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产红鲈鱼_赤鲈论文

新疆特产红鲈鱼_赤鲈论文

新疆特产——赤鲈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鲈鱼论文,新疆论文,特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有一条额尔齐斯河,它是我国惟一流入北冰洋水系的外流河。由于额尔齐斯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影响,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鱼类组成具有一些欧洲鱼类区系的特征,出产一些国内其他自然水域所没有的鱼类,其中遍布欧洲各地内陆水域的赤鲈,在我国是惟有新疆所特产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

赤鲈属鲈形目的鲈科鱼类,在我国新疆叫河鲈,俗称五道黑,因其体侧从第一背鳍起点至第二背鳍末尾间,具五条较宽的黑色纵带或斑

纹而得名。赤鲈体侧扁,呈长椭圆状,头尖、略呈三角形,吻稍钝,下额较上额突出,眼较大,眼距间平坦。腹部圆,体披栉鳞。有两个背鳍。其胸鳍侧位较高,鳍条后缘呈圆扇形。腹鳍胸位。尾鳍分叉很浅,尾柄较细。体呈棕褐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灰白,第一背鳍后方具一黑斑,第二背鳍、臀鳍和尾鳍均略呈桔黄或淡黄色。

赤鲈系喜于水生植物丛生水域生活的江湖鱼类,它们一般可分两种生物学类群:一种是栖息于沿岸浅水区的,其个体较小,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另一种则生活在深水区,个体较大,以肉食性为主,摄食各种鱼类、水生昆虫以及甲壳类等,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赤鲈一般5冬龄才能性成熟,不过在不同水域中其性成熟期却有很大差别。新疆额尔齐斯河的赤鲈性成熟期就相对较早,雌性最小成熟年龄为2—3冬龄;雄性最小成熟年龄则在1—2冬龄之间。赤鲈的繁殖季节大约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丰水期它们在水草丛或被淹没的灌木丛中产卵;枯水期则在砂砾质的江、河、湖底产卵。卵呈粘性、淡黄色,由粘膜联成带状。受精卵在水温8℃—9℃时,大约27天左右就可以孵化出鱼苗来。通常每尾体长在14公分—17公分左右的亲体平均怀卵量在13000粒—14000粒。赤鲈的雌雄个体无明显差别,雌性个体略高于雄性。其雌性所占比重为雄性的5倍。赤鲈一般在6冬龄前生长速度较快,而后则逐渐放缓,到10冬龄始趋极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出产的赤鲈1冬龄平均体长可达11.3公分,体重31克;6冬龄平均体长可达28.5公分,体重480克。该流域渔民曾捕获过的最大个体重达3千克。

赤鲈即是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主要渔获对象,又是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食用鱼类之一。仅据该流域的吉力湖1986年的鱼产量统计,赤鲈年产就达150吨以上,约占年渔获总量的30%。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的影响,赤鲈的资源量有所下降,渔获个体也日趋小型化。不过,鉴于赤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自行调节的能力,对因过度捕捞而引起的资源波动,只要切实加强对资源的增殖保护措施,合理调整捕捞强度,就不难恢复。也正因为赤鲈所具有的这种特性,及较强的繁殖能力,所以也是我国三北地区比较理想的大水面增殖放流品种。

联系电话:010-64923349

标签:;  ;  ;  ;  ;  

新疆特产红鲈鱼_赤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