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诊断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于洪梅

黑龙江省鹤岗市妇幼保健院 黑龙江鹤岗 154101

摘要:目的:在胃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X线诊断,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给予观察组患者X线诊断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X线诊断可以提高患者疾病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癌;X线诊断;临床应用效果

【 Abstract 】 objective: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of X-ray diagnosis,analysis of its effec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the exploration of the hospital in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42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gastric cancer treated by as samples,using the method of the draw will divide all of the patients,2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cases is 21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laboratory examination,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X-ray diagnostic tests. Results:dete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significant,P < 0.05,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of X-ray diagnosis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disease detection rate,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 key words 】 gastric cancer;X-ray diagnosis;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为了进一步探究在在胃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我院对42例患者进行了以下过程探究以及以下结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探究对象需在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疑似胃癌患者中选取,患者例数是42例,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抽签法,对照组中患者例数是21例,男女患者比例是13:8,最大年龄是70岁,最小年龄是34岁,中位年龄为(50.58±4.54)岁;观察组中患者例数是21例,男女患者比例是12:9,最大年龄是69岁,最小年龄是33岁,中位年龄为(50.02±3.99)岁。通过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进行对比发现并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按照院内规范化实验室检查流程给予患者准确诊断;

给予观察组患者X线诊断检查:保证患者检查前空腹6h至12h并停用影响X线检查检出率的药物,服用产气剂并充分扩张患者的食管,产气量是350ml左右,在进行胃肠检查时利用X线给予左侧位患者准确检查,将患者与被检查床面之间保持倾斜45°然后快速向两侧翻转身体90°,待翻转6至8次后将检查床恢复原位,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需要处在左侧位同时需要将转体缓慢顺时针进行。由于患者气体具有一定的性质,因此可以根据气团的方向对患者胃底、胃窦以及胃体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分析本次参与探究的42例疑似胃癌患者所有临床数据,用率的形式表示2组患者的检出率对比结果,经X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将2组患者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更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1。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致病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饮食习惯不良、饮酒以及遗传因素等[1],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胃癌患者在早期患病时其临床症状具有隐匿性,因自感不适从而发现几率较低,但是随着胃癌患者的病情不断发展,临床症状逐减表现出从而促使患者就诊,但此时一般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基本处在胃癌中期或者中晚期等,导致胃癌患者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胃癌患者病情时一般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诊疗原则,根据大量临床经验证实,胃癌患者病情发现越早、治疗越早,则临床治疗效果越显著,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X线诊断给予患者病情早期诊断,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利用X线诊断胃癌患者可发现[2]:在食道黏膜上的皱襞紊乱存在局限性且具有较差连贯性,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食道黏膜皱襞中断的现象,典型患者会呈现出虚线状且在黏膜中心部位可见类似溃疡、盘状凹陷区,周围黏膜则会出现中断皱缩平滑等现象。给予胃癌患者X线诊断不仅可以在肉眼下对X线上患者发生病变的大小、形态以及形状等进行明确,还可以对有无溃疡形成和病变边缘具体情况进行明确诊断,可将其作为判断胃癌患者病变深度的有力临床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是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合以上理论可知,在胃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疾病检出率,可将其作为有效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常广勇.胃癌临床 X线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6):49-50.

[2] 杨庆艳.X线诊断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40-41.

论文作者:于洪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X线诊断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于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