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肠道病毒与四种临床检验指标在小儿手足口病的关系分析论文_杨晶

两种肠道病毒与四种临床检验指标在小儿手足口病的关系分析

杨晶

1.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410000 2.株洲市二医院检验科 412005

 摘要:目的探究两种肠道病毒与四种临床检验指标在小儿手足口病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0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检测血清指标,并分析病毒感染因素,以及不同肠道病毒患儿的血清指标变化,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比对四组患儿的检验指标,各组间的CKMB存在差异,双阳性组与CoxA16(-)EV71(+)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CoxA16(-)EV71(+)组最高,组间差异呈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以WBC水平、CKMB、AST、ALT为自变量,对不同肠道病毒感染组进行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其中,CoxA16(-)EV71(+)与CKMB存在相关性,组间差异呈P<0.05。结论 若手足口病患儿所感染的病毒为EV71,可能损伤心肌,CKMB活性可用于诊断疑似手足口病患儿是否感染EV71病毒。

 关键词:肠道病毒;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前言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于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手足口处出现疱疹、发热等,好发于6月至5岁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小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无法抵抗病毒侵袭,故引发疾病,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给患儿带来痛苦。手足口病的诱发肠道病毒种类较多,如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等,不同病毒机体检验指标存在差异。本文将以200例患儿为对象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0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所有患儿中,男、女患儿分别为112例与88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年龄为4岁,平均年龄为(2.76±0.43)岁;体温在38.20~38.70℃之间,平均(38.21±0.09)℃。

1.2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抽取5ml静脉血,取EDTA-K抗凝管、分离胶不抗凝管、肝素抗凝管放置,混合均匀。检测设备为ABX-120i血细胞分析检测仪,运用电阻抗原理,对EDTA-K抗凝管全血进行检测,得到WBC水平;肝素管血清离心分离,采用干化学法,设备取全自动干式生化仪(强生Vitros 5.1FS),对CKMB、AST、ALT活性进行检测;对不抗凝管进行血清分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分析EV71-IgM与CoxA16-IgM,结合定性结果分组。

 1.2 观察指标

 不同肠道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检验指标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行数据统计,所选择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分别对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进行运算,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X±S表示,试验为t试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n/n%”, 试验为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定性结果分组情况

 200例患儿经定性结果分析,根据肠道病毒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双阴性组46例,CoxA16(+)EV71(-)45例,CoxA16(-)EV71(+)16例,双阳性组93例。

 2.2各组检验指标分析

 比对四组患儿的检验指标,各组间的CKMB存在差异,双阳性组与CoxA16(-)EV71(+)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CoxA16(-)EV71(+)组最高,组间差异呈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与双阴组、CoxA16(+)EV71(-)组、双阳性组相比,Pa<0.05;与双阴组、CoxA16(+)EV71(-)组相比,Pb<0.05。

 2.3肠道病毒与检验指标相关性分析

 以WBC水平、CKMB、AST、ALT为自变量,对不同肠道病毒感染组进行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其中,CoxA16(-)EV71(+)与CKMB存在相关性,组间差异呈P<0.05。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由肠道病毒与萨奇病毒等引起,其中萨奇病毒包含A组2型、4型、5型、7型、9型、10型、16型等,B组有1型、2型、3型、4型、5型等;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玩具传播、消化道传播等,具有发并迅速、变化迅速等特点,容易使小儿手足口病出现大范围流行现象。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为爆发于幼托机构等人群集中地[2],具有传播途径复杂、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形感染比例较大等特点,具有较大的控制难度,极易出现爆发以及短时间内大范围的流行现象。

 以手足口诊疗指南为依据,在患儿的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中可监测EV71或CoxA16等肠道病毒抗体,便可确诊疾病。本次研究结果中,200例患儿经定性结果分析,根据肠道病毒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双阴性组46例,CoxA16(+)EV71(-)45例,CoxA16(-)EV71(+)16例,双阳性组93例。可见117例患儿确诊为手足口病,93例患儿排除疾病,而其所伴随的口腔黏膜溃疡、发热、皮肤疱疹等症状可能与幼儿急疹、水痘等有关[3]。

 本文对所有患者进行指标检测,分别为WBC水平、CKMB、AST、ALT,其中WBC可对炎症情况进行反应,在受到细菌感染以后则急剧升高;CKMB是心肌受损的反应指标,具有指导意义;AST与ALT是肝功能反应指标,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表现为血清活性升高。本次研究结果中,比对四组患儿的检验指标,各组间的CKMB存在差异,双阳性组与CoxA16(-)EV71(+)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CoxA16(-)EV71(+)组最高,组间差异呈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见CKMB活性在不同肠道病毒中存在差异,且EV71(+)中明显升高,证实了EV71病毒能够损伤患儿的心肌细胞[4],CoxA16则不会损伤。另外,本次研究结果可见,以WBC水平、CKMB、AST、ALT为自变量,对不同肠道病毒感染组进行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其中,CoxA16(-)EV71(+)与CKMB存在相关性,组间差异呈P<0.05。进一步证实了EV71病毒与CKMB之间的关系,也即是该病毒对患儿心肌细胞的影响。

 综上,若手足口病患儿所感染的病毒为EV71,可能损伤心肌,CKMB活性可用于诊断疑似手足口病患儿是否感染EV71病毒。

 参考文献:

 [1]杨燕,邵耀明,朱旭明.两种肠道病毒与四种临床检验指标在小儿手足口病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3):441-444.

 [2]代春雨.小儿手足口病超敏C反应蛋白和肠道病毒71型IgM的检验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7):119,121.

 [3]徐江燕,颜云盈.不同肠道病毒感染所致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7):989-992.

 [4]谢瑞玉,李维春,朱磊, 等.不同型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儿童的病毒临床特点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2614-2617.

论文作者:杨晶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两种肠道病毒与四种临床检验指标在小儿手足口病的关系分析论文_杨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