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胃癌和肿瘤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论文_于贤文

湖南省安仁县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600

【摘 要】目的:探讨胃癌和肿瘤血供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血管造影对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为100%,对胃网膜右动脉和左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100%、98%,并且对胃网膜左动脉、胃右动脉、胃后动脉以及胃短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6%、98%、68%以及62%;同时,术后大体标本测量与CT诊断胃癌的溃疡大小、肿块最大切面以及胃壁最大厚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胃癌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

【关键词】肿瘤血供;胃癌;多层螺旋CT

胃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是首选的一种治疗方法,虽然疗效确切,但是因为肿瘤血供的相关血管比较复杂,如果处理不当,术后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所以术前清晰显示胃癌的相关供血动脉尤为重要[1]。因此,本文研究了多层螺旋CT运用在胃癌和肿瘤血供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9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5-72岁,平均(52.3±11.8)岁,其中38例为男性、31例为女性,病理分型:30例为腺癌、25例为鳞癌、14例为腺鳞癌。入选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经病理染色检查确诊;②患者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不愿意参与研究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③严重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④临床资料不完善者。

1.2方法

1.2.1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12h,叮嘱患者保持禁食状态,检查前6h,叮嘱患者禁水,检查前20min,指导患者口服800-1000ml温开水。

1.2.2扫描仪器和参数

选择飞利浦128排螺旋CT,常规设置扫描参数,其中曝光量为150mAs,电压为125kV,重建层厚为5mm,扫描层厚为1mm。

1.2.3检查方法

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按照常规方法,先对患者进行平扫检查,然后行增强扫描,即运用80-100ml碘海醇注射液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控制好流率,一般为3-3.5ml/s,从造影剂开始注射22s后进行动脉期扫描,待55s后,再对患者进行门脉期扫描,需要注意的是,扫描期间,叮嘱患者正确屏气。

1.3 CT检查后处理技术

CT检查后,对病变部位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运用飞利浦分析软件,上传血管造影的原始数据至图像后处理Vitrea工作站,对血管进行成像处理,并且运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法进行图像重建。同时,将术后病理诊断作为基本依据,评价术前MSCT诊断的准确情况,包括溃疡大小、肿块最大面积以及胃壁最大厚度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血管造影对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为100%,对胃网膜右动脉和左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100%、98%,并且对胃网膜左动脉、胃右动脉、胃后动脉以及胃短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6%、98%、68%以及62%。

2.2胃癌MSCT诊断情况

与术后大体标本相比,术前MSCT诊断胃壁最大厚度值大,且溃疡大小和肿块最大切面值小,但是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3.1多层螺旋CT诊断胃癌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当前临床上在对胃癌进行辅助检查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包括胃镜、上消化道钡餐X线透视检查等,其中消化道钡餐造影能够对胃壁、黏膜蠕动进行观察;而胃镜检查虽然能够取活体病理,但是不能对淋巴结情况、对周围结构的侵犯以及病变的准确范围进行了解,MSCT作为补充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将肿瘤侵犯胃壁的部位、范围、远处器官转移、周围脏器侵犯以及癌灶的形态大小等清晰显示出来,并且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MSCT已经成为术前的一种必要检查方法[2]。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术后大体结果与胃癌CT诊断的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和胃壁厚度比较无区别,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是胃壁溃疡与术后大体观察具有一定的差异,可能与移动伪影(心跳、呼吸以及胃自身蠕动等)和检查前准备不足(饮水、未严格禁食等)因素有关,无法获得清晰的胃黏膜图像,从而降低了诊断准确率[3]。同时,有文献报道,CT检查作为一种活体检查方法,胃往往处于生理收缩状态,所以与术后标本相比,CT检查的溃疡显示范围较小[4]。此外,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在MSCT检查中,低分化腺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胃壁溃疡、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以及胃壁厚度与中分化腺癌具有较大的差异,说明CT检查可以将病变的分化程度反映出来。

3.2多层螺旋CT诊断胃癌血供的价值

随着CT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了MSCT的时间分辨力和图像空间分辨力,能够将血管的空间位置和解剖结构清晰显示出来,尤其是全程显示周围病变血管,有助于术前明确胃癌的相关供血动脉,为经皮胃癌相关动脉化疗栓塞术或胃癌外科根治术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5]。

综上所述,在胃癌和肿瘤血供的临床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爱农,刘晓东,汪纬.数字胃肠造影与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04):284-286.

[2]胡小庆,丁勇生.多层螺旋CT对胃癌35例诊断及T分期的应用价值[J].交通医学,2013,27(04):396-398.

[3]卢兴志,胡春峰.胃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及临床价值[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05):74-76.

[4]刘洪文,赵国军,崔大勇.探讨双层螺旋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与胃癌的诊断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04):58-60.

[5]潘自来,张欢,张绍斌,宋琦,凌华威,陈克敏.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06):478-481.

论文作者:于贤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4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和肿瘤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论文_于贤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