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绣工艺的特色与创新论文_于邦华

浅析鲁绣工艺的特色与创新论文_于邦华

沉水香鲁绣工作室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鲁绣是齐鲁先民留给后人的艺术瑰宝,也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明珠。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艺术认知的提高,鲁绣也要不断地创新,并且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让鲁绣永远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鲁绣工艺 艺术瑰宝 特色与创新

鲁绣是山东及北方的代表性绣种,也有“北绣”中国“八大名绣”之一和的说法。山东简称“鲁”,因此而得名。

“齐纨”“鲁缟”(引自南朝•梁•简文帝《谢敕赍纳袈裟启》),是指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桑植业与织绣业已相当发达。柞蚕丝在古代唯山东独有,先民又对其进行加捻,不但强韧坚固耐用,而且线条苍劲有力,更具观赏性。

鲁绣也是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绣种。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说的是,在齐国这片土壤上,没有哪个女子不会刺绣的。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国语•齐语》载 :“陈妾数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晏子春秋•外篇》载 :“赏赐及后宫,文绣披台榭。”文绣指的是,在衣服上绣制图案,这些都说明了鲁绣的兴盛。秦汉时期,有专为刺绣设置的“服官”,《汉书》载:“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

隋唐时期,鲁绣分为实用绣和观赏绣两大类。唐代后期,因北方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桑地种植及刺绣生产受到破坏,大量织绣工人开始向南方迁移,与南方刺绣相融合,南方刺绣迅速发展,鲁绣开始逐渐衰落。

山东邹县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元代绣衣,是迄今为止最早的鲁绣实物。衣裙、挽袖、鞋面等绣品采用了山东传统双股合捻不破劈的衣线绣,所以鲁绣也被称为“衣线绣”。花纹苍劲,质地坚韧,针法多样,细密整齐,让人对当时绣工的精湛技艺叹为观止。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鲁绣-----《文昌出行图》《芙蓉双鸭图》《荷花鸳鸯图》,曲阜市孔府旧藏平金龙纹蓝罗袍与绣双凤补赭红缎长袍,均体现了鲁绣构图优美、色彩浓艳、形象逼真、拙朴浑厚的艺术风格,彰显出山东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鲁绣-----《芙蓉双鸭图》,在带暗花纹的织物上,用双股合捻的衣线,也就是坚韧的柞蚕丝线绣制。几支芙蓉花与芦苇,两只相依相伴的鸭子,及水草和山石,画面简洁优美,暗花与绣纹相互映衬又有对比,粗犷中透着细腻。

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鲁绣-----《荷花鸳鸯图》,湖色缠枝牡丹暗花缎绣地上,以黄色系和蓝色、绿色系的衣线绣制,色彩对比强烈,采用了散套针、齐针、平针、滚针和打籽等针法。画面中两只鸳鸯形态各异,荷花与石榴花相媲美,两只蝴蝶飞舞花间,另有石竹花和山石点缀,寓意和和美美、吉祥如意。构图生动,设色浓丽,绣工平整,粗细结合,形成有虚有实的层次感,是明代鲁绣的代表作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代鲁绣作品 《山市晴岚图》,以 三层不同颜色衣线绣出山石的厚重,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清代鲁绣肚兜《花开富贵图》和《蝶恋花图》所绣纹样丰富饱满、装饰性强,彰显出山东人质朴豪爽的性格。

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儒家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及与其他绣种的相互融合,形成了鲁绣的独特风格。在暗花纹缎或彩色素面底料上,以较粗的双股合捻柞蚕丝衣线绣制,绣品粗犷淳朴、质地坚固、典雅优美、质感逼真、色彩明快,针法粗细相间,极富装饰性和立体感。

清代以后,鲁绣继续发展,在风格与工艺上有了创新和改变。发丝绣就是鲁绣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属鲁绣中的极品,创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人发和丝线配合使用,虚实相间、形象逼真,也是其独特之处。鲁绣(发丝绣)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国初期至七八十年代,鲁绣《百蝶图》、《百菊图》、《采桑子•重阳》等作品曾长久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发丝绣《六骏图》、《黔娄之俦》、《竹林七贤图》、《远瞩》等更是斩获省及全国工艺美术各项大奖。另有手绣与机绣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六亿神州尽舜尧》、《周总理关怀山东绣》、《任重而道远》等。目前这些鲁绣精品均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绣作的题材基本以名人名画家的作品为蓝本再次创作,或者请画家专门设计,更突出了观赏性和收藏性。

本人有幸学习和从事这门充满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总结了一下近现代鲁绣的演变与创新。

观赏类绣品,底料主要采用生丝面料,是一种真丝欧根纱的质感,原色半透明有点挺括,有时会用植物染色呈仿古色。题材多以古画、水墨画、名人字画为主。绣线主要使用蚕丝线,衣线基本不用,也难觅身影了。图稿为手工临摹,有时需要毛笔上色。色调淡雅隽秀,构图严谨优美,绣面精细和顺,晕色逼真自然。尤其是发丝绣,成为鲁绣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人发经过化学脱脂,再染色,可以绣动物或者人物的毛发胡须,更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生丝有时也会表现人物的须发,丝线用来绣较细致的部分,如花草,五官等。人发、生丝、丝线互相结合使用,会突出需要表现立体感的部位,虚实结合,尤其绣制水墨画,出现层层晕染,枯湿浓淡的变化,绣作逼真充满文化气息。

实用类绣品,底料选材广泛,有真丝缎、棉、麻及混纺面料等,有带花纹的和素面的。绣线可以是丝线、棉线、毛线等。题材也更加广泛。绣制工具除了专业绣架,也可以用简单好操作的圆手绷,携带方便。

观赏类鲁绣作品普遍存在制作周期长,相应价格较高的特点,而实用类绣品制作周期短,价格相对比较亲民,所以比较受年轻人和普通大众的欢迎。

鲁绣是齐鲁先民留给后人的艺术瑰宝,也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明珠。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艺术认知的提高,鲁绣也要不断地创新,并且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让鲁绣永远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传统鲁绣的材质与工艺特点]穆慧玲 德州学院 2013.10.

[2][山东省博物馆藏鲁绣精粹]山东省博物馆编 文物出版社2010.5.

论文作者:于邦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浅析鲁绣工艺的特色与创新论文_于邦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