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景园林水景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卜国华

基于风景园林水景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卜国华

广州恒盛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追求逐步提高,对风景园林的美观性、生态性和环保性更为关注,而作为风景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水景工程的施工质量也逐渐被人们加以重视。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旨在对水景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探讨,为水景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水景工程;施工技术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说明水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具有重要地位,其具有灵活清新、巧于因借、变化多端等特点,具有组织空间、引导游览路线等作用。在风景园林中水景、山石、植物、建筑相互搭配,为受众营造出赏心悦目、别致多样的休闲空间[1]。然而现代城市中园林水景的现状却令人勘忧,干涸的水池、静躺池中的喷泉、污染严重的河流和小溪等现象普遍存在且引人深思。基于此,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植物材料、养护管理等诸多因素,加强施工质量,逐步完善水景的配套设施,营造出精致美观、生态环保的水景工程,使人们能够从感官上得到最大的满足。

一、水景工程概述

风景园林水景工程包括城市水系规划、小型水闸、驳岸、护坡、水池、园林建筑、园林小品、植物配置等内容,其中又以静水、流水、喷泉、瀑布及人工水池等形式为主体,结合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山石、景石以及乔灌木和水生植物的相互组合和配置[2],用以营造优美和谐、心旷神怡的景观空间。在园林风景中水景的主要作用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基底和背景作用。平静的水面可作为其它园林要素的背景和前景,映衬出天空和水面周围景物的倒影,能拓展空间和视野,给予游客不同的感官体验从而营造出虚实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第二,纽带作用。水景工程可以作为联系全园景物的纽带,通过水景的分与合、动与静等,可使全园景物逐渐展开、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在视觉上营造出错落有致、协调统一的美丽景致。

第三,聚焦作用。人具有亲水性,流水的灵活、清新、生机通常令人神往,瀑布和喷泉、激越的水流和声响等均会使人感受自然之美而陶冶情操,因此而吸引观赏者的视线,产生聚焦视点的作用。

二、水景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

1、整体性原则

施工过程中应从全局出发,对整体效果进行把控,协调控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水景与周围景物相互联系而形成有机整体,并确保水景的整体效果,营造出错落有致、协调统一的美丽景致。

2、功能性原则

人是具有亲水性的,因此现代水景不仅局限于观赏功能,同时还应满足受众的参与需求。浅水嬉戏区域、亲水栈道、亲水平台、亲水驳岸等区域,是提升水景工程功能性的主要措施,这些区域既能满足人与环境的互动要求,同时也对相关的安全性提出了要求。

3、经济性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工程的经济性效益,通过不同的施工方式,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确保施工质量,并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有效减免后期维护成本的增加,充分体现出环保节能减排的施工理念[3]。

4、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节能减排原则

园林水景的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用以节约资源和方便后期维护,坚持可持续性和环保节能减排的原则,充分考虑水景植物对水体的绿化、美化和净化作用。此外,水资源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照明设施是否节能环保等均是水景工程施工中应考虑因素。

三、风景园林水景工程施工技术

1、基地处理及放线操作技术

水景工程基地处理方面,地形处理尤为关键,是确保水景工程艺术性与美观性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施工过程之中,应加强水中及岸边的地形处理,通过先进的施工技术,构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地形地貌[4]。

水景工程放线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方格网放线模式和平板仪联合模式[5]。其中,方格网放线模式较为简单,极易受到地表形态的影响,一旦出现高低起伏及造景,方格网放线模式的精确度将会随之而下降,一般多应用于精度要求水平较低的水景工程之中。平板仪联合模式需要将其设计图置于平板仪之上,通过平板仪和测量工具确定其实际距离,进而进行放线工作。平板仪联合模式对天气环境要求较高,雨雪、大风天气中,难以利用平板仪进行放线。

2、驳岸施工技术

水景工程驳岸施工主要分为规则式驳岸和自然式驳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自然驳岸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可渗透性的驳岸,常见类型有景石驳岸、缓坡驳岸和松木桩驳岸。规则式驳岸则常用于大型水体和风浪大、水位变化大的水体以及规则式园林中的水体,常用石料、砖、石笼结构或混凝土等砌筑,能在实景与倒影之间增加一个视觉层次,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驳岸的体量,以达到拓宽水面空间的目的,亦可提供较为开阔的亲水空间。

