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法在网球比赛及训练中实际应用的实证研究论文_王红艳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 武汉市 430079)

摘要:网球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并且也是一项逐渐兴起的健身项目,一向被扣以“贵族运动”、“高雅运动”的美誉。在当今体育赛事中心理因素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网球作为孤独且个性化极强的体育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本文通过实验法将大学生网球专项的学生按技术水平分组,进行具有各种影响的心理暗示来观察这些大学生的反应,并由此得出心理暗示对网球运动员的作用及对整场比赛走向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技能;网球;焦虑;心理暗示法

前言

在当今各种体育赛事中心理因素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决定竞技体育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网球作为个性化极强的体育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在高水平网球比赛中,球员双方技战术和体能方面的差距在缩小,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键时刻(如破发点)的发挥,此时心理技能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技术。

网球是一项非常依赖头脑取胜的运动,网球比赛更是超越单纯的体能与技术本身。它对运动员的时机判断、协调性、决策、速度、注意力和毅力等等综合能力有着很苛刻的要求。比赛过程中要求相当高度的专注力,尤其是在赛点、盘点、发球局轮换等时机常常会给运动员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网球比赛中,网球运动员所展现出来的竞技状态与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运动员心理能量的发挥水平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条件。优秀球员往往具有极强的心理能量,他们在比赛中通常都有“愉快的超长体验”。优秀运动员通过积极的自我谈话、注意力的选择性集中等手段保持高强度的心理能量,并且试图在心理上压制对手。尽管心理技能的重要性受到重视,但实施心理训练仍有难度,其可能往往与教练员缺少心理专业知识以及缺乏相关培训有关。

1 心理学基础及网球教学的综合性应用

1.1心理因素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在体育比赛中,心理状态可以对生理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人特定的心理状态可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比如心跳、呼吸频率、肌肉紧张度和皮电,进而影响身体状态。然而随着比赛水平的提升,运动员在技战术这一层次上已经相差无几,竞技比赛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心理的较量,且在关键时刻表现得更加明显。当今世界体育强国对运动心理工作逐渐重视,欧美许多国家的奥运会训练基地都有常设的心理专家小组,在奥运会代表团中均有众多心理专家到比赛现场协助运动员调节心理。可见各国运动团队对心理调控的重视程度,也说明心理因素在大型比赛中的重要性。

1.2心理暗示的威力

有一位心理学家在真实的环境中做过这样的实验:在课堂上,他取出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装满清水的香水瓶,然后对学生们说:“这是一瓶进口香水,看谁能最先辨别出这是什么香味。”然后将瓶盖打开。过了不久,许多学生都相继举起手说自己闻到了香味,有的说是茉莉香味,有的说是玫瑰香味,有的说是玉兰香味……当得知这只是一瓶清水时,大家不禁哄堂大笑。 这就叫心理暗示。它是指一个人在无意识中接受了一定的诱导,并作出与之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心理暗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心理现象之一。

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暗示影响,只是受到暗示的程度有高低之分而己。心理暗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完成原本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事。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使人对自己或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和人生产生怀疑,失去信心,缺乏动力,进而影响生理和心理状况,严重的可能导致自身生理系统的重大损伤甚至死亡。

1.3心理暗示在网球运动中的影响

心理暗示是一种心理反应现象,是指借助某种手段或者周边环境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使个体在无对抗、无批判、无抵抗的情况下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思想、观点、态度和行为模式的一种心理过程。在高校的网球教学中,心理暗示会产生零效应、正效应、负效应三种不同的效果。零效应是指心理暗示并没有对受暗示者产生任何心理影响。在高校网球教学中,有部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强,不会轻易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他们对教师的心理暗示往往会持既不接受也不拒绝的态度,仍旧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网球训练。正效应是指教师的言语暗示或者学生的自我暗示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心理作用,在师生之间产生了共振效应与驱动效应。比如,网球教学主要以技术训练、战术运用、专项素质训练等为训练内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网球运动兴趣。负效应是指心理暗示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后果,暗示效果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在网球教学中,教师的动作或语言、天气情况、场地、课堂氛围等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比如,教师的叹气、摇头、不耐烦,语言消极的批评以及学生的不自信行为等可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导致学生的技术错误或者动作失败。

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心理暗示训练可以对学生进行感知、意识、模拟等训练,使学生的中枢神经处于适度紧张的状态,有助于学生排除心理、技术等方面的干扰。同时,心理暗示训练有助于学生缓解心理紧张,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紧张造成的动作不协调、肌肉僵硬等等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更加的融洽。此外,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心理暗示教学法更符合动作技能的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2012级网球专选班40名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实验法

设计实验内容选取40名网球专选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控制试验中易变因素,尽量将试验更加贴近日常情况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2.2.2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图书馆查阅书记文献资料,以及在网上登陆中国知网等大型文献资料网站搜寻各种有关网球训练、网球教学、体育心理、心理暗示法等方面的资料然后经过大量时间的整理资料最终得出一些结论。通过实验法验证这些结论得出最终结果。

