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媒体_第一届奥运会论文

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媒体_第一届奥运会论文

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传播媒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林匹克论文,传播媒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奥林匹克运动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便与传播媒介结下了不解之缘。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便有了报纸的宣传和报道。事实上,有些运动员就是由此得知召开奥运会的消息,然后自行设法参加了比赛。一个世纪过去了,今天,作为奥林匹克运动最高体现的奥运会已发展成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的体育盛会,新闻也已成为包括多种媒体的庞大事业。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以至于今天的传播媒介已成为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奥运会则被视为传播网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

一、奥运会与信息传播系统

在奥运会举办期间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及时传递。奥运会组委会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快捷而方便的信息系统。奥运会提供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信息服务始于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1964年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成立,并吸收世界各大通讯社和其他新闻机构的代表参加。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组委会第一次提供了专用的新闻中心、电视大楼和广播大楼。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新闻中心进一步扩大,占地2万平方米。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新闻中心占地更达6万平方米。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新闻中心设在有30万平方米的世界大会中心。新闻中心有良好的信息服务,记者可在此得到所有必要的资料,包括比赛名单、时间和最终成绩、历届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运动员简历和成绩、运动队的历史、对运动项目的解释和比赛规则。所有这些信息都与传真机和国际通讯网络相联。简报每天发给记者,运动会结束时出一个完整的成绩报告。此外,记者还可在此通过闭路电视跟踪所有正在进行的比赛。

组委会免费为记者提供从新闻中心到各赛场的交通服务,同时还提供24小时的以下服务:管理和安全服务、接待和问询服务、赴新闻发布会、访问和会见房间、编辑室、新闻发布和信息传递中心、通讯中心、图像中心、奥林匹克通讯网络以及各种有关衣食住行及银行等服务。

奥运会新闻中心分为主新闻中心(MPC)和国际广播中心(IBC)两大部分,奥运会的所有报道都是通过这两个中心汇总、处理和发送的。除了为奥运会专门准备的新闻设施外,奥运会组织者还采取措施,改善城市一般通讯条件。汉城奥运会时,韩国准备了光缆、微波、卫星等各种通讯线路共24492条,设置了78个电信中心;巴塞罗那奥运会专门建立了’92奥运电视台(即RTO-’92)。南方贝尔公司和IBM公司为1996年奥运会修建亚特兰大奥林匹克通讯网络,可通世界上5 万个地面卫星通讯站。

可以说,90年代以前,奥运会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以广播、电视以及报刊为基础的,因而在有关信息的储存、传播等方面还不是太完善。90年代以来,奥运会的信息系统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体育属于文化和教育的范畴,它的发展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亦即取决于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传播媒介则正是影响和引导人们体育价值观的主要力量,它是体育宣传的必要渠道,它将体育展示给广大群众,引起人们对体育的兴趣并使之保持始终。其中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正是当代新闻媒介面向的重要方面。

由于传播媒介的广泛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仅关注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并且投身于竞技体育运动。根据卡里·法斯廷(挪威)的研究,接收体育新闻传播最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也最高。这就是说,新闻媒介不仅为体育运动提供了观众,也提供了未来的运动员,这些人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奥运会的群众基础。

在这一基础之上,新闻媒介对于奥运会本身的大力报道更激起了人们加倍的热情。1980年在莫斯科,尽管有一些国家的运动员缺席,还是有67个电视台和56家广播电台向各国转播了6千小时的电视节目和1万小时的广播节目。1984年在洛杉矶有7800名记者参加了奥运会的报道工作,这一数字与参赛的运动员大体相同。1992年全世界有25亿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巴塞罗那奥运会。

新闻媒介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作用,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重视。奥林匹克宪章为此拟定了专门的条款以保障充分的新闻报道,并日益重视增大新闻媒介对奥运会的信息传播量。

由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组委会推出了更为先进的“网络奥运会”,将奥运会信息上网。这样人们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用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条普通的电话线将自己的个人计算机与奥运会网址联系起来,不仅能查询文字资料,还能耳闻目睹奥运会的声像资料。

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信息系统Info'98是IBM公司采用互联网技术对亚特兰大奥运会Info'96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后设计的。 采用功能强大的RS/6000SP服务器,使用因特网技术。数据使用莲花公司(Lotus )的软件输入,经检验、核实后进入主数据库DB2 database。人们可通过该系统1300个工作站和接口获得各种信息。世界各地的人们可通过国际互联网查询。在外观上该系统与万维网(World Wide Web)相似,易于学习和使用。以前奥运会人们需要等待比赛成绩得到确认,正式发布后才能获得信息,而通过这个系统,人们可以在比赛结束后即刻查到比赛结果。该系统具有多媒体功能,使用英、法、日3种语言。

二、形式多样的新闻传播媒介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所面对的新闻传播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当代,直接面向奥林匹克运动的新闻传播媒介主要有报刊、电视以及不断发展的因特网。

1.报刊。自从1605年定期出版的报纸荷兰《新闻报》和1660年德国期刊《观察周刊》面世以来,文字传媒的基本形态—报刊即成为传媒界的霸主。随着现代体育的兴起,体育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报刊中的体育内容也迅速增加,并出现了专门的体育报刊,如19世纪后期,由于自行车运动的兴起,在法国出现了《脚踏车》(Cycle)、 《脚踏车杂志》(JournaldesVelocipedes)、《脚踏车时代》(Chronique Velocipedique)等刊物。1889年底,现代奥运会的先驱者顾拜旦创办了《体育运动评论》(Revue Athletique)。

