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教育院校继续教育的规律_在职学历论文

论城市教育院校继续教育的规律_在职学历论文

城市教育学院开展继续教育规律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继续教育论文,教育学院论文,规律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根据武汉教育学院开展继续教育的实践,论述了城市教育学院开展继续教育的前提、途径、方法、关键及措施手段等带规律性的问题。

关键词 继续教育 教育学院 教育规律

教育学院是我国师范教育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学院根据国家教委和各省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从本地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实际出发,积极地进行了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学历补偿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为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大面积学历不合格和不胜任教育教学的局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显示了她无愧于师资培训主渠道的社会功能和巨大潜力。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教育学院怎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主动适应日益深化的经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为发展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培训“四有”合格师资作出新贡献呢?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回答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城市教育学院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规律,谈一点粗浅认识,与有识之士共勉。

一、提高认识,勇于实践,是城市教育学院搞好继续教育的前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人们的主观认识往往落后于发展变化的客观形势。在认识上不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那么在实践上就难于跃上一个新台阶。

第一,领导挂帅,深入调查本地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不断增强“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历史责任感。我们武汉教育学院是经历了“文革”那场灾难性破坏幸存的为数甚少的教育学院之一。因此,比“文革”后相继恢复重建的城市教育学院进行师资培训,相对来说办学条件较好,但是需要不断地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责任感,这却是共通的。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我们针对武汉市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三无”(无计划大纲、教材、资料)现象,学院认真开展各科教学研究与指导,积极编写各科教学意见、教材和参考资料,拨乱反正,为迅速恢复中小学备、教、改、导、考教学常规尽职尽责。1978年我们针对武汉市中小学教师“文化程度低、教学能力差、骨干教师奇缺”的实际,开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并由开始以教材教法过关培训为主、学历补偿教育为辅逐步过渡到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同时圆满地完成了国家教委下达的主协编在职中学教师进修专、本科有关专业计划大纲和教材的光荣任务。1983年学院中文系首开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研究班先河,揭开了对中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序幕。

学校正确处理学历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关系,坚持“三步走”的构想,即1996年以前以学历补偿教育为辅,1996年以后逐步过渡到二者并重,本世纪末在搞好学历补偿教育扫尾工作的同时,逐步过渡到以继续教育为主。我们坚持这样做,是在领导带头深入调查武汉市基础教育现状,对中小学师资队伍进行实事求是分析后作出的必然选择。教育学院不能脱离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多方面的客观需求,主观地把教材教法培训、学历补偿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对立起来,分割开来。实践证明,那样做不利于坚持对在职教师进行分类培训的原则,不利于认真贯彻服务、服从于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利于坚持培训跨世纪“四有”合格师资的发展方向。因为用任何一种固定的培训模式都无法适应和满足处于动态中不同层次在职教师继续提高的多种愿望和需求。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及时提出在职教师培训应坚持“教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专业对口的原则;1978年,我们提出“多形式、多规格、多途径”对在职教师进行分类培训的具体措施;在全国第一次师范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教育学院必须坚持“想中学之所想,急教师之所难,帮教师之所需”的师资培训指导思想;1983年,我们首创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辅之以继续教育的实验探索,并经反复论证确立了“三步走”的构想方案;1993年我们在实验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教育学院能否办出特色,最终将取决于继续教育搞得好坏”的结论性意见。上述原则的制定,措施的提出,指导思想的明确,方案的确立,结论性意见的得出,都是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通过实践检验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主观臆想出来的。因此,城市教育学院只有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无所作为思想倾向,发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献身精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剖析本地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从实际出发,强化实验,加强实践,才有可能搞好继续教育培训,谱写出“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新篇章。

