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钢渗碳生产铸态铁素体球墨铸铁

废钢渗碳生产铸态铁素体球墨铸铁

一、用回炉料及废钢通过增碳生产铸态铁素体球铁(论文文献综述)

金永锡[1](2009)在《推广合成铸铁应用的若干工艺技术问题》文中提出介绍以废钢和回炉料为主要炉料生产合成铸铁的熔炼条件和合成铸铁的力学性能指标。对合成铸铁力学性能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熔炼合成铸铁时选用增碳剂的原则和增碳工艺进行了详细讨论。以笔者公司的铸件为例,介绍了生产合成灰铁、合成球铁的具体配料、化学成分、性能水平及原材料成本。

张寿涛[2](2007)在《DISA线生产468排气管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排气管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零部件,其工作条件较恶劣,在工作时,由于尾气产生的热量,其自身温度可达500℃,其管壁厚为3mm,属薄壁铸件,所以对材质要求较高,另由于排气管在发动机的位置和作用决定了排气管的结构较复杂。东安公司研制的468排气管材料牌号是QT450,球化工艺采用喂线球化处理。造型是采用DISA无箱垂直分型造型线,采用喂线球化和垂直分型生产排气管在国内铸造厂还没有先例,所以此生产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和理论学术价值。本文主要进行468排气管铸件的铸造模具设计、制造与现场工艺生产过程控制及缺陷的分析和解决的研究。为了进行模具设计,通过对468排气管铸件的结构分析和工艺性分析用I-DEAS软件进行了468排气管铸件的模具设计,其中包括铸件在铸型中位置的选择、分型面的选择、浇注系统设计、芯子结构的设计等。并对设计制造的模具进行了生产验证。通过对468排气管生产喂线法球化处理工艺的优化控制,解决了铸件球化和孕育衰退的问题,使铸件质量稳定在了90%以上;同时,使包芯线的使用量降低了30%,大大降低了球化处理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了很可观的经济效益。对468排气管铸件的生产中出现的铸造缺陷,如缩松,夹渣、铸件脆等缺陷进行了分析,及解决措施,使铸件达到批量生产的状态。

刘睦坤[3](2006)在《喂线技术生产薄壁球铁件的工艺控制》文中研究指明喂线技术球化工艺具有回炉料加入量大、成本低、镁量易于控制、产生的渣量少等优点。但,也存在在薄壁球铁件生产中产生渗碳体组织、产生硬质点,造成薄壁球铁件硬脆难以加工等缺点。文中分析了影响铸件白口组织形成的因素。薄壁球铁件白口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回炉料循环使用,造成回炉料的含硫量极低和稀土含量高而导致的。铸件中的稀土含量与含硫量的最佳比值为13,比值大于8时将造成薄壁球铁件产生大量碳化物,直接导致铸件脆性断裂。本文研究了原铁水中硫、稀土对薄壁球铁件显微组织的影响。含硫很低的原铁液白口倾向大,石墨球数少;铸件碳化物含量随含硫量的降低而增加。在含硫量为0.001%0.005%范围内,试验中碳化物含量的最大值是70%,最小值是3%,平均值是35%。铸件碳化物含量随稀土含量升高而增加。在稀土含量为0.010%0.015%范围内,试验中的碳化物含量最低,其中最大值是5%。生产中,采取原铁水增硫措施是解决白口组织的有效方法,原铁水中的含硫量的适宜控制值为:0.010%0.025%。薄壁球铁件白口倾向还与原铁水的静止时间、孕育、芯线加入量、喂线速度、浇注时间有关。工艺优化控制中采取炉中间歇增碳和3次孕育的方式;最佳芯线加入量为每600kg铁水加入1012m高镁合金包芯线;最佳喂线速度为12m/min;每包浇注时间小于8min。通过对喂线法球化处理工艺的优化控制,解决了铸件脆性断裂和机加困难的问题,使铸件质量稳定在了90%以上;同时,使包芯线的使用量降低了30%,大大降低了球化处理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了很可观的经济效益。

