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_会计准则论文

会计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_会计准则论文

会计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准则论文,会计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中国的会计界来讲是一件大事情,无数会计界的同仁都在关注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自从1993年颁布基本会计准则以来,一直到最近具体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对会计准则的批评和建议一直未停止过。有一些人甚至提出会计准则搞早了,因而把会计工作搞乱了。如何看待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各家各派各有高论,本文只想抛砖引玉,求教于各位。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会计作为社会文明的产物当然也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从会计的本质来看,纵然国内、国外对其各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是有一点认识大家是共同的:会计是一个人们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从会计的客体来看,客观经济活动是会计要反映的内容(或者说是会计要确认和计量的对象),客观经济活动的变化和发展当然要对会计活动产生影响;从会计的主体来看,会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会计环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或制约会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最终当然也影响会计活动。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会计系统要与本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发生能量交换,同时作为子系统,它还要受到社会环境这个大系统的制约。所以,会计环境是研究任何会计问题的出发点,研究会计准则问题也不会例外。

会计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总是带有主观随意性。对于同一客观事物,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会计人员可能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在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会计的“个性”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规律逐步发挥作用,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的迫切性及可能性逐渐加大,“个性”太强的会计信息就会危及会计信息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可能性,因此统一规范会计处理的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就十分必要了。会计准则就是会计工作具体操作行为的规范,它是从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中抽象、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同时它又指导、规范着会计的具体行为,所以会计准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会计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总是不断地产生一些新的规则,淘汰一些旧的规则,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能够指导会计实践的准则体系。所以,可以说会计准则在某种程度上总是与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所谓相适应,就是看会计准则能否指导会计工作。会计环境就其字面来讲,环者,意指环绕会计四周;境者,境遇、情况、条件也。所谓会计环境就是会计四周所处的社会情况和条件,当然也可以称为社会环境。

会计环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产力环境,即人们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能力,即人们生产的能力;二是经济基础环境,即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和组织形式,包括所有制形式、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经济方式等等;三是上层建筑环境,即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等。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会计的社会环境。会计环境对于会计可以是综合性的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可以是某一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首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其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纵观会计发展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会计从原始记录发展到簿记,从单式簿记发展到复式簿记,并随着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形成的空前的生产力大发展,丰富和促进了会计理论和方法技术的显著进步,最终完成了簿记向会计的转化。例如,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产生了折旧的会计方法;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产生了成本会计。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高峰,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企业的普遍组织形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使得会计的服务对象从少数业主转为广泛的企业外部利益集团,以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为目标的现代会计就产生了。3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世界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危机过后人们认识到会计实务处理随意性带来的极大危害,对于会计信息规范化的要求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开始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概括、总结,在理论上进行规范化,使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都有了质的进步。二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企业经营规模愈来愈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外部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现代数学、现代管理科学使得20世纪初产生的管理会计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电子计算机的广泛采用,使得会计信息生成和搜集的速度大大提高,对会计传统理论和方法提出新的挑战。

很明显,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决定着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水平。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小商品经济社会中,市场经济很不发达,后来又实行计划经济,将会计作为计划管理的工具,所以制定和实施准则不可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79年以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速度世人瞩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建设,市场经济发育初具规模,原有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已经阻碍或开始阻碍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会计进行改革,要求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1993年中国颁布并实行了《企业会计准则》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应该特别指出,也正是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才使得中国的会计准则必然带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其次,经济基础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经济基础环境包括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等等。在社会实行中央指令式计划经济、单一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情况下,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都从属于国家财政、财务计划的要求,会计作为保证完成计划的工具,除了完成簿记的职能,往往还具有计划、统计、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能。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生产业务信息往往混为一谈。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不可能仿效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只为投产者(业主、股东)提供信息,而是将为国家提供会计信息作为会计的重要任务。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尽管经济模式及所有制成分有了较大变化,但是国有经济成分毕竟还占主导地位,所以在1993年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提出: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的需要。将会计目标确定为上述三个方面,很多人颇有微词,殊不知它恰恰体现了我国目前经济基础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公有制经济成分依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还未最后完成,政企分离仍然是一道难题,会计准则的制定必然要受到这种会计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影响会计准则的重要因素,毕竟国有企业与股份有限公司在会计信息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合伙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与国有企业也是有不同的要求,更不用说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方面的特殊严格要求。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是影响会计准则最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准则的制定主要是满足资本市场的需要,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不完备削弱了制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这些经济环境的复杂性都给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带来极大的困难。

