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乡土性建筑设计初探论文_凌敬翔

当代乡土性建筑设计初探论文_凌敬翔

摘要: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出现了发展风格相同或相似的现象,文化的多样性减少,文化趋同带来越来越多的消极影响。各个地区都具有文化的地域性,在乡土性的建筑中,要发展当地的特色文化,不仅需要接受当代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还应该融入传统文化。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当代乡土性建筑设计初探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当代乡土性建筑;原则;设计初探

引言

乡土艺术村建筑追求原有村落的建筑历史、现代建筑艺术和自然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力图促成乡土艺术村建筑、自然、村落历史等方面的和谐共生。在乡土艺术村的建筑设计与实施中,艺术家利用新建建筑的现代性和乡土村落原生建筑的拙朴性等构建乡土艺术村建筑独特的现代性特征。

1、建筑本土性的含义

本土性指的是充分具有当地的特色,无论是外观、文化还是相关作用,都受到本土经济文化的影响,建筑本土化就是建筑物受到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技术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建筑风格极具地域性。建筑的本土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方面,建筑的风格具有本土性,例如建筑使用的物质材料、建筑的主要功能,因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是相应地域环境下生活的人,设计者和修建者为了更好地发挥房子的功能,会充分考虑所处区域的具体情况、结合人们的主要需求,因地制宜的修建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另一方面,大部分建筑都是相应时背景下的产物,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习俗,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时,也会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当地较为流行的精神品质、符合大众价值观的英雄人物、故事典范等,使得建筑更具有地域性,并且能代表当地的文化形象。

2、乡土性建筑设计要点

2.1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理念

经过相关调查可知,我国正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就当前发展而已大部分住宅建筑功能设计与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相违背。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依据高效便民、因地制宜、强化管理的仿真,落实先规划后建设的需求,透光石对乡镇企业、村民住宅以及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给予持续建设。对于确实需要占用农用地建设的项目,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在此之后申请办理乡村规划许可证。另外也要明确相关建设活动全面符合城乡的规划要求。

2.2落实因地制宜原则

乡土性建筑在不仅在功能上非常适合当地居民居住和使用,在精神层面上也代表着当地的文化习俗,所以设计者在最初设计乡土性建筑的时候,就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地理条件和地域特色两方面来进行设计,不仅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也要将当地的地域特色融入建筑之中。首先是具体的地域条件,因为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的地质情况、光照时间等都不一样,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风向、水文、光照情况等,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建筑。例如,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从南边照射,我国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以保证日照的充足,我国南方河海湖泊较多,会受到海洋和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设计者考虑到地域条件,南方的大多数建筑都采用的是通风性好、利于排水的建筑风格,以适应夏季高温多雨的天气。在地域特色方面,也贯彻个性化与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充分的结合了当地的风水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例如北京的四合院、贵州的吊脚楼等,都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合理应用建筑材料

乡土建筑是地区化、本土化的建筑,无论是从风格的设计上还是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都具有一定的本土化特点,乡土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合理应用建筑材料,顺应生态发展的理念,所以在建筑的选材上应该就地取材,从当地选择适合的原始建筑材料,例如土壤、石头和植物等,再对材料进行加工或创意可开发,建筑方法也采用乡土化的建筑工艺,由此建造出具有独特性的乡土建筑,能通过建筑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选用当地的自然材料作为建筑材料,不仅能凸显当地特色,还能减少建筑污染,提高建筑的环保性。

2.4地形的适应

建筑物的使用时限和保存年限,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当地地形和气候特点的影响,要更好的建设本土性的房屋,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提前做好调查与勘探,了解清楚所处地点的地形地貌、水文情况、植被覆盖率等自然环境,在充分适应地形的基础上设计建筑物的风格与功能,将自然环境中的有利部分利用,使得建筑更贴合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建筑成本和自然资源,例如一些农民居住的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片区,窑洞就是将自然形成的地形作为依靠而设计的建筑,不仅能抵挡强劲的风沙,还有较强的保暖作业。

3、乡土性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发扬

3.1对传统乡土建筑中典型表现要素加以整合

当前的乡土性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风俗和宗教信仰,还可以在具体的设计中结合一些当地较为有代表性的特色元素,例如窗户的样式、室内的装饰风格,都可以将乡土特色和现代工艺相结合,通过各种要素的有效结合,设计出更具代表性的建筑。既能弘扬传统建筑的风格与价值,又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现建筑的艺术性。

3.2对地方环境特点进行融合

乡土性建筑一方面是能更好地利用,另一方面,还能凸显当地的文化和特色,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要在保证建筑完整性的基础上,融合地方的环境特点,充分表达出地域的特性,同时体现出当地的传统文化中值得弘扬的优秀文化内涵。只具有传统文化的因素是不足的,还要结合上现代主义理念,使乡土建筑在发扬地域特色的同时,融合新时代的特点。

3.3不断引入新的材料、技艺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乡土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在乡土建筑的设计中,仍然沿用的是以往的较为传统的建筑方法结合上原有的建筑设计模式,这种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民也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进程,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就要求设计人员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根据时代的进步不断进行设计理念的创新。在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的基础上,深度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并将具有特色的部分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来,提高创新能力。除此之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技术也在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绿色环保材料也在兴起,作为设计人员,要不断引进新的材料和建筑工艺的使用,比如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设计,不同区域所使用的保温材料要因地制宜,让建筑更符合人们的需要,也符合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乡土建筑工程建设主要融合了对传统文化的沉淀与积累,乡土建筑是我国最宝贵的建筑文化知识和财产,对提高现代化建筑设计水平和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融合了相关的传统土设计理念,创作出了具有更加现代气氛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晶晶.乡土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表达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

[2]陈五英,彭小翠.以垴下村为例的特色乡村旅游乡土性营建[J].建筑与文化,2017(10):194-195.

[3]李桂超.基于农宅再利用的适老型乡村酒店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7.

[4]宋吉贤.杭州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生产性景观调查分析与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7.

[5]娄晓梦.基于乡土文化传承的小城镇街道色彩规划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7.

论文作者:凌敬翔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  ;  ;  ;  ;  ;  ;  ;  

当代乡土性建筑设计初探论文_凌敬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