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麦秆扇课程遇到论文_王巧敏,

[摘要]麦秆扇是当地的非遗物质传统特色工艺品,但如今在家中很难在看到用麦秆做成的扇子,麦秆扇那是承载着老一辈的记忆。基于steam理念,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扇的课程,保护好非遗传统工艺品并传承它的技艺。通过课程进行育人,提高学生创新、动手等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STEAM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麦秆扇 技艺

麦秆扇课程是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以及艺术各方面融合的多学科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动手制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麦秆扇是我们地方非遗工艺品,学生不仅能走进了广阔的艺术世界,在了解民间文化内涵,还也挖掘和传承了传统技艺。

麦秆扇的课程是以steam理念为基础,分别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进行了融合,再此基础上,将历史文化融入到课程之中,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技艺。

一、麦秆扇课程内容

根据麦秆扇的历史文化以及它的制作工程,我们将把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了6个课时,8个课时,以及确立了每课时的教学目标,课程的对象为学校五年级学生。

(一)麦秆扇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麦秆扇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开发需要去实施才会有意义,让课程落地,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做到对非遗工艺品的保护,以及传承它的技艺。

(一)拓展课项目的开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课程实施的对象为五年级学生,一是因为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基础。每个星期的周五下午是学校拓展性课程活动,每班分成7个小组,6人为一个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个学期每个学生完成2-3把麦秆扇,学期末进行展示。由于拓展性课程项目的学生较多,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性,麦秆扇的取材会进行购买。

(二)兴趣班的开设

每周三开设一个兴趣班,针对五年级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时间为一个小时。兴趣班的学生也分组进行,不同的是兴趣班的学生因为人数较少,五月底可以到田间帮助农民伯伯去收割小麦,收集麦秆扇的材料,完全由学生自主实践,教师在一边指导,到学期末完成作品进行展示。

三、麦秆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让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就是一次很好的文化传承教育,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精美。把传统文化渗透在愉快的手工劳作中,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一把麦秆扇,把逐渐淡去的记忆重拾,从老一辈手中接过历史传承的火炬,就是文化传承的意义所在。

(二)提高学生对稻田文化的认识。麦秆是小麦作物收获后植株剩余部分的统称,一般包含叶、茎、节、根等器官。而对麦秆扇的取材,就需要小麦秆或者野麦秆,把经过挑选的无裂缝、无害虫疤迹的麦秆的穗壳部分和根部剪掉,通过取材,学生自然而然对小麦有了一些了解。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麦秆扇在制作之前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漂白。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沸水浸泡,一种是通过石灰石的漂白。这运用到了什么原理,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思考。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缺乏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麦秆扇的整个制作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从材料的选取到最后成品,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那一双手,大到去田里寻找麦秆摘取捆绑,小到穿针缝制,无一不是对学生动手的能力的考验,这也是这门课程设置的重要目标之一。

(五)引导同伴之间进行合作。整个过程都是由小组自主设计与制作,具体包括以下流程:全班人员分工、寻找麦秆、方案构思、实践制作、图案设计、成品展示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需要同伴之间互相合作。

(六)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整个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在漂白的过程中不够均匀,会导致一些麦秆白一些麦秆黄,颜色不一,最后会影响整个作品,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该怎么解决?

(七)提高学生创新想象的能力。一把好看的麦秆扇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扇花的制作,怎样让一把扇子看起来更加有魅力,更加别具一格,这些都需要学生去想象。

四、麦秆扇课程存在的一些不足与思考

(一)内容较单一,缺少创新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传承。即把民间文学、民间文化、民间技艺等所有的民间传统文化看成一个文化集合,需要通过传承者口述、心传、书录等方式才能将精髓传递给另外的群体。但是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中,只是初步的设想,没有更深入地探究,这还需要今后的努力。

(二)对STEAM理念的一些课程大部分教师认识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直未被改变,在教育中缺少创新与进步。教师团队也很薄弱导致很多问题缺少支撑,让课程无法得以更好的实现。

(三)课程实施对象不广。仅仅是面对五年级的学生,保护好非遗物质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年级,而应该让我们的课程更加有梯度,适合每一个年级,人人参与,人人懂得保护非遗物质文化,人人能传承传统技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告别只注重知识增长的“满堂灌”学习模式,注重孩子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方面的提升。STEAM教育重点通过课程实践性教学,让孩子们掌握各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培养创造力,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发现的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使孩子们更好的发挥自我,展现自我。

参考文献

[1]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4):13-22.

[2]俞晓东.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与反思[J].教育探索,2005(04):22-24.

[3]青峥.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J].观察和思考,2007(14)

论文作者:王巧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当麦秆扇课程遇到论文_王巧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