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和预算_经济论文

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和预算_经济论文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与财政预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尼西亚论文,财政预算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国财经

印度尼西亚是亚洲的一个重要国家,是东盟的主要成员,也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在原有经济基础及发展方面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从1969年至今,该国已实行了5个五年计划,也称之谓第一个25年发展纲要时期。印度尼西亚是个农业国,但从90年代起,工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已超过了农业。过去是单一经济,主要靠工矿业,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现在这些部门的比重已大大降低。在国家预算中,油气收入曾占较大比重,1990—1991年度时,占44.8%,到1994—1995年度已下降到21%左右(该国的预算年度为当年4月1日至下年3月31日)。税收在预算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较快,贫困人口也迅速下降。该国的经济发展正进入起飞阶段。以下是根据1995年访问印度尼西亚时,该国财政部提供的1994—1995年度国家预算简介英文稿编译。

一、第一个25年发展纲要取得了成功

议会通过的1994—1995年度国家预算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因为从1994年4月1日起,印尼进入了第6个五年发展计划的第一年,换句话说,进入了第2个25年长期发展纲要时期。在第一个25年长期发展纲要期间,印尼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而在此期间,印度尼西亚实施了“发展三部曲”,即集中力量去创造公平合理的分配,提高经济增长率和巩固国家的动态稳定。

第一个25年发展纲要的实施,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基本问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创造了牢固的经济稳定性和健全了各种经济制度。这为印度尼西亚的经济进入起飞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印度尼西亚在经济增长达到年平均6.8%的同时,人口增长率也下降了,因而人均收入从1969年的70美元提高到第一个25年结束时(1994年初)的约650美元。这意味着印尼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在继续提高。在世界人口众多的国家中能够取得同样结果的很少。在高经济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着财富的公平分配。这从1970—1990年20年间创造了3400万个新工作岗位中也可见一斑。穷人数量已大幅度下降。1970年,穷人数为7000万,占总人口的60%,而到1990年已降低到2700万人,占总人口的15%。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各省经济的高速增长。

从国际上各种标准来衡量,该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该国是在世界经济处于严重衰退和石油价格很低的情况下,在相对短的时期内,取得了贫困人口明显下降的成果,被认为是在减轻贫穷方面较为成功的国家。

二、工业的发展

经济的增长推动了该国经济结构向健康和均衡方面发展。工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已超过了农业,前者占20.8%,后者为19.6%。

为达到经济的高增长,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工业部门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工业部门将吸收大部分新增长的劳动力,并将逐步取代农业部门在这方面的作用。但是,农业部门在第二个25年发展纲要的年代,仍将是大部分劳动力取得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将承担着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的任务。

在第一个25年发展纲要期间,工业部门给人民提供了各种基本需求,如食物、衣服、建筑材料以及为生产提供基础设施和各种设备,为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等。而且工业增长更多地表现在质的方面的提高,如生产精致的资本货物以及提高设计和工程能力方面。工业增长推动了出口的快速增长。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中出口平均每年增长19.1%(不包括石油、天然气工业),而加工工业平均每年增长21.5%。我们希望,工业部门将能吸收大量的人力资源,并将成为赚取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工业的稳定增长,使该国的经济对石油的依赖逐步减少。1981年石油和天然气部门在国民生产中占24%。而199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3%。在收入方面,1994—1995年度的油气收入占预算中国内收入的22%(1995—1996年将下降到20%)。随着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石油进口将大于石油出口,将成为石油纯进口国。经济的增长将主要依靠非油气工业,这样将减少因世界石油供求变化对印度尼西亚的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基础将更为坚实。

三、教育与卫生

经济的发展也刺激了包括教育卫生在内的其他方面的进步。在教育方面,完成了六年制义务教育。今天所有7—12学的孩子都上了小学,而1968年时只有41%的孩子能上小学。有53%的学生上了初中,而1968年只是不足17%。上高等中学的学生达到33%,1968年只有9%。全国有约10%的学生读大学,1968年只有1.6%。大学毕业生增长很快,第5个五年计划期末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末数的28倍。