2.3研究过程

2.3.1实验准备

先将40名学生按技术水平的高低分成a、b、c三个组,a、b、c三个组每个组的人数分别为a组10人,b组20人,c组10人。在a、b、c三个组中a组技术水平较好,在正常发挥的情况下a组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胜过b组和c组,b组技术水平一般,在正常发挥的情况下b组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胜过c组但是胜不了a组,c组技术水平较差,在正常发挥的情况下c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胜不了a组合b组。然后将b组的20个学生随机平均分成b甲组和b乙组,两个小组人数都是10个人。(由于技术水平这个东西是经验和技术并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的东西,而让40个学生每个人都与另外的其他同学打一场比赛规模太大不易实行,所以a、b、c三个组的分组由在年级赛中出线的的情况而定:第一轮输掉的为c组第一轮出线的为b组第二轮出线的为a组)

将abc三个组编成三轮比赛,a组的a1到a10十位同学分别对战b甲组的b甲1到b甲10十位同学,b乙组的b乙1到b乙10十位同学分别对战c组的c1到c10十位同学,a组a1到a10十位同学分别对战c组的c1到c10十位同学,比赛采用七局四胜无占先制,每人每轮只有一个对手只打一场比赛。

2.3.2试验开始

负面情绪的暗示:告诉他们对手在这周受到了教练的特别对待,对他们提供了特别加强的训练并且还教给了一些没有教给自己的特殊的打法跟技巧,还有问问他们自己最近是不是有些球老是打着不爽,这是自己技术到达瓶颈期的麻木反应。

正面情绪的暗示:告诉他们对手最近状态不是很好被教练说教很多心情很差,而他们自己技术水平在稳步提升中,与对手一战未必落下风,比赛的时候不要害怕勇敢去争取,并且比赛要是都赢了教练请吃饭。

第一轮:a组VS b甲组

在a组和b甲组比赛之前对他们进行心理暗示的引导,对a组每个学生进行负面情绪的暗示,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无力,认为自己技术不过关没有信心赢得比赛的胜利。对b甲组每个学生进行正面情绪的暗示,让他们感觉自己充满了能量比赛非常有信心,认为自己的技术并没有比别人差。

然后a组和b甲组进行比赛,观察比赛情况并记录结果。

第二轮:b乙组VS c组

在b乙组和c组比赛之前对他们进行心理暗示的引导,对b乙组每个学生进行负面情绪的暗示,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无力,认为自己技术不过关没有信心赢得比赛的胜利。对c组每个学生进行正面情绪的暗示,让他们感觉自己充满了能量比赛非常有信心,认为自己的技术并没有比别人差。

然后b乙组和c组进行比赛,观察比赛情况并记录结果

第三轮:a组VS c组

最后a组和c组进行比赛,观察情况并记录结果

2.4研究结果

表1 a组VS b甲组

表2 b乙组VS c组

表3 a组VS c组

表4 三轮比赛各组胜场三线表

从表4可以看出:

进行心理暗示后每个组的水平都不一样了,原本技术水平最好的a组可以打赢b甲组,但是在受到负面的心理暗示后水平下降没有打赢原本可以打赢的b甲组,原本技术水平一般的b乙组可以打赢c组,但是再受到负面的心理暗示后水平下降没有打赢原本可以打赢的c组,甚至原本在正常情况下完全没有可能打赢a组的c组在受到正面的心理暗示后竟然还和受到负面的心理暗示的a组打平了。

3 讨论与分析

通过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吗,在接受不同的心理暗示的情况下球员技术水平的发挥也不同,那么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呢?我认为这取决于收到的暗示的性质,但球员收到正面的心理暗示的时候往往激情澎湃,奋勇向前,在比赛中的精准度和速度以及力量还有战术都有非一般的发挥,就像是在动漫《网球王子》里形容的网球无我三层境界中最深层的天衣无缝之境界一样对于打网球非常快乐。而当球员受到负面的心理暗示的时候却情绪低落击球的精准度下降,力道乱用,而由于这种失误导致怀疑自己的水平进而产生恐惧使得更加害怕击球,这种恶性循环的周期使得最终输掉了比赛。从比赛结果中表4就可以看出第一轮a组以2:8输给了b组第二轮b组以3:7输给了c组,而第三轮虽然a组要比c组技术高很多,但是由于双方受到不同的心理暗示,结果a组跟c组打平了,这说明在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的影响后会使实力得到明显增强,而在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的影响后会使实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可能导致失败。

4 结论与建议

可见心理暗示的威力是巨大的它可以将原本强大的运动员变得不堪一击,也可以将水平差劲的运动员变得潜力无限,这种暗示方法应当得到教练和运动员的重视,使其在训练及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给网球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上装上盔甲,让网球运动员不论从技术上还是心理上都变得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心理暗示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推进网球教学改革,提高网球教学的质量。因而,建议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加入心理教程在网球教学中的运用,以进一步提高网球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王鹏.网球比赛中心理技能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2]RobertWeinberg.网球心理训练[M].张忠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王新胜.竞技心理训练与调控[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RobertWeinberg.著网球心理训练[M]张忠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5]吴胜,吴秋娟.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23(5):90一92.

[6]刘金柱.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网球比赛中自我心理调控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

报,2009,17(6):46一47.

[7]刘世军.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5,28(6):764

[8]赵刚,韩颖,冯圣潭.浅谈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36.

[9]陈艳萍,李录美,刘蔚,于浩.竞技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调节的要点探

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1):55一57

[10]吴东方,吴立芝.优秀体操运动员比赛心理稳定性的调控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3):92一93.

作者简介:王红艳(1993年—),女,汉族,湖北省襄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武汉体育学院,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

论文作者:王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心理暗示法在网球比赛及训练中实际应用的实证研究论文_王红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