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房穿刺应用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方彤

研究前房穿刺应用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方彤

方彤(陕西省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7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前房穿刺对青光眼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 年1 月-2015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 例青光眼患者(共88 眼)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或者术后对患者实施前房穿刺,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急性高眼压患者接受前房穿刺进行放液之后可促进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进而促进眼压得到有效降低,促进患者的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小梁切除术后应用前房穿刺将房水放出,再将平衡盐注入,可促进患者眼压得到有效调节,进而降低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在青光眼治疗过程中应用前房穿刺可促进眼压得到有效降低,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青光眼;前房穿刺;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032-01

青光眼为眼科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病,患病后如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出现视野缺损、视神经损害,对患者视力产生严重,甚至会导致患者失明。在应用手术方式对青光眼进行治疗过程中及治疗之后,对患者应用前房穿刺,对治疗效果的提高及并发症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1]。在本次研究中,对82 例青光眼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前房穿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患者均是选自2014 年1 月-2015 年4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总共为82 例,88 眼。患者性别:男49 例,女45 例;年龄:26-79 岁,平均(34.8±3.8)岁。在88 眼中,59 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 眼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 眼为白内障继发青光眼,3 眼为青光眼复发,3 眼为开角型青光眼。72 眼为实施小梁切除术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常规性前房穿刺将房水放出。16 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高眼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之后无法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在对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之前应用前房穿刺将房水放出,促进患者眼压得到降低。

1.2 方法接受治疗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在显微镜下实施2~3 次结膜囊点盐酸丙美卡因对表面进行麻醉。当眼压过高时应用250mL 甘露醇进行静滴,并首先进行球后麻醉,对眼球进行时间为3min 的按摩,促进协同将眼压得以实现。然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性铺巾消毒和开睑,应用庆大霉素稀释液对结膜囊进行冲洗。使用15°穿刺刀实施前房穿刺操作。穿刺刀在9:00~11:00 范围之内角膜缘内1mm 位置实施穿刺,将房水缓慢放出。当观察可见前房变浅,角膜逐渐变清,实施按压操作时感觉到眼球变软时 ,患者存在的不适症状便可得到有效缓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手术操作结束之后,在结膜囊涂抹氧氟沙星眼膏并做好包扎。当患者在接受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前再次发生眼压升高状况时,可从穿刺口进行反复性放液体,促进患者眼压得到有效降低。实施表面麻醉之后使用无菌注射针头在穿刺口后唇轻轻挤压即可实现放液。

1.3 观察指标给予相应治疗后,对患者的视力提高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仔细观察。

2 结果应用前房穿刺之后,88 例患者的角膜均已经变清,眼压明显降低,患者存在的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视力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无1 例换中出现出血、晶状体及虹膜损伤等并发症。接受手术治疗之后,无1 例患者出现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3 讨论青光眼是一种可导致不可逆性视功能丧失的眼科疾病。眼科临床研究数据显示,青光眼的青光眼高达92.4%,居全球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预防青光眼的关键是早期推测、诊断及治疗方式[2]。如青光眼患者不及时接受复查或治疗,会对患者神经造成严重损伤,进而引起视野出现缺损,对视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失明。

3.1 青光眼术应用前房穿刺通常情况下,实施手术治疗之前应用药物降低眼压可促进手术治疗的成功高达90%。如在眼压处于较高状态下实施手术治疗会大大增高手术危险性,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青光眼患者,尤其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处于急性发作初期时,应用常规药物无法促进眼压得到有效降低,患者眼痛、恶心、头痛等症状较为严重,表示青光眼持续处于高压状态[3]。同时部分耐受较差的患者无法耐受相关降眼压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之前,对患者应用前房穿刺进行放液体,促进眼压得到有效降低。该种方式操作简单,且起效快,患者的不适症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还可降低降眼压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带来的不良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在应用该种方法过程中需对放液速度及时间进行严格控制,避免眼内暴发性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

3.2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及术后浅前房应用前房穿刺部分患者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患者仍处于持续眼高压状态,因此需应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时通常会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发症较多。所有,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需保证患者眼压处于较低水平,保证手术治疗可顺利进行。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应用前房穿刺缓慢将房水释放,促进患者的眼压得到有效降低,进而保证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发生虹膜膨出、脱出等现象,保证手术相关操作可顺利进行。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该种方式还可防止眼压骤降时导致上腔出血和脉络膜脱离。在实施小梁切除术过程中,自前房穿刺口注入平衡盐溶液,促进患者眼压能够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术后24h 为形成前房,或者形成之后在数日之后又显示的均定为术后浅前房。

综上所述,在青光眼治疗过程中应用前房穿刺可促进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前房穿刺毕竟为一种损伤性手术,因此应用该种方式时应保持谨慎态度。

参考文献:[1] 罗康生.前房穿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1,12(09):115-116.[2] 吴小军,刘刚,戴襄军,等.持续高眼压时前房穿刺在小梁切除手术前与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比较[J].医学研究杂志,2013,08(05):317-318.[3] 冯小志,黎作为.术前前房穿刺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4,18(08):261-262.

论文作者:方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3

标签:;  ;  ;  ;  ;  ;  ;  ;  

研究前房穿刺应用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方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