第二,充分认识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艰巨性,努力提高搞好继续教育的自觉性。

首先,要认识到城市教育学院开展继续教育,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家正在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此,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要求全党要牢固树立“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教育,科技教育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新观念,努力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优势。基础教育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出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完成这一宏大任务,基础教育必须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不仅对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为教育学院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光荣任务。另外,就学历补偿教育来看,城市教育学院与省级教育学院相比,原本服务半径要小,培训任务相对而言也较轻,加之主客观条件也有一定优势,因此,现在城市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达标率大都远远高于所在省的平均值,而且一些培训步伐较快的城市在职教师学历达标培训任务,有的已基本完成,有的接近完成。就武汉市来看,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75.6%、74.3%、94.24%。其中城区已基本完成,郊区(县)虽然还有一定的任务,但“三沟通”形式培训告一段落后,也将基本完成。这就是为什么城市基础教育对继续教育呼声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强烈的主要原因所在。城市教育学院若不清醒地认识到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就会在竞争中落伍。

其次,我们要看到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要求城市教育学院必须搞好继续教育。我国的师范教育有近百年的历史。解放前,主要走了一条由初师到中师再到高师单一发展的办学路子;解放后,50年代初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在大力发展普通师范教育的同时,开始积极筹办成人教师进修院校,从而使我国的师范教育逐步形成了“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但是在“文革”中,如果说普通师范院校遭到严重损伤的话,那么教师进修院校则是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着力纠正“左”的错误以后,教育学院才相继恢复重建,并逐步得到发展。教师进修院校历经磨难而不衰,始遭毁灭复又生的事实表明它所承担的诸多任务是其他任何院校无法取代的,其兴衰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是如此。

另外,纵观世界范围师范教育的发展过程,大都也是先办中师,接着中师被师专取代,然后发展为本科层次的师院,最后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不仅美国、西德、日本等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此,而且不少中等发达国家,乃至少数第三世界国家也如此。这样的大师范教育有3个明显特点:一是适应基础教育客观发展要求,着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二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沟通;三是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相结合。现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有识之士深感教育固有的滞后性,率先提出“小学教师大专化,中学教师本科化,学科带头人硕士化”的主张,这是符合国际师范教育发展趋势和本国本地实情,具有远见卓识的表现。因此,城市教育学院应自觉地适应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的实验实践,努力提高在职教师、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及管理能力,当然也包括学历层次的再提高。

再次,我们要认识到教育学院能否办出特色,最终将取决于继续教育搞得好坏和培训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对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任职资格的学历规定(小学教师为中师毕业,初中教师为师专毕业,高中教师为师范本科毕业)不可能是永久性的,只能视为是党和政府从我国当今国情出发所作出的阶段性规定和起码要求。可以预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进步,必然会作出新的更高要求的规定。因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自然要由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来完成,但没有学历高起点,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保证,这一艰巨任务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城市教育学院要抓住机遇,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对学历达标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这无疑是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学历补偿教育毕竟是阶段性的任务,从根本上说并非是教育学院固有的任务,而继续教育才是教育学院长期、永久性的根本任务。所以从长远看,对开展继续教育重视与否,任务完成的好与坏,培训质量高与低,不仅决定着教育学院本身的前途和命运,而且还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兴衰。由此可见,继续教育的确是教育学院最终能否办出特色的根本所在,城市教育学院应该率先前行,用实践作出回答。

二、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是搞好继续教育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学历补偿教育有明显区别。就培训对象看,由部分转向全员,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就培训目标看,由规范变得复杂,具有多规格的特点;就培训内容看,不仅课程设置的涵盖面扩大,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的特点;就办学形式看,不仅限于校内,更多的是校外或联合办班,具有流动的特点;就教学方法看,有面授、函授、辅导、研讨、讲座、观摩、调研、参观等,要根据培训对象、内容和目的要求的不同来确定,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因此,继续教育难度更大,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更多,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才能巩固成果,逐步扩大,稳步发展。