文字传媒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最早的传播工具。1894年7 月国际奥委会(当时名为奥运会国际委员会)的季刊《通讯》(Bulletin)面世,是反映奥运进程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希腊雅典的《信使报》(Messager)是刊登1896年首届奥运会信息的主要报纸。该报副刊不仅报道奥运会的消息,还登载并解释比赛项目的规则。在电视出现前,报刊是奥运大众传播的基本途径,世界各大报业集团都在自己主要报刊上辟有专门的体育栏目和奥运栏目。60年代中期以来,电视传媒迅速崛起,逐渐取代了文字传媒在对奥运报道中的主导地位。人们曾认为在体育领域文字传媒会逐步萎缩,但是,事实证明文字传媒在电视传媒报道出现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依然长时间地在人们的余暇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主要是由于报刊的特性所决定的。

报刊等文字传媒与电视传媒呈现出互补的良好态势,在电视迅速发展的同时,文字传媒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如美国报刊的体育版超过了包括政治版和经济版在内的其他专栏,占到报纸总版面的近三分之一。据国际奥委会统计,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通过报刊阅读了解奥运会赛况。鉴于文字传媒的影响,尽管为新闻记者提供各种设备的费用在不断增加,国际奥委会对文字记者依然保持免费使用设备的做法。每个场地都在离新闻分中心和访问地点较近处专设文字记者区域,并有自己的出入口。

2、电视。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进入奥运会始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10年后,电视机普及程度大大提高。电视直播的真正繁荣是在80年代信息科技长足发展以后。1980年举行的莫斯科奥运会,67个电视台向各国转播了6千小时的奥运节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专门成立了’92奥运电视台(RTO-’92),专业工作人员达到3100人。’92 奥运电视台新建的科尔塞罗拉转播塔高268.5米,上设13级大平台,安装了电视、广播、电话专线。此塔是西班牙第二超高建筑物。’92奥运电视台转播了巴塞罗那奥运会所有比赛项目,并创实况直播比赛98%的新纪录,35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了开幕式,比前一届汉城奥运会多了5亿观众。1996年奥运会时,亚特兰大所在的美国东南地区9家电视台、5个有线电视网均参加了报道。南方贝尔公司和IBM 公司修建的亚特兰大奥林匹克通讯网络,与世界上许多地面卫星通讯站相通。

由于奥运会与电视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互动效应。一旦条件成熟,这种效应的能量便会释放出来,奥运会因电视媒介而繁荣,电视媒介因奥运会而获利。1936年柏林奥运会首次电视转播时,摄影机不过3部, 收视范围的半径仅15公里,观众区区16.2万人。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首次使用卫星实况转播并首次彩色播出后,奥运会电视转播便开始飞速发展。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摄影、摄像机203部(田径31部、足球10部、马拉松11部、棒球9部、曲棍球9部、水球7部、体操12部、篮球8部、拳击7部、手球6部、排球9部、举重8部、游泳8部、跳水9部、花样游泳9部、网球17部、羽毛球6部、击剑4部、柔道5部、乒乓球8部、摔跤10部),电视转播覆盖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196亿人次。

奥运会特别是夏季奥运会对于电视传播业有重要意义。一般夏季是收视率的淡季,加上电影院的暑期上演,电视观众易被拉走。而购置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传播网则成为提高收视率的重要保证之一。夏季奥运会诱导出的收视率,对秋季的收视水平同样具有影响。奥运会对于电视是理想的广告载体,比赛的间歇可以容纳穿插大量的广告,这是文艺演出所不能为的。另外,奥运会是综合性最大的国际比赛,可以吸引男女老少各种职业的观众,不同项目的比赛,可容纳不同种类的广告。

3、因特网。英文Internet的译名,即国际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最大的高速信息通道。1995年12月1日, 国际奥委会在因特网上设立了自己的网址http://WWW.Olympic org,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活动、新闻以及设在洛桑的网民均可通过因特网获得奥林匹克运动的最新信息。

在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组委会通过计算机系统与国际IBM-IN 联网,与国际奥委会和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以及各国家奥委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奥运会期间,通过因特网建立起包括所有赛点、住地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上国际奥委会的网页和举办国组委会的网页等可以把奥运会的赛事最迅速地发送出去。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网址在奥运会期间访问者高达6.46亿人次,创下最高访问纪录。由于网址的内容可以长期在网上保存,如同一个巨大的信息库,这就使全世界的体育爱好者们有可能在奥运会结束很久以后仍可在这里重温奥运之梦。如1999年7 月有7200 万人次访问长野冬奥会的网址, 甚至超过这届冬奥会举办期间的1998年2月份4300万人次的纪录。

此外,国际奥委会承认的新闻通讯社,如法新社、合众社、路透社每天在网上发布大量的奥运信息。中国的新闻单位也多已上网,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及是看到各种语言的奥运信息。

标签:;  ;  ;  ;  

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媒体_第一届奥运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