朱延东[4](2005)在《铸态铁素体低碳球墨铸铁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铸态下铁素体基体的低碳球墨铸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多组试验方案,分析了化学成分(主要是碳和硅)、Sx变质剂的种类和加入量、石墨的形态和试样的冷却速度对低碳球墨铸铁中铁素体数量的影响,并从低碳球墨铸铁—次和二次结晶过程,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铁素体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本次试验选取的主要化学成分范围为1.2-2.2 C%,2.0-3.2 Si%;变质剂种类为Sx1-Sx8;变质剂的加入量为0-1.8%。浇注圆柱形试样和条形试样。铁液采用无芯中频感应电炉来熔炼,采用快速热电偶测温,控制铁液的出炉温度。铁液由电炉熔化后倒入经过烘干的浇包中,采用冲入法在浇包内进行一次性变质处理。将处理好的铁液浇入到在浇口处放置陶瓷过虑片砂型中。浇注成型后的试样经过50分钟左右开型,在空气中冷却到室温。 使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对试样中的石墨和基体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用扫描电镜对石墨球中的化学元素分布以及铁素体试样中铁素体区域和珠光体区域的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 通过本次试验得到以下结论:选取高的碳、硅含量,低的锰、磷、硫含量有利于得到铁素体低碳球墨铸铁;得到了用于生产铁素体低碳球墨铸铁Sx变质剂的最佳配比;在工艺上,变质剂Sx的加入量在1.0%左右,采用对铁液的一次变质处理可以获得铁素体比例≥85%,σ b≈400Mpa、δ≈15%、αk≈22 J/cm2的低碳球墨铸铁;大量细小、圆整且分布均匀的石墨球是得到铁素体低碳球墨铸铁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缓慢的冷却速度有利于铁素体低碳球墨铸铁的获得;在石墨球细小、圆整、并且数量较多且分布均匀时,快速冷却条件下也能获的铁素体低碳球墨铸铁。

洪沙德,朱彦方[5](2002)在《用回炉料及废钢通过增碳生产铸态铁素体球铁》文中提出介绍了采用球铁回炉料及废钢通过增碳生产优质铸态铁素体球墨铸铁的生产实践,提出了利用增碳工艺不仅可提高铸态铁素体球墨铸铁抗拉强度35MPa左右,而且有效地降低了球墨铸铁的配料成本。

二、用回炉料及废钢通过增碳生产铸态铁素体球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回炉料及废钢通过增碳生产铸态铁素体球铁(论文提纲范文)

(1)推广合成铸铁应用的若干工艺技术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合成铸铁的熔炼条件
2 合成铸铁的力学性能
3 增碳剂的选择和熔炼工艺
    3.1 增碳剂的选择
    3.2 增碳工艺
        3.2.1 增碳剂的加入方法
        3.2.2 增碳剂及其他炉料加入顺序
        3.2.3 其它注意事项
4 合成铸铁熔炼实例
    4.1 上海圣德曼铸造公司合成铸铁使用概况
    4.2 合成铸铁应用实例与成本比较
        4.2.1 应用实例
        4.2.2 合成球铁与普通球铁铁液成本对比
5 结论

(2)DISA线生产468排气管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球墨铸铁排气管的应用现状
    1.2 排气管的组织要求
    1.3 468排气管化学成分的选定
        1.3.1 碳当量和碳
        1.3.2 硅
        1.3.3 锰
        1.3.4 磷
        1.3.5 硫
        1.3.6 球化元素
    1.4 球墨铸铁的球化和孕育
        1.4.1 孕育机理
        1.4.2 球化处理方法及机理
    1.5 排气管的铸造工艺简介
        1.5.1 材质
        1.5.2 工艺方法
        1.5.3 现有生产工艺简介
    1.6 铸铁排气管常见问题
        1.6.1 球化不良和球化衰退
        1.6.2 夹渣
        1.6.3 铸件的组织有碳化物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468排气管铸件模具设计
    2.1 总体方案的确定
    2.2 分型面的确定
        2.2.1 主分型面的确定
        2.2.2 气道间分型面的确定
    2.3 压板的设计
    2.4 芯盒的设计
        2.4.1 气道芯的设计
        2.4.2 芯盒顶杆的设计
        2.4.3 合模销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468排气管喂线法球化处理工艺优化
    3.1 喂线技术的实质和特点
    3.2 喂线技术在铸铁生产中的应用
        3.2.1 合金化和孕育处理
        3.2.2 在球墨铸铁生产方面的应用
    3.3 配料与熔化优化
    3.4 包芯线的质量改进
    3.5 浇包大小的选择
    3.6 喂线速度优化选择
    3.7 球化处理温度的确定
    3.8 喂线加入量选择
    3.9 包盖密封及入射角对处理结果的影响
    3.10 喂线球化孕育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铸件的缺陷分析及解决措施
    4.1 夹渣缺陷
        4.1.1 原因分析
        4.1.2 解决措施
    4.2 铸件脆性缺陷
        4.2.1 硫和稀土的作用与分析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分析
        4.2.4 化学成分的确定
    4.3 冒口处缩松缺陷
    4.4 砂型的硬度低铸件易掉砂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工程硕士研究生简历