总结我们的经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要正确处理学历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认为把二者对立起来,分割开来,进行单打一学历补偿教育或继续教育,起码在当前是欠妥的。一是不符合国家教委的意见和要求;二是脱离基础教育客观实际;三是不利于教育学院自身建设与发展;四是不适应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当前,我们坚持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以继续教育为辅,分“三步走”,逐步实现师资培训重点转移,就是基于上述考虑。学院从1983年在中文系首开骨干教师研究班,逐步扩大到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教管、干训等专业,在加快学历补偿教育步伐的同时,积极进行继续教育实验实践,争取了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各有关专业共开办继续教育培训班(期)70多个(不含干训),接受不同层次、规格培训的学员近3300人,受到普遍欢迎。实践证明,试验是成功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进一步搞好继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要明确要求,区别对待,分类培训。我们认为国家教委对开展继续教育的意见是明确的,态度是积极的,步骤是稳妥的。据我们的理解主要精神是:(1)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的教师、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及管理能力的再培训、再进修、再学习,也包括教育教学骨干学历层次的再提高;(2)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师、干部的政治、文化和业务素质,提高文明程度,使每个教师、干部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训出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骨干,并使其中的一部分逐步成为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专家,初步形成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品德高尚的、结构合理的、素质优良的、适应需要的教师大军;(3)目标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是提高“两个素质”、“四个能力”,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4)培训途径坚持把教师进修院校作为主渠道,同时将普通师范院校作为一条重要渠道;(5)当前,要认真贯彻5号文件,加快步伐,着力搞好学历补偿教育,继续教育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坚持因地因校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根据上述意见和要求,通过实验实践,我们分层次对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区别对待,提出了不同要求。一是对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着力强化“双基”,提高实际教学、管理能力,站稳讲台,尽快适应并逐步锻炼成为合格教师。二是对初级教师继续教育进修班,着力解决他们在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主,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增加必要的新知识学习,使其逐步成为熟练的教师。三是对中级与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研修班或研究班,着重于知识更新、拓宽,扩大其视野,提高其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艺术水平,使他们逐步成为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四是对高级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班,重在结合教育教学及改革实际进行研究研讨,强化教育理论学习,以提高素质和科研能力为主,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或学术著作,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专家。五是提高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进修班,当前应以小学教师由中师学历提高到大专学历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小学教师中的学科带头人。六是中小学干部继续教育轮训班,重在教育法规、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和行政及班级管理培训,以掌握教育规律、教改动态,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主,使其逐步成为懂规律、熟政策、善管理的学校领导层中的行家里手。另外,还有各类继续教育短训班,如实验、微机、劳技等,主要是缺什么学什么,差什么补什么,随行就市,十分灵活,不予赘述。

第三,要坚持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研讨为主的原则,努力解决和减少“工学矛盾”。开展继续教育更要坚持为中学服务,替学员着想的指导思想。在办班过程中,要坚持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研讨为主的原则,适当开设讲座课和面授辅导课;要力避“坐堂行医”,尽力做到服务到基层,送教到区(县);要分散安排教学内容,切忌搞疲劳轰炸。我们的做法:一是有的专业各区(县)无法单独组班者,要么就近划片组班,要么统一考虑在院组班。二是凡各区(县)能单独组班的专业坚决在各区(县)分别办班,三是与各区(县)联合办班,实行双向管理,由其负责招生、教学场所、考勤及生活管理,学院负责制定计划、组织教学、成绩考核、颁发证书等。四是分散安排教学,城区全年40周,每周集中学习1天,每天6学时;郊区(县)每月集中3天,每天6学时,暑期集中10天,每天6学时(平时180学时,暑期60学时)。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工学矛盾”,才有利于发挥学院、区县、基层学校和学员的积极性,继续教育培训才有生命力。否则,继续教育只能是一头热,会出现“冷灰爆豆”,难以开展的局面。

三、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搞好继续教育的关键

发展教育师资先行,教育者先受教育,这是搞好各类教育的先决条件,继续教育也不例外。目前,城市教育学院开展继续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虽然认识尚不统一,但无论是专职为主兼职为辅,还是兼职为主专职为辅,或者是二者并重,都必须实行专兼结合,这却是毫无异议的。因为继续教育对象多层次的复杂性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在当前仅靠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都很难搞好,只能实行专兼结合,否则继续教育培训就会处于举步维艰的困境。

