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奥成功与国际大都市建设互动分析_国际大都市论文

北京申奥成功与国际大都市建设互动分析_国际大都市论文

北京申奥成功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互动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大都市论文,北京论文,申奥成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序言

从理论上说,世界上所有城市都会实现现代化,只是在时间上有较大差异。但不可能所有城市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以相当程度的城市现代化为前提的。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国际大都市是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大城市类型,通常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一定的人口规模、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国际服务功能,能够吸引一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并对全球或区域经济具有相当影响力、控制力的现代化城市。国际大都市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国际化阶段的产物。国际化阶段又被定义为“城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协作,城市生活日益融入国际经济政治生活,从而实现其国际城市目标的历史进程。”

对于一个国际大都市来说,除了具有一定的国际化程度外,还必须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城市面积。像日内瓦这样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但人口只有30万且城市面积很小的城市,只能建成国际城市,而不是国际大都市。目前,公认的国际大都市人口普遍超过300万,城市面积都在500平方公里以上。因此,国际大都市又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面积的国际性城市。

由于城市是在工业基础上产生并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因此,只有当工业化水平突破一国限制,呈现出全球化发展势头时,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化才对现代城市发展具有普遍意义。这种普遍意义表现在城市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力、控制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与高度的主要标志。纽约、伦敦、东京这样具有世界水准的城市,已经成为全球精英、资本、商品和先进技术的聚集地。如果一个国家的主要城市不能吸引全球精英、资本、商品和先进技术,就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从深层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追逐最大利益是推动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纽约、伦敦这样具有国际一流服务水平的城市里,你可以找到世界上任何一种品牌的商品,具有各种技术资格的人才,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很容易找到满意的雇员而无须从本国外派工作人员。这种城市在管理理念、商业运作规则上完全与国际接轨,不仅有浓郁的本土文化吸引八方来客,而且还能让不同国籍的人在这里旅行、居住或工作而不感到地区差异、文化差异、制度差异所带来的公共交往障碍。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在实现国际化进程中只有按照世界水准发展,健全为国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服务的功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国际大都市,实现其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总之,当一个城市进入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层面,就意味着这一城市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意味着城市的功能、作用及影响范围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的界限,并对全球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因此,对于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城市来说,首要工作是实现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将加速北京现代化的步伐,由于城市现代化的实现是国际大都市的基础,因此,也将为北京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创造条件。

二、举办奥运会加速实现北京经济现代化

奥运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体现在刺激投资、扩大消费和增加就业等三个方面。

1.刺激投资。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有关资料,亚特兰大对奥运会的投入超过10亿美元,汉城投入35亿美元,悉尼投入23亿澳元。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其现代化程度低于世界其他举办城市,因而,北京为举办奥运会将吸纳更大规模的投资。北京承办奥运会对投资的拉动,主要分三个层次:(1)举办奥运会所需场馆及相关设施的核心投资。这包括新建19个、改扩建13个比赛场馆的投资以及在奥林匹克公园、五棵松体育中心内规划建设酒店、会议、商业、办公等其他配套设施的投资。(2)承办奥运会所必需的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的直接投资。主要包括为满足举办奥运会所需进行的能源、水利、交通、环保、城市绿化、垃圾处理、信息传递等项目的投资。(3)国内外的公司、企业和个人参与奥运会商机开发而带动的大量间接投资。奥运会给举办城市带来巨大商机,北京作为举办城市也不例外。

2.扩大消费。奥运投资的快速增长将有力拉动消费需求的回升,这对改变近年来北京市场消费需求增长相对平缓的状况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奥运会投资对需求的影响主要通过承办奥运会对相关产品和服务产生的直接消费需求,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发生的新增居民可支配收入导致消费支出的增加,通过良好的收入预期和大量推出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刺激消费增长,以及对旅游消费的促进。

3.增加就业。奥运会的举办使举办城市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增加,会起到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如汉城奥运会为服务业提供了16万个就业岗位;为制造业提供了5万个就业岗位;为建筑业提供了8万个就业岗位。由于北京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因此,举办奥运会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要超过其他举办城市。

三、举办奥运会将加速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构架

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促使北京更广泛、更深层次地融入国际社会,加快北京国际化、市场化进程。

1.进一步增强北京的国际交往与交流能力。北京举办奥运会,将使北京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北京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这一方面将促使北京大踏步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亦将使世界更全面更深入了解北京。首先,国际交往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年境外游客接待人数和城市外籍居民所占比重两个方面。从年境外游客接待量来看,承办奥运会将使世界各国对北京的关注空前提高。这种关注不仅反映在奥运会十几天的举办期,更体现在六年的筹备期。北京承办奥运会等于在世界上做了一个巨大的广告,为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遇。据预测,2006年至2008年,北京入境旅游人数将年增8%左右,到2008年,北京接待境外旅游人数将由2001年的300万人次增加到460万人次。

承办奥运会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北京走向国际化,北京与世界各国开展经济、文化、体育、法律等交流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作为反映北京国际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城市外籍居民所占比重也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08年,北京常驻外籍居民人口比重将由2001年的0.4%增加到2%左右,达到20多万人。

2.促进北京国际竞争力提高。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够提高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也能提高这个国家和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1)提高北京的科技实力。“科技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可以加快推进科技与体育、科技与文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北京的科技、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加快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商品化,进一步提高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与应用,使北京真正成为全国知识经济的中心。

(2)加快北京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将促使北京经济与世界经济加速融合,促使北京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形成一流的投资环境和贸易环境。这将使北京对国际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中的跨国公司在京落户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3.促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承办奥运会,将使北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全世界,创造一个更加国际化、市场化的对内对外交流大环境。

奥运会的筹备期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大致是吻合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承办奥运会,更需要北京加快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承办奥运会将会进一步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壁垒,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领域,公平市场准入;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基本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促进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在与奥运会有关的体育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步形成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控制下,以企业为主体,民间和外商共同参与投资的运作模式;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创新。

综上所述,承办2008年奥运会将有力促进北京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奥运经济”将促使北京各方面工作登上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标签:;  ;  ;  

北京申奥成功与国际大都市建设互动分析_国际大都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