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信贷资金使用的独特性_政策性银行论文

政策性信贷资金使用的独特性_政策性银行论文

政策性信贷资金运用的独特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贷资金论文,独特性论文,政策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策性信贷资金运用的一般属性是信用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基本条件的借贷行为。政策性信贷资金运用是区别于商业性信贷资金运用而独立出来的一个范畴,它不同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运用,有着自己的诸多方面的明显特点。

(一)约束性强

政策性信贷资金运用是为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服务的,其最大特征就是行政干预力度大,贷款要按照国家指定的范围、指定的产业、指定的地区去发放。这是根本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在信贷资金的运用上有着充分的自主权。“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强令要求其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一条)。而政策性银行没有这个自主权,政策性贷款是国家确定设立的,国家对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运用有着许多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政策性银行必须按着这些规定安排、发放贷款。

1、在贷款的投向上受国家政策约束。 国家确定优先发展或重点保护的产业、地区、项目,政策性信贷资金是为之配套设立的,在资金的使用上必须与之联动。贷款脱离了政策保护的投向,就失去了其政策性的性质,国家是不允许的。政策性银行只能在这个大的笼子之下,依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投向。但有些项目是逐级报批确定的,一般还是要予以保证的。

2、在贷款的数量上受国家计划的约束。 商业银行可以按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多存多贷。而政策性贷款要受国家信贷计划的严格约束,贷款规模和资金计划是指令性的,不准超规模放款。国家批准的贷款计划也要足额执行,否则要影响国家政策目标的实现。就具体项目而言,有些国家立项的项目计划,也要按计划发放贷款,按计划供应政策性信贷资金。

3、在贷款的期限上受项目周期的约束。 商业银行可以按照企业综合偿债能力确定贷款的期限。而政策性贷款的期限一般都有明确规定,一般是在项目受益后偿还。

4、在贷款的利率上受利率管理的约束。 利率政策对商业银行比较宽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可以浮动,而且浮动幅度比较大;而对政策性贷款利率管制比较严格,一般不准浮动,而且有些低于基准利率。

5、在信贷资产的品种上受资金来源的约束。 每一项贷款都有一定的资金来源,低息优惠贷款有一定的贴息或补贴来源。信贷资产品种创新必须有资金来源和补偿来源。

(二)优惠性多

一般地说,效益性是银行经营原则的第一条。尤其是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将盈利性作为一个目标、一种手段、一项标准和一个过程,自始至终地对它加以考察和运用。并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扩大贷款数量、加速资金周转等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增加盈利。其社会效益只作为银行效益的一种反射,通过对各项贷款的严格管理和较高的利息收入,对工商企业形成压力,迫使它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并相应改变企业行为。政策性银行也讲求经济效益,但它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效益的重心偏移在企业方面。这与商业银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政策性贷款以实现政策目的为第一目标,它的发放主要着眼点是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政策性信贷资金是对企业的直接让利,直接扶持,通过这种利益倾斜增强这些企业和地区的发展能力。也就是说,商业性贷款是通过取利和制约,激励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政策性贷款是通过让利、优惠、体贴来支持企业加速发展。对企业来说,商业性贷款是经济杠杆,政策性贷款是营养钵,是一种倾斜。政策性资金运用的优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性。政策性贷款最大优惠就是及时,在企业需要资金时, 即可取得贷款。如农副产品收购贷款,目前使用的是人民银行再贷款,是以基础货币和货币发行作保证的。国家为了保证农民收入的及时实现,为了储备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农副产品,在收获季节及时组织收购,因而需要相应的资金作保证,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就是为此而设立的。再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贷款,按着工程进度及时提供贷款和资金,如果贷款不及时,项目施工就要停止,就要拖期,影响预期效益的实现。其他专项贷款也都是如此,贷款规模的资金相匹配,及时发放,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商业性贷款就难以保证及时,有了资金可及时贷款,没有资金就不发放贷款。

2、充足性。政策性贷款企业要提前做好贷款计划, 有关方面与银行共同审定贷款计划,经过批准列入计划的,都能足额提供贷款。尤其是“八五”期间和“九五”期间的粮棉油收购贷款,在收购季节,一般都按收购量提供贷款。有些应该由地方财政和粮棉油企业自筹的资金,在到位有困难的情况下的,有时银行先用贷款垫付,之后再清理收回。在这里优惠性体现得比较充分,基本上是按需要提供贷款,资金足额到位。

3、低息性。相对于商业银行贷款, 政策性贷款的利率一般都比较低。一是不上浮利率,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利率。不像商业银行那样可以上浮,有的上浮10%,20%,50%,甚至有的高达100%。 政策性贷款一般要按国家挂牌利率收取利息。二是利率偏低,有些专项贷款利率低于国家基准利率,体现国家对某些弱质产业和地区的让利性保护。如扶贫贷款利率一般都低于基准利率。体现了国家对贫困地区的照顾。

4、宽容性。在贷款的期限管理上,商业银行比较严格, 约期较短,一般不予延期,到期要收回贷款,逾期的还要加罚利息。而政策性贷款,不仅按实际需要约期,在贷款使用过程中,如遇有特殊情况,一般都可以办理展期,比商业性贷款优惠得多。

