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渗漏分析和护理对策论文_杨婕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儿科 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探索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渗漏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渗漏发生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渗漏发生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中效果显著,其可有效避免渗漏的发生。

【关键词】急诊静脉输液;渗漏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95-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疾病患儿,其药效发挥作用快,但其用于患儿,可出现渗漏现象,其不仅加重患儿的不适感,还可降低药效,同时其也是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之一[1]。 本文旨在探索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渗漏分析和护理对策,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的10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儿,收治时间在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并对所有入选的患儿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分别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观察组:25例为男性患儿,25例为女性患儿,年龄7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8±1.28)岁,其中20例为上肢静脉输液,18例为下肢静脉输液,12例为头皮静脉输液。

对照组:26例为男性患儿,24例为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9±0.54)岁,其中20例为上肢静脉输液,19例为下肢静脉输液,11例为头皮静脉输液。

观察组急诊静脉输液患儿和对照组急诊静脉输液患儿相比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其可进行相互对比。

1.2 漏诊原因分析

其主要原因为:(1)患儿自身因素:由于患儿年龄尚小,缺乏依从性,导致加大穿刺难度,且在输液过程中,患儿由于病情的不适,可出现躁动,从而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出现渗漏现象。(2)药物因素:对于部分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导致患儿血管壁增厚,最终使患儿内皮细胞遭到破坏,出现水肿、淤血现象。(3)护理人员因素:①在穿刺时,由于患儿活动或哭闹,导致刺破血管壁,②穿刺部位未固定牢固,(4)血管选择不当:由于年幼患儿血管尚未成熟,所以在对年龄尚小患儿进行穿刺时,应选择合适血管。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密切观察患儿有无渗漏现象。

观察组护理方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其中包括:

(1)环境干预:为患儿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治疗缓解,可选择蓝色或绿色墙体,其可达到安抚和镇静效果,同时还可通过在室内摆放盆栽或玩具,调节患儿哭闹情绪,可运用玩偶或卡通画报改善室内气氛,从而缓解患儿紧张、哭闹等现象,尽可能的将穿刺风险降至最低。

(2)完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是导致渗漏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空闲时间应加强科室内技能操作的培训,提高科室内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为年轻护理人员进行单独辅导,可有资历高、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辅助,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3)加强巡视: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定时对输液患儿进行巡视,重点观察注射药物刺激性强的患儿,若发现患儿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防止事态严重性发展。

(4)选择适合血管: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选择合适血管,对于3岁以内患儿首选头皮针,对于哭闹严重患儿,首选下肢静脉注射,防止患儿周围血管出现损坏。在拔针时应告知患儿家属正确按压方式,选用干棉签按压注射部位,且保持5分钟,按压力度适宜,防止力度过大导致周围血管损伤,且尽可能的使用静脉留置针,在选择注射部位时,应选择血管粗大、且血流丰富部位,根据患儿的具体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以及固定方法。

(5)提高家属的宣教: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家属讲解输液渗漏的主要因素,并告知患儿家属如何观察渗漏现象,且为患儿家属讲述渗漏可能会带来的危险性,提高患儿家属的重视。

(6)对于存在抵抗心理较轻的患儿,应在穿刺前,使用玩具以及患儿感兴趣的物品引起患儿注意,提高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使患儿消除对护理人员的抵触心理,从而提供穿刺成功率。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渗漏发生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使用统计学的处理。渗漏发生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表示,以(P<0.05),代表观察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之间对比渗漏发生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着明显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渗漏发生率

两组急诊静脉输液患儿经不同护理后表明,观察组患儿的渗漏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静脉输液发挥药效快,在临床上较为常用,但由于小儿年龄尚小,依从性较低,配合度较低,导致常出现渗漏现象[2]。对于3岁以内患儿静脉穿刺部位首选额前正中静脉,因为额前正中静脉血管细且直,不容易滑脱,且容易固定,而>3岁患儿首选手背静脉、足静脉,同时还需根据药物、患儿体质、环境条件存在合适静脉[3]。

在常规护理中,其只单方面的进行观察患儿有无渗漏现象,属于被动型,无针对性护理。而预防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中,其主要优势在于:(1)预防性护理具有针对性,其可根据患儿的年龄、药物、哭闹程度,选择适合的血管,且密切观察患儿输液情况,可有效避免渗漏现象的发生[4],(2)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可降低渗漏现象的发生,还可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5],(3)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可提高家属对患儿输液的重视性,可有效预防渗漏现象的发生[6~7]。

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发现,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两组护理效果相比,观察组急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渗漏发生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急诊静脉输液患儿,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预见性护理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中效果确切,其可有效降低渗漏的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所以其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被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玉香.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175,189

[2]曾衡,罗顺清,高樱等.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30):2813-2814

[3]宗庆辉.急诊患儿静脉输液渗漏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8):99-100

[4]林秀英,祝融,尹琳等.静脉输液患儿发生渗漏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措施[J].医学信息,2012,25(8):149-150

[5]张德清.探讨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2080

[6]蔡惠英.静脉输液外渗的观察及护理[C].//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2:237-239

[7]吴英姿,余银珍.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患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42-43

论文作者:杨婕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渗漏分析和护理对策论文_杨婕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