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中,如何划分他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认为专职教师无论为主为辅,他们不仅要承担基础课和公共课的教学,还要承担教学计划的制订,不仅要进行课程设计、开发,还要参加大纲、教材的编写。因此,继续教育培训对专职教师提出了又红又专、一专多能,既是专家型又是管理型的目标要求。对于兼职教师,他们虽然都是行家里手,但是由于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是兼职,当然也就不能把全部或主要精力用在兼职工作上。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主张城市教育学院应建设一支适应继续教育培训需要的,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数量适度,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适应需要”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不仅要掌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自觉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要求,还要明确具体要求。继续教育培训的社会责任越重大,社会对开展继续教育教师的具体要求就越高。一要全心全意为基础教育服务,做到想中学所想,急学员所难,帮学员所需;二要热爱师范教育和自己的培训对象,做到诲人不倦;三要有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做到不惜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四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做到不畏困难、勇于开拓;五要有创新意识,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句话,要处处为人师表,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政治思想和师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能否为人师表,关键在政治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纪律。为搞好3方面的教育,学院实行“四统一”,即内容要求统一,检查汇报统一,总结交流统一,评比表彰统一。在此基础上,学院制定了必要的规章制度,把要求与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多途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学院规定: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要开2门以上继续教育课程;讲师要开1~2门继续教育课程;助教要选定1~2门继续教育课程作为主攻方向。同时规定把开设继续教育课程作为评先和晋升职务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安排上,我们根据“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继教优先”的指导思想,坚持岗位培训为主,在职培训为主,国内培训为主,实际锻炼为主,重点(中青年)培训为主的原则,通过请进来,送出去,老带新,压担子,搞科研等途径培训,取得了实效。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265名,其中,正教授11名,副教授120名,保证了继续教育的需求,由开始主要依靠兼职教师转为主要由专兼职教师承担。

第三,强化社会实践,沟通与中学的联系。教育学院的教师若失去与中学的联系,不熟悉中学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掌握教改动态,就不能很好地为其服务,也不能搞好继续教育。为强化与中学的联系,学院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与24所中学(含郊县)建立固定联系点,用协议形式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完善了与中学的联系渠道。二是规定学院教师每两周下中学一次,开展以熟悉中学教育、教学、教改、师资状况为目的的多项社会调查,并与开展咨询服务紧密结合。如教管系总结的“坚持制度,加强考勤,认真服务”的经验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三是1985年开始实行青年教师到中学锻炼1年的制度,现已达50人次,这样做有利于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受到实际锻炼的同志总结心得体会时所说:“不熟悉中学实际的教育教学,只能搞空对空;脱离中学的教育学院,就会丧失生命力。”

关于兼职教师,学校坚持“就近、补缺、高质、自愿”的原则,目前聘请了41名专家型的兼职教师。聘任程序为:根据上述原则分系科专业物色对象,统一归口教务处平衡、筛选。初定名单,征得本人和所在单位同意后,双方签订聘任合同,学校审定核发聘书后立即生效。兼职教师数量和人员构成的合理性很难界定,因为急需就聘,不需不聘,既可一事一聘,也可一事多聘,处于动态之中,一切要由开展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而定。学院40余名兼职教师目前情况如下:中学特级教师约占50%,大学教授约占30%,有关专家学者约占10%,有关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中的行家里手约占10%。这样一种比例结构,在当前是适宜的。

总之,作为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必须具备教书能人、教育科研、教学应变、组织管理、口头和文字表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分析处理等多种能力,因此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但是,无论任务多么艰巨,我们也要建设一支既是专家型,又是管理型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否则搞好继续教育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四、摆正教学与科研的位置,切实加强教育科研,是搞好继续教育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

加强科研,特别是教育科研,不仅是教育学院一项重要的任务,而且也是适应师资培训新形势的需要。搞好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一定要下大力气,用真功夫。

第一,要明确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为此,应把握的要点是:(1)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教育法规为依据;(2)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3)坚持科研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4)坚持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特别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5)坚持“双百”方针和“双尊”政策,特别要注意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6)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等原则,特别要突出教育科研重点;(7)坚持对科研成果进行科学(定性、定量结合)评价,特别要看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育学院既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也不同于普通师范院校,在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能反映本身的特点和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利扬长避短。实践证明,是基本符合教育学院的实际的。我们之所以要把握上述要点,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第二,要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教育学院无疑要始终不愈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但不能把教学与科研对立起来。严格地讲,研是源,教是流,源断流止,所以把二者对立起来是极不明智的。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教育学院的科研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主要表现在领导不落实,机构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经费无标准,成果无评估,处于自发、自生、自灭的困境。

