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下,以市场经济发展为依据,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为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满足社会供电需要,电力企业必须实现企业管理创新,优化管理模式,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现状;创新措施
一、电力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1.1落后的管理模式
电力企业的经营方式曾属于传统的垄断行业,这就导致权力其竞争的压力较小,在电力企业的内部中,往往只是对安全问题加以重视,而对于创新管理模式并不注重。现阶段,许多的电力企业还一直使用者陈旧、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从实际的情况加以改革,使得不能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进而降低了竞争水平,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1.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
企业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事项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劣会对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同样,在电力企业中,企业的决策人员和高层的管理人员都不是企业中最为重要的,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才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电力企业生产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由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决定。但是结合目前的状况,电力工作人员中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依旧偏低,这就导致了在企业中高级人才的密度不高,这对于电力企业自动化、专业化及其智能化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1.3电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加强
现阶段,电力行业的发展欣欣向荣,然而依旧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加强。电力企业管理层级较多,有些电力企业拥有四级甚至五级的管理层级,子公司与孙公司之间产权不明晰,且互相持股。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不健全,经理层与董事会权责不清晰,亟需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
二、电力企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2.1管理理念与思想的创新
思想观念的创新与转变是所有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对于电力企业管理而言,革新思想观念对于完善管理创新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与企业管理各个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应树立服务型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团队在确定发展方向后应持续提供各类资源支持企业组织机构以及所属员工完成各项工作,缓解工作任务已完成者的压力;重视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并针对员工发展情况给予合理的设计与定位,以此来激发员工归属感,使之积极承担责任,一切以公司利益为首。电力企业具有基础性以及公益性特点,其服务工作质量对于企业形象与品牌建设有着直接的关联,而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要保障,更是生存之本,因此应通过服务来充分体现商品价值,主动适应市场并满足客户需求,着眼于企业与所属员工的行为理念以及思想观念层面树立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通过管理创新来完善服务质量相关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水平与个人素质,充分激发其个人能动性,以管理创新为标杆来推动企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其次应树立知识型管理理念。知识管理是对人本管理理念精髓的继承与发扬,电力企业应从自身特点出发,不断创新企业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思想,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任何形式的主流趋向。企业管理层应秉承知识管理理念,发扬知识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高效转化企业管理中出现的新经验以及新知识,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企业高速发展。
最后应重视无形资产管理。做好有形资产管理是企业在工业经济时代应做好的基本要务;而包括技术专利、品牌、商标、企业形象、版权以及管理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智力、劳动成果在内的企业无形资产则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应予以更多关注的内容。电力企业应遵循电力产业化发展观念,做好无形资产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制定投资战略时应以人才引进与培养、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方面为主;转变企业成长战略,改变规模经济发展模式,以无形资产的创造与增值来推动企业发展,由以往的资本扩张逐步发展为智力扩张。
2.2内部组织管理机制的创新
内部组织创新是企业创新思想理念与管理制度的基础。创新内部组织管理应对组织变动的固有延续性予以充分考虑,以免对各部分组织功能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是组织结构决策分散化。所谓决策分散化,是指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着眼于局部或者整体来调整组织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力企业应对自身优势加以充分利用,以业主需求为中心推行多元化经营,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市场,以本地区域政策以及项目支持来拓展企业人力、资金以及设备规模,建立产品产供销一条龙配套服务。
其次是内、外部市场有机结合。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其组织管理机构要想实现内、外部市场的有机结合,应做到如下三点:①应转变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单纯的行政性业务关系,使之向与商品买卖、服务以及契约相适应、相协调的关系转变;②应转变外部市场订单,使之变为内部市场订单,做到内、外市场的有效结合,并在二者自行调节运行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管理;③应建立资本市场,积极开拓资本运营,将电力资源作为资本来投资,以资本市场为出发点和基础来推动电力企业规模化经营以及产业化升级,促进企业功能化转变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是平行流程的网络结构。以往电力企业管理体系中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多呈垂直、直线职能型,其信息传递速度较慢、信息滞留时间较长,也不利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工作效率相对低下。因此电力企业应就内部管理网络做出革新,以层次较少、信息传递通常的平行流程组织结构为主,加快信息传递,企业下属各级公司也可独立开展核算工作,做到自负盈亏,企业组织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2.3管理方法的创新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管理方法创新要求将具体管理方法、运行机制以及管理手段精细化,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企业根本目标,打造企业品牌与形象,同时应根据所在区域民众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来调整电力供求结构以及服务内容。
首先是创新生产技术管理,要做到以技术创新改造为基础,积极引入输变电先进技术,应用先进设备,以能够体现现代电力技术发展水平的输变电技术为重点发展对象,深入分析并控制运行经济指标,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推动管理信息化以及作业行为标准化,坚持科学管理,实现集约型管理。
其次应着眼于战略管理层面,企业管理层应高瞻远瞩,采用SWOT战略分析法认真分析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制订科学的战略规划,用于指导企业经营行为,合理调配企业生产与发展资源,确保各生产要素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结语
管理是兴业之本,其作为一个开发性的有机系统具有创新性特点。电力企业管理的创新应遵循范围更广、力度更大的原则,做到企业发展与市场经济环境相协调,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环境,切实强化电力企业创新能力,完善电力企业管理机制,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维霞.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及现状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
[2]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案例研究[J].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宋宇,王坤.当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抓手[J].管理科学,2011.
作者简介
左继宁(1980.02.22),性别:男;籍贯:北京通县;民族:汉;学历:本科、学士;职称:助理工程师;职务:副总经济师、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林梦鹭(1991.03.29),性别:女;籍贯:浙江;民族:汉;学历:本科、学士;职称:助理工程师;职务:人力资源助理;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论文作者:左继宁1,林梦鹭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电力企业论文; 企业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电力论文; 管理理念论文; 员工论文; 组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