社会中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上层建筑对于会计准则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政治法律因素对于会计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正如任何国家都要建立一定的法律体系以维护国家的正常秩序一样,会计作为调节和维护人们经济利益的一种活动,也需要有一种会计规范体系来维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和各方的经济利益。当然,它是在法律的庇护下发挥作用的,即在一定的法律基础之上发挥作用。各个国家的商法、公司法、税法、证券交易法都对会计准则、会计理论产生极大影响,有些国家直接进行会计方面的立法,例如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在英国、美国等海洋法系的国家里,是由国家授权给民间会计职业团体制定和颁布会计准则,而在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的国家内,政府直接参与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很明显,在不同的国家内法律对于会计准则制定影响的力度是不一样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是由财政部会计司直接组织和颁布,因此在会计准则中体现的法律的强制性、权威性色彩十分浓厚。政府的经济政策也是影响会计准则的重要因素,政府的经济政策体现在多方面,除了通过法律形式表现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文化是一个社会、民族长期积存的精神财富,它包容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各方面的因素。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其文化环境的氛围,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以其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以其特有的语言文字描述和传播会计信息,按照其道德规范及习惯进行会计处理,总之是汲取社会文化的养分来形成这个社会的会计文化(在这里我借用了毛伯林教授的概念)。会计准则作为对会计活动的抽象和概括,理所当然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功的)会计准则都不可能照搬或套用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无论是在会计准则的内容,还是在会计准则的表述方面,会计准则都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带有其社会文化的色彩。当然,应该强调指出,承认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不意味着拒绝外来文化,会计文化的国际交流对于各国会计准则、会计理论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必须考虑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比拟的,中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不可能回避这个现实。

教育是会计环境中最容易被忽视、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着其会计工作水平的高低。如果说“会计历史就是文明的历史,会计总是同文明的进步携手前进的”(英国沃尔夫A.H.WOOLF),那么也可以说“会计的历史就是教育的历史,会计的进步总是同教育的进步携手前进的”。会计由于它特有的技术性、艺术性,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有相当的文化知识水平。在大多数国家中,会计人员的受教育的程度都是比较高的,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训,经过复杂的考试和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够进入工作岗位。会计教育是在一般文化教育水平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一方面它受到一般文化教育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它也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研究会计教育的规律性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及会计工作水平都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在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素质一直是困扰会计准则制定和颁布的重要问题。在中国的1200万会计人员中,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占46%,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只占12%,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会计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不到初中,整体素质较差。要求他们根据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业务,制定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很明显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考虑会计人员能否接受、理解、掌握、运用会计准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会计教育从整体说来,落后于时代。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具体地说,在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专业设置、教材编写选用、教学方法、职业道德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例如扩大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改进知识结构;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结束语

从上述会计环境三个层次对会计准则的影响来看,1993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到199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准则,面临着会计界众多的质询和批评是一种正常情况。应该承认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带有一定的难度,会计准则还有某种缺陷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主要是因为中国目前的会计环境处于一个变动频繁的状况,无论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是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公司经营方式等等都在不断地变化。原有的以财务制约会计、国家直接管理会计工作的会计管理模式不再适用了,新的管理模式究竟是怎样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会计准则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具有一定难度是大家都承认的。本文以为关键问题在于两点:

其一,会计准则的地位——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即会计实践应该受法规的管理还是应该自我约束。在一个以专业为导向的社会中,强调专业的自我约束,会计人员希望重视个人的专业判断,允许根据个人的专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不希望凡事皆由法律规定;而在一个倾向法律管理的社会中,会计人员习惯由法规来规定会计核算及信息的披露。很明显前者是一个倾向个人主义的社会,社会结构松散,比较重视个人的独立性和照顾个人意向;后者是一个倾向集体主义的社会,比较重视政府法律的规定。可以说,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计准则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其二,中国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处理业务的规范,应该是理性化的、成熟的、科学的,它的基础是对于经济业务进行的会计处理,如果在中国的经济业务本身是不稳定的、偶发的,那么会计准则就没有牢固的根基。如果完全照搬外国的会计准则来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那么就会出现一些不应该有的错误。特别是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标签:;  ;  ;  ;  ;  ;  ;  ;  ;  ;  

会计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_会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