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新农业技术革命_农业论文

论中国新农业技术革命_农业论文

浅论我国农业新技术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我国论文,农业论文,新技术革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320

1 含义与宏观背景

在世界范围内,人口继续膨胀、人类营养和健康及经济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不可逆转。然而,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日益短缺、能源趋于枯竭、大气和水资源污染严重、土壤流失、沙漠化土地蔓延等给农业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压力,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厚望于农业的突破性进展。所以农业生产需要选择新的增长点或增长方式,需要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革命,即需要用现代理论和高、精、尖技术及实用技术对农业的生产和管理进行较广泛和深入的改造,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个农业生产获得突破性大发展。

正是出于上述需要,加上农业和相关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世界农业生产正孕育着一场革命,也将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契机。

首先,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等)在微观层次的突破性进展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现在各国科学家们已采用基因导入法和基因重组法培育了大量的农作物、畜禽、水产等新品种,而且这些新品种在增产、抗病、提高品质或满足人类某种特殊需要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级水稻能增产25%[1];美国培育出的转移基因烟草,每株可顶替8000 个胎盘生产药用葡萄糖脑苷酯酶[2];英国培育的吃草型猪, 不仅饲养成本低,而且食用价值高[1] ;荷兰育成了分泌人乳铁蛋白的转基因奶牛[2];以色列育成产血清白蛋白的转基因羊[2]。另据报道,仅1996年批准生产的农作物就有7大类23种[3]。目前,科学家们正在逐步获得各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的遗传基因图谱,越来越多地破译它们的遗传密码,以实现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定位,甚至创造出新的物种,以满足人类的多种需求。另外,细胞工程技术包括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脱毒技术、染色体工程、单倍体育种、原生质培养、细胞融合等,在未来农业生产中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快速无性繁殖的植物已达400余种[1]。预计将来在动物快速繁育上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花药培养纯合基因型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品种的繁育。微生物技术也有很大的潜力,如发酵技术和食用菌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医疗保健品、调味品、食品,还部分解决了饲料问题,预计将来在解决饲料和粮食问题及生物农药、农业环境保护等许多方面还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促进农业科技革命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60年代以来,计算机平均约每3年换代一次, 今后将出现更快的发展态势。计算机的发展不仅在于性能的提高,而且成本降低,现在正以很快的速度进入普通家庭,所以信息网络大展宏图。伴随遥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愈加重要的普遍,它使生产机械趋向智能化、管理自动化,也使农业生产工厂化、信息化、市场化成为现实。

目前,许多高新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命科学,促进着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如化学技术不仅早已被应用于生产肥料和农膜等,而且在动植物生长调节、除草、病虫害防治、细胞工程、无性繁育、无土栽培、食品保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激光技术被应用于刺激作物生长、培育良种和机械化作业等领域。航测遥感被应用于病虫害测报,同位素辐射被应用于示踪观测、育种、保鲜储藏等,甚至航天技术也被应用于培育作物良种。

就农业本身而言,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其基础学科如土壤学、生态学、动植物的生理生化和病理学、作物栽培学等等的理论都在不断完善,为农业的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管理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近年来,实用技术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深入,立体农业、生态农业、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都不断有新的技术形式出现,农业的潜在功能不断得到开发和挖掘。限制性土壤或中低产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水土保持、节水灌溉等都有较大的进展,农业生产的管理形式不断改进,农业生产工厂化、集约化、产业化等都不断出现新的形式和内容。尤其是农业的空间领域不断开拓,如开发海洋的蓝色农业和开发利用食用菌、工程菌生产食品、药品的白色农业可望出现奇迹,有可能形成绿色、蓝色、白色农业三足鼎立的局面。

可以预见,我们当前正处在高智能、多功能农业开始兴起的时代,现代农业科技和相关技术正日益强烈地渗透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与之配合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未来农业将成为生物科学、食品科学、海洋科学、医药科学、化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角逐的主战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这给我国农业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增添了很大的压力。

