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患者胆囊切除手术时机及其疗效观察论文_李小刚

李小刚

临湘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临湘 414300

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组收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间我院外科接诊的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确诊后3d内施行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先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待患者的腹腔积液、血淀粉酶及体温恢复正常水平后再施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情况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体温等指标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先行常规保守治疗,待患者病情缓解后再施行手术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临床疗效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以往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虽然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短期的缓解,但是因其没有去除疾病的诱因,故患者的复发率较高[1]。因此,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采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但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依然具有一定的争议。为了分析该疾病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合理时机,本次研究收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间我院外科接诊的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间我院外科接诊的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2]:具有胆囊结石病史;均有呕吐、右上腹疼痛症状,且疼痛朝右肩扩散;多伴有轻度发热症状;均有右上腹反跳痛、压痛、腹肌紧张等症状;均经CT或B超检查明确诊断。②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3]:存在时间较长的腹痛症状;血淀粉酶水平超过正常值的3倍;经CT或B超检查没有发现胰腺出现异常。(2)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56岁,平均年龄(41.26±9.36)岁;结石位置:胆囊颈部6例,胆囊低、体部24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14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58岁,平均年龄(42.76±10.49)岁;结石位置:胆囊颈部7例,胆囊低、体部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结石位置等基线资料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确诊后于3d内施行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术式,若患者不适宜构建气腹者则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患者存在较重粘连,则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先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具体措施包括:①叮嘱患者禁食禁饮,待症状有所缓解后方可进食;②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③给予胰腺消炎汤口服、灌肠治疗,给予芒硝外敷,以促进积液的吸收;④进行对症治疗,如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给予埃索拉唑、奥美拉唑抗酸,给予乌司他丁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循环改善,给予间苯三酚解痉,给予生长抑素、奥曲肽对胰腺分泌进行抑制等[4]。此外,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除了需要施行以上治疗措施外,还应施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或胰周积液穿刺引流术治疗。经以上常规保守治疗后,待患者的腹腔积液、血淀粉酶及体温恢复正常水平后再施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其中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通常在5~16d即可进行手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则通常需14d~90d方可进行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术式,若患者不适宜构建气腹则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患者存在较重粘连,则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情况、住院时间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体温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x2比较法与t检验法对本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24例(80.0%)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3例(10.0%)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3例(10.0%)中转开腹治疗。研究组患者中26例(86.67%)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2例(6.67%)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2例(6.67%)中转开腹治疗。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情况对比(x2=1.6017,P=0.2056)。两组患者术后均预后较好,且未出现复发。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经表1可见,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体温等指标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胆囊结石于胆管和胰管汇合通道处嵌顿,导致胆汁滞留无法排除,这就导致胆汁长期淤积于狭小空间,滋生细菌生长,进而引发胰腺急性炎症[5]。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常规保守治疗与手术方案,其中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胃肠减压、解痉、止痛、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抑制胰腺分泌等一系列措施,降低胰腺的分泌能力和胆囊的收缩能力,使机体的炎症反应获得有效的缓解,排除嵌顿结石,降低胆汁感染[6]。许多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可获有效缓解,但治疗后往往容易复发。因此要想彻底根除疾病则需行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是常用的手术措施,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为临床首选术式。

以往临床上通常主张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病3d内施行手术治疗,这是因为该段时期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充血,组织粘连程度较轻,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率较高。但相关学者认为,患者发病早期时的炎症因子尚未消除,施行手术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故应先消除患者的炎症因子后再行手术治疗[7]。绝大部分学者均支持应先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待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后再施行手术[8]。本次研究中我们根据该原则先对患者施行保守治疗后再进行手术,并与诊后3d内施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体温等指标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先行常规保守治疗,待患者病情缓解后再施行手术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永兵,吴志宏,巨邦律等.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微创治疗体会[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8):132-134.

[2]才荣,达松,措羊等.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J].腹部外科,2012,25(6):366-368.

[3]李云.不同手术时机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75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1):80-81.

[4]李文健.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附76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2):54-55.

[5]赵大龙,高强,耿纪周等.胆道损伤诊断、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的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2013,21(4):295-297,301.

[6]杨双桥.腹腔镜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分析与中转开腹影响因素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546-2547.

[7]徐宇,王昭南,黄夏友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不同腹腔镜手术时机结局比较[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22(3):227-229.

[8]万军,吴和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患者胆囊切除手术时机及其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5):980-982.

作者简介:李小刚,1978年9月生,湖南临湘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论文作者:李小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  ;  ;  ;  ;  ;  ;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患者胆囊切除手术时机及其疗效观察论文_李小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