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使者与友谊之桥--兼论中国人民和平与裁军协会_裁军论文

和平使者与友谊之桥--兼论中国人民和平与裁军协会_裁军论文

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记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和平论文,友谊论文,中国人民论文,使者论文,桥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5年6月1日,由中国有关民间团体和各族、各界知名人士发起组成的新的民间团体--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正式成立。它的创建者们为它制订了如下宗旨:“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为维护世界和平、争取裁军、争取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反对军备竞赛,防止世界战争而努力。”

10年来,本着维护和平、相互尊重,增进了解、求同存异的原则,协会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活动。据统计,10年间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的近100个代表团,总人数一千余人应邀来华访问或出席会议。应邀派出的80多个代表团也在五大洲的近50个国家留下了足迹。协会目前与90个国家的近300个组织有着不同形式的联系。

协会与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和平组织和机构都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协会每年均派人或组织中国有关专家、学者出席普格瓦什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的年会。双方还多次合作举办研讨会、出版书籍等;1992年9月,成功地在北京承办了有中外学者200余人参加的普会第41届年会。协会与国际医生防止核战争组织、欧洲核裁军运动、国际和平局、世界和平理事会和亚非人民团结组织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一员,协会与联合国及其有关机构有着密切联系。1988年曾出席联合国第三届裁军特别联大的非政府组织全体会议。1992年,与联合国裁军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亚太地区安全与裁军研讨会。协会举办的一些国内活动也受到联合国的重视和称赞。

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和平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一直是协会工作的重点。针对亚太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维护亚太地区安全,加强合作,促进发展是交往的主要内容。协会目前与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和平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同有些组织定期互派代表团。协会与原苏联及俄罗斯的和平组织经常来往。双方在交流中注重实效,其中多次就“军转民”问题组织两国企业家和学者互访,交流经验。1990年,日本长崎市决定将市民们集资铸造的“和平钟”赠送并安放在中国的沈阳市。协会为此专门接待了长崎市和平友好访华团一行85人,并在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纪念日在沈阳举行了有数千人参加的“和平钟”揭幕仪式,并进行和平行进,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正视历史,友好合作的决心。协会与印度、朝鲜、韩国、蒙古、越南和老挝的和平组织也都有密切的联系。

协会与欧美国家的和平组织和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接触。其中,与英国“争取核裁军运动”、布拉德福德大学和平研究系,美国科学院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委员会、防务信息中心,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加拿大和平联盟等组织都有交往,同有的学术机构曾联合举办过有关军控及裁军和地区安全问题的研讨会。协会与北欧、东欧以及波罗的海国家的一些组织和机构也有着多种形式的交往。

和平事业是世界人民共同的事业。协会与和中国相距遥远的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和平组织也建立了联系。

在国内,协会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和平教育、和平宣传活动。1986年是联合国宣布的国际和平年,协会会同各会员团体举办了20多项大中型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有上万群众参加的“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大会”。正因为如此,根据联大40/10号决议,协会被授予“和平使者”的称号。

1988年12月,43届联大通过一项决议,宣布每年11月11日所在的一周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要求各会员国在这一周举办相应的活动,宣传科技进步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鼓励科学家致力于和平建设。协会积极响应了联大的这一号召,会同中国科协等会员团体,成立了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组织委员会。迄今为止,这一活动已在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六届。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参与活动的人数也逐年增加,据统计,六年来直接参与活动的总人数逾一千万人次。

协会开展的国内和平活动大多是以青少年为主体进行的。除了每年一度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以外,还不定期地举办了“和平杯”全国青年足球联赛,“和平杯”中学生歌手大赛等。其中,1988年举办的“青年与和平”征文比赛收到全国各地4.4万多份应征稿件。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希望这些旨在对青少年进行和平教育的活动能够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青少年理解科学技术被应用于非正义目的的危害,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理解不同种族、文化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冷战结束后,各国和平组织都在调整活动方式和斗争手段,逐渐由注重轰轰烈烈的街头政治转向冷静的理性思考和科学的学术研究。和平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协会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和平研究,专门成立了研究处,编辑出版了英文季刊《和平》;还出版中文不定期刊物《和平研究参考资料》。协会不仅广泛地与国外和平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工作促进和平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协会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等多项活动。据统计,10年来,由协会主办或合作主办的学术研讨会有十几起,参与人数近千人次,中外学者济济一堂,共同切磋,深入探讨,为维护世界和平献计献策。

10年来,协会的工作得到中国党政领导的支持与关注。他们多次欣然会见协会邀请的外国代表团,介绍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回答客人们提出的问题。他们还多次为协会举办的活动题词或发来贺电。江泽民、李鹏、乔石等领导人都曾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题词勉励。江泽民主席的题词“发展科学、振兴中华,保卫和平,造福人类”已经成为这项活动的宗旨。1991年第41届普会在北京举行之际,国家主席杨尚昆发来贺电。

冷战后,人们日益认识到,在一个日趋多极化的世界上,民间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年来,在和各国朋友们的广泛交流之中,协会的工作人员们深深地感到,尽管文化背景、种族、语言各异,但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是相通的,而交流又一步促进了彼此的理解与信任。他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工作增进外国朋友对中国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对中国关于和平、安全、军控的有关原则、政策的了解。他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协会所接待过的,或参加过协会举办的研讨会的朋友们最初带着不少偏见和误解来到中国,而通过实地的调查了解,他们最终改变了看法。因此,他们感到交流是消除误解,增进了解,促进和平的好方式。各国和平组织间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维护和平。

他们更进一步地认为,国际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文化的交流。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早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和平的文化。古今中国学者对于战争与和平问题,对解决冲突的方法也都有着独特的思考。从“和为贵”和“天下大同”的思想到今天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际上都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必将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他们愿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

让我们祝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标签:;  

和平使者与友谊之桥--兼论中国人民和平与裁军协会_裁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