驳岸施工过程中,因根据基地和地形现状特点、设计要求等进行科学合理施工。基础开挖前应做好放线测量工作,做到“有放必复”,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保放线位置、精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应按设计尺寸施工,以满足驳岸整体抗滑、抗倾要求。对地基承载力须进行验算,必要时进行地基加固,有沉降的区域应设置沉降缝,避免不均匀沉降出现裂缝。挖槽前,要向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须详尽。挖槽后将地基夯实,并对其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在灌注的过程中要确保石块与石块之间的距离控制、分隔缝的设置,还要使用防水材料实行填充。施工后,要对驳岸整体进行全面的检查,要确保勾缝、砂浆及墙体的工程质量和美观。

3、溪流水景施工技术

溪流水景施工须在现场用石灰等材料勾画出小溪的轮廓,同时循环用水的出水口和承水池之间的管线走向。由于溪道宽窄不一,放线时应加密打桩点,特别是在转折处。各桩点的平面位置、设计高程等应标注清楚,变坡点要做特殊标记。基础开挖与地形改造相结合,做到土方平衡,减少施工成本。溪槽分层开挖,可挖掘成U型坑,并预留植物种植区域。挖溪道时每一段最前面的深度都要深些,以确保小溪的自然。溪道挖好后,必须将溪底基土夯实,溪壁拍实。如果溪底用混凝土结构,浇筑时须一次浇筑成型。

4、瀑布施工技术

瀑布一般由背景、上游水源、落水口、瀑身、承水潭及下流溪水组成。落水口形状和光滑程度影响到瀑布水态;瀑布中景石可分为折射光线的镜面石、切割水流的分流石、使水流翻腾而下的破滚石以及迎接下落水流并起消能作用的承瀑石;承瀑潭的作用是承接瀑布下落的水量,并起消能作用,同时使瀑布形成倒影,丰富水形,增强气势;承水潭高度至少应是瀑布高度的2/3,以防水花溅出,且保证落水点为池的最深部位,水潭池底也需要进行巧妙的美化,进行铺装或者散置石材,卵石等,也可安装隐装照明彩灯,灯具基本水深应在30cm左右。

5、水(湿)生植物配置

水生植物除造景功能外,还能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在植物配置时一般可用菖蒲、香蒲、慈姑等挺水型水生植物作为水景的背景植物;千石、睡莲、王莲等浮水型水生植物则多用于水景前景搭配;浮萍、水葫芦等漂浮型水生植物则是水景中净化水体的重要植物;苦草、黑藻、金鱼藻等沉水型水生植物则常用于水景层次构建方面,通过水上、水下的植物搭配,凸显水景的平衡感[6]。

水边植物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水面层次、丰富岸边视线、突出自然趣味。水边植物配置应注意艺术构图,与水边的距离要有远有近,疏密相配,切忌沿边线等距离种植,要留出必要的透景线,要注意植物群落配置后的立体轮廓线与水景的风格相协调。驳岸边的植物配置尽量能与山水融为一体,能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

6、照明和节能技术

景观照明能保证水景的美观性和夜间效果,在施工中应针对当前常用的水景工程照明产品加以分析,综合考虑照明设施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节能效果,以提高性价比。在实际施工工程中要避免施工施工不合理而产生的漏电等安全事故,亦可采用LED灯具作为光源,加之太阳能发电设备,可实现零耗电的最终目标,极大提升了水景工程的节能水平。

在水景工程中可采用循环式用水模式,可选用自动补水装置、溢流管路等以提高水景工程水资源节能性,针对水景工程水池用水,可在简单的循环处理后,将其作为工程内植物灌溉用水。通过这种循环处理的方式,有利于园林水景的可持续发展。

7、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景作为风景园林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建造现代园林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施工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充分掌握施工技术要点,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提升施工水平,确保施工质量,才能为人民群众营造优美和谐、生态环保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余鹏钊.浅析风景园林水景工程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16):153-154.

[2]黄文军.园林景观水景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低碳世界,2016(13):250-251.

[3]滕莹莹,冯先涛.园林景观水景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0):3248-3248.

[4]陈宝妃.探讨风景园林水景工程施工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7(9):167.

[5]冯国意.风景园林水景工程的施工技术解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3686.

[6]张宁,杜成波.城市园林绿化项目中水景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17(12):184.

论文作者:卜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基于风景园林水景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卜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