5、专项性。政策性贷款一般都按不同的产业、 不同的项目划分种类,各类贷款划分严格,在贷款的数量分配上也是指令性计划,互不串项,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这对某一种生产经营项目来说,是一种资金供给的保证性措施,是一种优惠条件。确保这些企业能及时足额得到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

(三)风险性大

在人类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旧的风险消除了,新的风险还会产生。一般说来,风险产生于客观规律之外的,也可能带来收益。我们通常所谈的风险,是狭义性的静态风险,是损失性风险。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的存在,导致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的存在。企业亏损导致银行信贷资产的呆滞,企业倒闭破产,形成银行的坏帐和资产损失。但对于政策性银行来说,信贷资产的风险性就更大一些。具体地说,存在以下几种风险:

1、产业性风险。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向弱质产业, 这种产业本身就是风险性产业。风险性收益是预期的,而风险性损失往往是即期的。例如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农业,同第二、第三产业相比较,有许多弱点:一是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大,土壤、气候对农业的生产成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比较大,往往决定年成的丰歉。二是经营规模小,社会化程度低,规模效益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三是农产品更新换代慢,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小,技术进步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轻工业的步伐。四是需求弹性小,产品不易保存,一旦满足了一定供应范围内的人口需要,就容易发生过剩。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农业产品是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受到政策保护,配置政策性信贷资金,农业的风险,必然传导给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性很大。如粮食储备贷款,一但粮食发生损失,直接使贷款失去物质保证,即期损失等待预期收益实现后来弥补。这种风险,大大高出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2、结构性风险。商业银行可以自主调整信贷结构, 增强信贷资产的流动性,用以减少风险。而政策性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不是银行自身所能调整的,贷款的占用量,贷款的结构,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性银行是按产业划分的,因而贷款的结构又具有单一性特征。目前,农业发展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就过于单一,信贷资产中93.5%是粮棉油企业贷款,负债中95%以上是中央银行再贷款。这种单一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粮食企业的经营不景气,直接造成农发行的经营成果不善。

3、管理性风险。 政策性银行的内部管理风险与商业银行相比没有质和量的差别,但存在自身力量不能及造成的管理方面的风险。一是代理性风险。我国政策性银行成立后,业务是从原有的国有专业银行划转而来的,政策性银行分帐之时并没有自己的业务人员,是由商业银行人员代为划转的。由于利益机制的趋动,某些商业银行人员不认真执行划转政策,或对政策掌握不准,多划或错划来风险性资产,甚至是不属于政策性业务的坏帐。政策性银行组建后,在一段时间内普遍没设立营业机构,业务由当地商业银行的营业机构代理,存在管理投入精力不足的问题,个别也存在偏顾商业性经营,用商业性不良资产置换政策性优良资产的问题。政策性银行营业机构部分组建后,仍存在委托代理制,上述问题也再所难免。出现上述问题,政策性银行难以发现,难以纠正,鞭长莫及,委托业务管理难以实施到位,因而促成被动性管理风险。二是非担保性风险。农业政策性贷款对象为农副产品收购、农业综合开发和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等绝大多数贷款无法担保,只能由各级政府作“口头”承担。因此,政策性银行很难从管理角度加强风险防范措施,政策性信贷风险大于商业性信贷风险。

4、政治性风险。政治性风险,又称国家风险。 由于政策性银行是为政府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服务的,其贷款的投向投量置于政策的强有力的干预之下,政治性风险自然要大于商业银行。例如,领导人的更换,大政方针的转变,宏观管理政策的调整,都直接影响原有政策的连续性,因而影响信贷资产的使用效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而加大政策性贷资金运用上的风险。

政策性贷款风险大于商业贷款风险,而其防范风险的能力又极其有限。一是风险难以规避。贷款项目的可选择余地小。二是风险难以分散,不能像商业银行那样实行资产多元化。三是风险不可转嫁。政策性贷款的风险不能转移给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

(四)流动性差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重要的经营原则之一。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持有的资产应能随时得以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条件下确有销路。流动性主要体现在通贷性、转让性、短期性、变现性等几个方面。信贷资产的优质、信用的优良、公共关系的融洽、知名度的广泛,也是流动性的很好表现。政策性贷款流动性差的主要原因,一是贷款的期限一般都比商业银行贷款期限长。粮食贷款按库存值掌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长期占用额;其他贷款按项目掌握,一般都要按项目收益实现状况确定贷款期限。中长期贷款量也比较大。二是政策性贷款项目效益低,资金周转缓慢,自身收益小,贷款风险大,周转慢,呈滞流状态。尤其是粮食企业,由于多年亏损和财务挂帐的原因,自有资金实际上被吃空,所发生的亏损必然占用贷款资金。致使部分贷款死滞。贷款周转速度呈逐渐放慢状态。三是政策性贷款计划性强,贷款的期限只能按政策规定,政策性银行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的能力十分有限。

标签:;  ;  ;  ;  ;  ;  ;  ;  ;  ;  ;  

政策性信贷资金使用的独特性_政策性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