我们反思过去,总结“七五”期间的教训,在“八五”期间迈上了新的台阶。一是加强院、系两级对科研工作的领导(专人分管),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二是健全了科研机构,调整院科研处人选,做到了任务、人员、分工三落实。三是编制了“八五”科研课题计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做到了科研选题、立项落实。四是制订了学院科研工作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章制度,使科研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六是多渠道落实了科研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基本保证了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七是采取激励政策,鼓励先进,做到了评比、表彰、奖励三兑现。

实践证明:我们坚持“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不仅没有影响教学工作,而且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赢得了教学、科研双丰收的新局面。

第三,要超前先行,不能急功近利。科研特别是教育科研对教改具有引航、开路的导向功能,应超前先行;科研特别是教育科研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不能急功近利。例如,国家教委下达的《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的研究》,我们历时5年才有成果;《教育学院的特点和在职教师培训规律》的课题,已历时近10余年,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需要在继续实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以求得出正确的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搞好继续教育。总之,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我们坚持这样做,已开始尝到丰收的喜悦。“八五”期间全院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42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辞书、教材、科普读物160余部;取得职务和非职务发明授权专利各1项。1993年,学院被市政府授予“放活科技人员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一,促进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1)丰富了教学内容。如继续教育不仅对各科教学计划、大纲作了修订,而且出版了20余本教材;(2)优化了师资队伍。专职教师中市管专家1人,享受政府津贴的4人,专项津贴的2人,荣获曾宪梓基金奖的5人,破格晋升副教授的中青年教师2人,荣获省市教学优秀奖的9人,入选省《名人录》的3人,参加各级各类学会的有160余人,任不同职务的有60余人;(3)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数学计算机专业顺利通过市重点专业评审。

其二,促进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1)扩大了办学规模,学生(员)由1990年的3000余人发展到1994年底的8000余人,规模效益显著;(2)专业和课程设置日趋合理,不仅巩固加强了原有专业,而且适应需要增设了9个主辅修专业,不仅开齐开足了必修课,而且增开了40余门选修课;(3)拓宽了办学路子,坚持服务到基层,送教到区县,实行院内院外结合,自办联办结合,提高了适应能力,受到普遍欢迎;(4)增强了办学活力,实行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结合,以职后培训为主;职后学历补偿教育与继续教育结合,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师范教育专业与非师范教育专业结合,以师范教育专业为主;招生计划内与计划外结合,以计划内为主。

其三,促进了基础教育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为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培养了新师资。本科生一届230人,专科生8届近2000人,现有在校生1200余人。(2)在职教师培训成效显著。学历补偿教育,1982年前高中教师达到本科学历的占43.6%,初中教师达到专科学历的占21.8%。现在,达标者分别为74.3%、75.6%。另外,有3000余人次接受了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有效地扭转了当时普遍存在的文化程度低、教学能力差、骨干教师奇缺的局面。(3)中小学干部轮训。1995年上半年第一轮可按期结束,保证了国家对校级干部“持证上岗”要求的实现。(4)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作出了贡献。举办劳动人事大专班2届1000余人,财会、审计电大班1000余人,外贸英语大专班50余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大专班80余人。(5)积极为落后边远省区培训(养)师资。分别为新疆、青海、内蒙、海南、河南培养培训师资总计300余人。

继续教育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现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由于我们先行了一步,所以有了一些粗浅认识和点滴体会。上述认识、体会,只是对城市教育学院开展继续教育规律的初步探索,只能称为刍议。本文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期盼看到更多的真知灼见,以便同谋良策,共兴继续教育大业。

收稿日期:1995-02-28

标签:;  ;  ;  ;  ;  ;  

论城市教育院校继续教育的规律_在职学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