印度尼西亚妇女在受教育方面的进步更令人鼓舞。10岁以下女童的文盲率由1971年的53%下降到1990年的21%。对该国来说,这一点比其他指标更说明问题。

教育的发展也更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造就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在第二个25年中,发展教育的重点是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发展教育的同时,国家对提高人民的卫生及营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人口的预期寿命在第一个25年发展纲要开始时为45.7岁,到这一纲要结束时为62.7岁。在第二个25年中,预期将达到70岁。1967年婴儿死亡率为145‰,到1993年末已降到52‰;在下一个25年中,这一比率将下降到26‰。

四、国家预算收入概况

印度尼西亚1994—1995年度国家预算为69.74万亿盾(1994年12月31日一美元兑换2180盾—译注)比1993—1994年度的62.3万亿盾增长12%,其中42.35万亿盾为经常性财政支出,27.39万亿盾为发展建设性支出。预算奖金来源中,国内收入为59.74万亿盾,国外援助和借款为10万亿盾。国内收入59.74万亿盾比上年度增长13%,其中占全部国内收入22%的12.85万亿盾来自油气收入,比上年减少15%,而占全部国内收入78%的46.89万亿盾来自非油气收入,比上年增长25%。

在油气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税收收入的增长尤显重要。在过去的第5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税收收入的增长为22%,在1994—1995年度预算中,税收占国内收入的69%,税收将成为今后发展和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继续改善征收管理尤为重要。在各种税收中,所得税收入为18.84万亿盾,比上年增长27%。增值税为13.24万亿盾,增长13%,进口关税和货物税为6.06万亿盾,增长8%。由于贯彻鼓励出口政策,出口税收由上年的300亿盾下降到164亿盾,在预算中即将完全消失。财产税为1.6万亿盾,增长23%。非税收入为4.29万亿盾,增长19%。

1994—1995年度预算中经常性支出42.35万亿盾,比上年增长14%,其中一半,约20.1万亿盾为对公务员、武装人员及其抚恤人员的支出。政府意识到,应当提高公务员和武装人员的工资,但受预算资金的影响,在本预算年度政府无法提高他们的工资,仅能做到将武装力量人员的食物补助金从每天每人1800盾提高到3000盾。预算中3.75万亿盾,占8.9%用于购买货物;7.1万亿盾,占16.7%为对地方自治机关的补助;17.97万亿盾,占42.43%为归还债务;5252亿盾,占1.24%为其他经常性支出。在归还债务中,政府外债为17.65万亿盾,内债只有3174亿盾。还债支出比上年增长7.46%。

发展建设支出的资金来源是公共储蓄和建设收入。1994—1995年度建设预算支出27.39万亿盾,比上年增长8.6%,其中17.39万亿盾用国内资金供应,另10万亿盾为使用外国借款的项目投资。前者增长7.98%,项目贷款增长9.7%。

国家的外汇储备继续增长,足以支付5个月的进口需要。

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上述经济的发展情况,并不意味着印度尼西亚不再面临任何问题,相反,有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要引起注意的是经常性支出的赤字。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赤字不再增加,将赤字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下。

其次,对外债和外国政府借款应很好地进行协调,特别是对于直接或间接与政府、国营公司有关的项目。对此,总统曾告诫所有部长,在他们提出使用外债或外国出口信贷的项目建议时,要谨慎和有节制。

再次,要继续采取谨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为了提高该国经济效益,将继续执行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反对官僚主义的政策。保证中央和地方确定的上述有关政策的贯彻执行。

第四,要继续完善财政与金融部门的协调,继续改善监督制度,包括对财政和银行机构的监督,这将有助于加强这些部门。

第五,要逐步克服电力,港口、道路以及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障碍。这将为今后的经济增长扫清道路。现在的基础设施需要定期进行维修,提高其使用效果。

最后,为了加速发展,需要外国的优惠贷款,要实实在在地提高现有优惠贷款的使用效果,防止计划不当,避免拖延完成项目的时间和在使用这些贷款中的不正当行为。

印度尼西亚的第二个25年计划纲要是第一个25年计划的继续、强化、扩大和革新。我们希望,在第二个25年中,印度尼西亚将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并建立起先进、公正、繁荣富裕和自力更生的社会。

标签:;  ;  ;  ;  ;  ;  ;  ;  

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和预算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