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思考_哲学论文

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思考_哲学论文

关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3)05-0002-0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讨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问题,并就此召开过 不少的研讨会,发表过不少的文章,也作过不少实践层面上的探索。但至今并没有取得 真正令人满意的效果。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以往人们往往过于纠缠我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某些具体的、枝节性的问题,而对于一些带有全局性、根 本性的重要问题缺乏必要的、深入的认识。基于此,本文想就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 学改革谈几点想法。

第一,我们讨论和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首先应确定一个正确的立足点,回 答好我们为什么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人可能会说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 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也有人可能会说是为了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更好地适 应当代中国社会的需要,还可能会有人说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等等 。这些回答都是对的。但是,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我认为,我们之所以关注、重视并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为的是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建设。关于这一点,我非 常同意吴晓明教授的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无论自己的专业是什 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好,西方哲学也罢,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建设好当代中国 哲学。建设好当代中国哲学或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建设,不仅是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 学的目的,也应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和 理论创新的目的,同时也应是哲学所有二级学科的教学改革和理论创新的目的。例如, 无论我们怎样强调要“回到马克思”,无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怎样复现 了马克思思想的原貌,或者不管我们的西方哲学教学和研究如何深刻、如何地道,我们 的工作、我们的成就都只能属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工作中的一部分。再如,在近年来的 西方哲学研究中,有的学者提出了汉语语境中的西方哲学创新问题。我觉得这个提法很 有气魄。但是,如果我国学者果真实现了汉语语境中的西方哲学创新,那么,这种创新 性成果只能属于当代中国哲学,而不可能属于本来意义上的西方哲学。

只有从上述这样一个认识和立足点出发,我们才能站在一个应有的高度来看待马克思 主义哲学教学改革问题,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马克思 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建设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的核心性的 内容。我们之所以认为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是因为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非改不可的问题。但是,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是当代中国哲学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能说只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 究和教学工作的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及其消极影响,都应该放到整个当代中国哲 学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去认识。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实际上 是当代中国哲学建设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是迫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非改革不可的 问题,必定也是整个当代中国哲学(包括哲学的各个二级学科)的教学所共有的问题,甚 至也是当代中国所有的人文学科的教学所共有的问题。只不过这种共同的问题在不同的 学科那里的具体表现形式稍有不同罢了。当然,这种共有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 学中可能会表现得集中一些、突出一些,因为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与哲学学科中的其 他二级学科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哲学系的专业课程,它同时还被作为面向各个 专业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程来开设,而担任这门公共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的 构成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教师们在专业素养方面相互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但是,我们 不能设想,在当代中国哲学内部,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才有某种问题,而别的二 级学科则不存在这类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讨论中, 人们谈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是教材编写上的低水平重复,可别的哲学二级学科的情况又 何尝不是如此呢?因此,为了建设好当代中国哲学,我们哲学学科的所有二级学科都有 必要从各自的角度来检讨一下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并协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我们讨论和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也应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 革的原因,回答好我们为什么要改革的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哲学界有这样一个共识,这就是都感到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 在着一些非改不可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到底是哪里有问题、有些什么问 题呢?在过去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讨论中,人们谈到了不少的问题,归纳起 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材问题,即几百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千书一面” 、体系僵化、空洞说教;二是教学内容问题,也就是人们所批评的“众口一词”、“陈 旧过时”、“讲坛哲学”大大落后于“论坛哲学”等等;三是教学方法问题,其主要表 现是僵化死板,不注意教学艺术,不重视讲清道理,等等。应该说,人们的这些批评都 是对的。但是,我认为,这些并不是最根本的问题,而只是上面所说的整个当代中国哲 学教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中所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或者说整个当代中国哲学教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我 看来,就是把哲学教育视同知识教育、知识传授的问题。应该说,至少在今天看来,这 个问题已不是一个哲学观的问题。或者说,在哲学界内部,恐怕现在没有多少人还认为 哲学只是一种知识体系。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哲学教育观念问题,并且是一个由我们 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体现出来的哲学教育观念问题,甚至也是整个人文学科的教育观念 问题,即不重视人文学科区别于其他知识性学科的特点,甚至不区别对待人文学科的教 学与自然科学的教学。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来说,正是这种把哲学教育视同知识教 育和知识传播的哲学教育观念,导致了上述人们以往谈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 的各种具体问题。比如,在教材问题上搞统编教材、搞统一的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强调 讲坛上只宜讲那些业已取得了共识的东西,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填鸭”或“灌输”式教 学,等等。这种哲学教育观念的最极端的体现,便是那种所谓的客观的考试方法。近几 年,有的高校的教务部门为“规范”全校的重点课程的教学工作,竟然要求哲学(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与数理化课程一样建立试题库,并规定试题库应包括单项选择、 双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等多样化的“客观”试题。在这种考试方法面前,哲学不仅 被视为一种客观的知识体系,而且哲学知识简直就与自然科学知识一样地准确!

第三,我们讨论和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还应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 革的方法和途径,回答好怎样改革的问题。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改革,只有找准了问题,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 往,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曾经长期专注于哲学体系问题,结果收效甚微,其 原因就是没有找准问题。事实上,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上述那种哲学教育观念,无论人 们在哲学体系问题上下多大的功夫也是无济于事的。

既然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所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或者说整个当代中国哲学 教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把哲学教育视同知识教育、知识传授的问题;既然这个问题 不是一个哲学观的问题,而是由我们的教育体制体现出来的哲学教育观念问题,那么, 在我看来,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现状,克服其中存在的各种具体 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哲学教育观念。但是,既然这种哲学教育观念是由现行 的教育体制体现出来的,显然,要改变它仅仅靠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教师,或者 仅仅靠搞哲学的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做到的。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就完全无能为力、 无事可做。要是那样的话,包括本文在内的所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讨论、 所有关于哲学教学改革的探讨也就全都毫无意义。那么,我们到底能够做和应该做一些 什么呢?首先,应该突破目前存在于哲学各二级学科之间的人为的界限,加强各二级学 科之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并通过深入的 研究和讨论,就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乃至整个哲学教学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达成 共识;其次,应该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再来一次哲学启蒙,大力宣传和普及哲学不是 一种知识体系的观念,呼吁和促使人们不要把哲学教育视同为知识教育、知识传授;再 次,应该努力提高广大哲学课教师(包括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哲学教师)的专业 素质,大力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艺术,积极推进各方面的教学改革工作,由此 解决好目前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

标签:;  ;  ;  

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思考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