2 机遇与挑战

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首先要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使我国广大农村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都有所提高,而且生产成本下降,有利于增加农业生产后劲。现代科学技术向农业的渗透还促使农业向生态建设、旅游观赏、出口创汇、生产自给、休闲生活服务等多功能方向发展,给农业生产以新的出路和增长点。其次,将会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率先进入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但因国情的千差万别,其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格局,不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参考,也有许多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供我们借鉴。另外。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则更趋向自由化,给农产品出口创汇带来良好机遇,也将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化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给我国农业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压力。市场竞争主要是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则质量越高,成本反而越低,越容易在竞争中取胜。生产过程中采用的高、精、尖技术越多,其产品的科技附加值越大,利润越高。所以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还意味着科学研究领域的竞争。谁抢占的制高点越多,谁取胜的把握就越大。目前,我们受自然、人口、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对这种竞争还有诸多的不适应。一是我国农业发展受资源不足的影响很大,尤其是耕地和水资源不足。我国耕地面积约1.5亿hm[2],且有部分耕地为山坡和边缘劣地,30%的耕地日照和降水条件差。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这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二是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规模庞大但文化素质较低。三是经济相对落后,同时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周期中,大量资金投向效益较好的非农产业,农业投资相对不足,用于科技的投入则更有限。目前,我们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不仅技术创新不足,而且缺乏技术替代的动力。这些因素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都有极大影响。然而,许多发达国家,由于农业科技先进,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既有资源优势,又有科技优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强者。随着贸易关税的减让或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减少或撤除,国外一些优质价廉的农产品有可能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对国内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冲击。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就有可能招致灾难的后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奋起直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3 发展对策

3.1 抢占和控制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一是指研究不断突破学科前沿,不断为高、精、尖农业科学技术的创立提供理论依据;二是所创造的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实用、效益高;三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先进、准确、效率高。制高点占领的多少,标志着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部分决定了农业的发展速度。

为抢占制高点,我们首先应当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一是绘制动物的基因图谱,从分子的角度研究优良基因的重组,选育超高产、高品质或适合人类特种需要的动植物良种。二是研究利用细胞工程培育良种和加速良种繁育的技术,特别是研究那些繁殖较慢或繁殖系数低的动植物如大牲畜的繁育技术。三是加强微生物工程对秸杆、垃圾等利用的研究和生产粮食、饲料、生物农药及医药的研究。另外,我们还应当加强重大科技问题的攻关,特别是不同类型区农业综合发展配套技术的研究。要树立大农业的思想,因地制宜把科技革命引向深入。根据我国幅圆辽阔,各地农业生态环境、资源交通等条件差异悬殊的特点,按不同类型区研究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力争创造出一流的、多种形式的、现代化的耕地农业、旱作农业、水田农业、山地农业、草地农业、沙地农业、盐碱地农业、沙漠农业、水产农业、海洋农业等发展模式,要保护和利用好每一寸国土资源。

3.2 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与农业革命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农业产业化以科技市场为导向,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内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它克服了传统农业生产的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接纳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能力非常有限的缺点。它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实现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它依靠科技的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发展农工贸一体化,依靠科技力量内研外引开发新产品,依靠科学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和员工素质。同时,农业产业化既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空间,又使农业大规模地应用科学技术有了可能。所以,只有实施农业产业化,才能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先进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民的科技素质。

3.3 改革科技体制,加大投资力度

高新技术的竞争除了人才技术因素外,最主要的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由于农业科研成果的长周期性和艰巨性,使技术的前期投入较高,而且许多成果具有公益性,无法受专利保护,加上现在仍是以农户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农民对技术替代缺乏内在动力,所以成果的商品率较低,甚至有些成果需要专门进行示范带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后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因此,农业科研的投资主体还应是政府,政府应当加大投资的力度,同时逐步建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机制;应理顺科研基金管理方式,实行竞争性拨款制度;加强科研机构制度的创新,促进科研人员分流,精干科研主体;改变科研低水平重复与经费过度分散的局面;应引导科研、推广机构与生产流通企业利用各自优势走向相互融通和结合。促进条件成熟的科研机构向生产领域拓展;推动科研机构与生产资料生产企业联合组建新型复合实体;鼓励生产资料生产、销售企业投资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从而使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推广乃至服务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实现一体化运转,适应市场环境和农业现代化需求。

3.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过去我们曾在引进农业先进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引进优良品种、地膜覆盖技术、畜禽现代化饲养管理技术、温室自动化管理技术及国外智力引进和国内人才培养等,并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后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进一步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包括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引进外资和合资创办农业科技企业等等。抓住机遇,推动涉外产业、涉外科技和劳动市场的开发,组织劳务输出。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应结合我国国情,加强消化、吸收与创新,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做好示范推广。

3.5 发展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和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它是现代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信息化使农业生产实体把各生产环节联成一个整体,全面实现自动调节与控制,生产者还可利用外部信息网络了解产品、生产资料的市场动态,获取技术咨询和其它服务。伴随农业的工业化和集约化进程,信息化将大展宏图,它不仅可通过专家咨询系统的建立提高农业管理水平,而且为及时获取大量外部信息和对技术信息的分析应用提供帮助,有利于对收集的大量技术信息加工、整理和重新组装,以帮助开发新产业和新产品。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已初露端倪,广大农村尚属空白,但它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而且发展势头很猛。它对促进我国农业新技术革命有重要作用,我们应早做准备,早培养人才,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标签:;  ;  ;  ;  ;  ;  ;  

论中国新农业技术革命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