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教材一直顶替着课程,“教语文”成了“教课文”。教课本成了语文教学的惟一,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慢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结果,不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思维价值,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师也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成了教材的奴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世纪。语文教学要培养的是面向21世纪,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通用型的人材。从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使命来看,语文教学的任务应当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当然课文是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的重要材料,但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生活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取向,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人文素养、语文基础知识、意志品格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显然,要跟上时代步伐,原来以课本作惟一凭借已难以适应知识的增长速度了,语文教学中课程的改革已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变化。所以必须尽快的进行教学改革。我们要以现代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为指导,瞄准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把学生的发展置于课程、教材改革的中心地位,逐步建立校内外结合、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凭借。
新的课程标准使我们知道,改变教学中烦琐分析、机械训练的现状,关键是转变教材观,重新认识教材的特征,树立正确的开放的教材观。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叶圣陶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我们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要做教材的主人:既遵循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遵循于教材、凭借教材就是用教材教;不囿于教材、跳出教材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
教材都是有开放性和弹性的,尤其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教材的编法、教材的结构体系、甚至教材中的语言的运用,都考虑到开放性。根据教材的开放性,我们应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格局。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要让语文学习成为一泓活水,而不是局限在狭小课堂里的死水一潭。新课程标准就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三个转变:第一要转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二要转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第三要转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时,有两个重要之点:一是要符合本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另一个就是要符合儿童和青少年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在阅读训练方面就要力图构建一个“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训练体系。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总结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之后,不无启发地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这正是因为做到了以上两点,其语文素养才比其他学生发展较快。在说、写训练方面,要注意将学生学习的视线引向校园、社会和家庭,让学生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取新鲜的写作材料,历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要重视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作用。这些都是在使用语文教材中需要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地方。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要有适用教材的空间,开发语文教育广博的课程资源。语文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教师应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使家庭、社会的信息流向课堂。教师运用教材要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破除那种把语文教学跟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这个新的体系要求在着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沟通语文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和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生活的联系,从而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发现、探索、揣摩、推想,以逐渐了解学习语文的规律,获得学习语文的方法。课堂上,我们要求教师不要从事繁重无用的知识点解析,应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创造性思维,使教材真正成为让孩子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材料。课堂上不仅仅教孩子们课本上的文章,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教学中要积极发动同桌、4人小组合作学习或进行小老师互教互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写,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教师不再搞“一言堂”,而是多让学生发言、交流、合作,互评互学,展示学生的个性,把交流与体验成功的机会还给学生。这样,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边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精神状态积极饱满。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联珠的讲解,别开生面的提问,精辟警策的点拨,机智幽默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使语文教学具有了无穷的魅力。这时课文就真正成了例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靠教师深厚的人文内蕴去吸引和感染学生,要用有文化品位的精品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人文教育的浓郁气氛。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和时代的良心,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不仅有助于开发自己的右脑,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语文教师要拥有一批高品位的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好书美文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又能滋补其精神。教师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童真和灵性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要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素养,要能够跟得上学生的特色化、个性化思想,接受学生别样的思维。
只要教师充分意识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主旨的思想,灵活的运用教材,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一定会得到改观。
标签:语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