=0.0007)。

表3 MR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检验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病因复杂,如肥胖、不孕、延迟绝经、雌激素升高、长期使用他莫昔芬、癌症家族史、多发癌等有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有学者对70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90%以上患者因阴道出血而就诊,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月经紊乱及血量增多[3]。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的首选方法,而早期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疾病的疗效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中我们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通过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通过B超、CT、MRI分析了不同影像学技术的差异。

3.1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价值

超声具有价格便宜、无创伤、重复性好等优点,子宫内膜增厚是子宫内膜癌的首要表现,有学者对8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取B超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为0.5mm~4.6mm,薄而形态规则的子宫内膜患者仅1例。但是有学者指出当子宫颈侵犯时,B超无法很好的显示,仅提示宫颈局部呈低回声团块,当肿瘤分期过呈I期或II期时,超声诊断敏感性仅3%~5%。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B超检查前患者若行诊刮检查,会影响内膜的完整性,造成影像学假象[4]。(2)子宫内膜癌合并宫颈炎症时,可造成宫颈受侵的假象。(3)难以准确的区分肌层浸润的深浅。

3.2 CT诊断子宫内膜癌价值

CT在密度分辨率上具有独特优势,对显示宫外转移特别是淋巴结转移有优势。CT诊断子宫内膜癌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子宫体积增大,宫腔内见软组织影。(2)受侵肌层平扫密度不均,不均匀强化。(3)宫颈受累时,平扫见宫颈处低密度灶。(4)子宫内膜癌侵犯子宫外时,盆腔可见肿物及肿大淋巴结。但是CT组织分辨力较薄弱,对肌层浸润及宫颈受累不敏感。

3.3 MRI诊断子宫内膜癌价值

MRI有良好的组织分辨力及对比度。MRI诊断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子宫、宫腔扩大,内膜增厚。(2)等T1、长T2信号软组织[5]。(3)侵犯宫颈时,宫颈基质环提示不完整。(3)宫旁淋巴结肿大,附件区异常信号。还有学者指出子宫内膜癌在T2W1下可呈高、中、低三种信号,主要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特性有关。结合带可作为判断肌层是否受侵的重要标志,结合带含大量的平滑肌细胞,细胞内核浆超出外侧肌层,因此T2W1表现为低信号带[6]。当深肌层受侵时,病变超过正常肌层1/2以上时,T2W1表现高于肌层的信号。但增强MRI不能很好分辨子宫内膜癌粘膜层的浸入范围。

因此,本文认为B超、CT、MRI对子宫内膜癌各有差异。B超诊断费用低、辐射少,可与与CT联合评价肌层浸润情况。CT能够清晰显示盆腔淋巴结侵犯情况,MRI对于周遭器官与肌层的侵犯则能清晰显示。因此我们诊断子宫内膜癌建议上述两种或三种检查手段同时采用,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参考文献:

[1] 谢玉珏,杨倩,王双珍.经阴道三位超声在妇科的临床应用探讨.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1,6(9):79-80.

[2] 彭丽珊,梁文通,陈达丽.等.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10):797-798.

[3] 谢玉珏,杨倩,王双珍.经阴道三位超声在妇科的临床应用探讨.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1,6(9):79-80.

[4] 葛玲,傅庆诏,刘韶平,等.经阴道三维超声子宫内膜容积测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1):45-51

[5] 刘荷一,刘妹燕,刘明瑜.三维超声在妇产科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5:391-394

[6] 袁晓春,王夕富,郑林丰等.3.0T MR弥散加权成像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10):7-11.

论文作者:罗凌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超声、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罗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