(3)喂线技术生产薄壁球铁件的工艺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薄壁球铁件应用生产现状
    1.2 喂线技术的实质和特点
    1.3 喂线技术在铸铁生产中的应用
        1.3.1 合金化和孕育处理
        1.3.2 在球墨铸铁生产方面的应用
    1.4 喂线技术在铸造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1.4.1 国内现状
        1.4.2 国外现状
    1.5 车间的产品特点
    1.6 工艺现状
    1.7 生产常见问题
    1.8 技术路线
        1.8.1 解决的问题
        1.8.2 技术路线
    1.9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影响薄壁件白口断裂因素
    2.1 原喂线法球化处理工艺流程
    2.2 原喂线法球化处理工艺参数
    2.3 原因调查与分析
        2.3.1 熔化保温的影响
        2.3.2 浇注机的影响
        2.3.3 化学成分方面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喂线法生产薄壁球铁件的化学成分优化
    3.1 试验的目的
    3.2 试验条件
    3.3 试验方法
    3.4 正交试验设计
    3.5 试验结果
    3.6 分析与讨论
        3.6.1 正交试验数据分析
        3.6.2 原因分析讨论
    3.7 化学成分的确定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喂线法球化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
    4.1 影响喂线球化的因素
    4.2 配料与熔化
    4.3 包芯线的质量
    4.4 浇包大小的选择
    4.5 包芯线外皮的熔化机理
    4.6 喂线速度优化选择
    4.7 处理温度的确定
    4.8 喂线加入量选择
    4.9 孕育方式、效果及调整
    4.10 包盖密封及入射角对处理结果的影响
    4.11 喂线球化孕育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
    4.12 生产效果
    4.1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工程硕士研究生简历

(4)铸态铁素体低碳球墨铸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球墨铸铁的诞生及发展
        1.1.1 国外发展概况
        1.1.2 国内发展概况
    1.2 低碳铸铁的相关文献
        1.2.1 国外发展概况
        1.2.2 国内发展概况
    1.3 铁素体球墨铸铁的生产
        1.3.1 铸态生产
        1.3.2 热处理生产
    1.4 本文研究的低碳球墨铸铁的特点
    1.5 选题及意义
        1.5.1 选题
        1.5.2 选题的意义
    1.6 本文目的
第二章 试验内容及方法
    2.1 试验准备
    2.2 化学成分的选择
    2.3 原材料的选择及配料
    2.4 工艺控制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试样的石墨金相图
    3.2 试样的基体金相图
    3.3 石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像
    3.4 石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像
    3.5 试样G3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像
    3.6 试样G3铁素体区的线扫描结果
    3.7 试样G3珠光体区的线扫描结果
    3.8 试样G3铁素体和珠光体区各元素扫描综合结果
    3.9 石墨球定点分析结果
    3.10 试样金相分析表
    3.11 慢冷试样的CE与铁素体含量关系图
    3.12 快冷试样的CE与铁素体含量关系图
    3.13 试样的石墨球与铁素体含量关系图
    3.14 铁素体试样的机械性能
第四章 结果讨论
    4.1 碳和硅对铁素体数量的影响
    4.2 变质剂Sx的种类和加入量对铁素体数量的影响
    4.3 石墨的形态对铁素体数量的影响
    4.4 试样的冷却速度对铁素体数量的影响
    4.5 低碳球墨铸铁的一次结晶对铁素体形成的影响
    4.6 低碳球墨铸铁的二次结晶对铁素体形成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用回炉料及废钢通过增碳生产铸态铁素体球铁(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生产条件及方法
2 结果及分析
3 结论

四、用回炉料及废钢通过增碳生产铸态铁素体球铁(论文参考文献)

  • [1]推广合成铸铁应用的若干工艺技术问题[J]. 金永锡. 现代铸铁, 2009(05)
  • [2]DISA线生产468排气管的研究与应用[D]. 张寿涛.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7(02)
  • [3]喂线技术生产薄壁球铁件的工艺控制[D]. 刘睦坤.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6(01)
  • [4]铸态铁素体低碳球墨铸铁的研究[D]. 朱延东. 昆明理工大学, 2005(08)
  • [5]用回炉料及废钢通过增碳生产铸态铁素体球铁[J]. 洪沙德,朱彦方. 现代铸铁, 2002(04)

标签:;  ;  ;  ;  

废钢渗碳生产铸态铁素体球墨铸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