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现状与趋势论文_汤卫兵,黄振毅

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现状与趋势论文_汤卫兵,黄振毅

摘要: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在制造领域,通常被用来为海洋平台或者大型船舶提供结构上的强度支撑,促进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顺利推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主要发展情况,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国内外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现状,同时立足于此主要现状,深入探索在未来的制造业消费市场中,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层面借鉴。

关键词: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焊接性能;析出粒子

引言:在建造船体结构钢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船级社的建造规范依次开展施工工艺,使得最终制造出来的船体结构钢质量能够满足船体结构的建造需要。通常来说,船体结构钢的强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标准,其中超高强度结构钢属于强度要求最高的一种类型,要求在建造的时候严格按照强度等级超出420MPa的标准来开展生产工艺,使得最终建造出来的钢强度能够满足大型船舶的运航需求。

一、浅析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现状

(一)生产工艺的开发现状

传统的TMCP技术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演变成了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生产工艺。在建造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时候,技术人员通常会注意将TMCP技术的粗轧温度稳定在1000℃-1050℃之间,接着运用大道次压下量的方法,让形变的部位能够逐渐渗透到板坯心部,使得其中的奥氏体材质逐渐结晶。当前已经出现了新的生产工艺,能够结合大型船舶对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质量的使用需求,大幅优化TMCP生产工艺的性能,使得结晶环节中的材料下压率能够超过40%,再逐渐回温到Ar3温度以上,最后可以通过冷却方法的利用,得到具有细小晶粒的室温组织,这种新型生产工艺的好处便是能够显著增强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大强度[1]。

(二)HY系列的开发现状

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HY系列,主要包括美国研制出来的HY80、HY100以及HY130等系列,还有能够替换HY80的HSLA80系列,以及能够替换HY100的HSLA100系列。HY系列的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具有非常高的强度等级,甚至能够达到550MPa-890MPa,主要是因为HY系列的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具有大量的Ni物质。当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中的Mn含量能够达到1.6%的时候,Ni的含量能够达到1.02%,这时侯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强度性能最高,正是因为HY系列的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采用了高Mn+低Ni的成分配置方法,所以该系列的钢结构的强度较高,但是焊接性能有所欠缺。

(三)HSLA系列的开发现状

相比之下,HSLA系列的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在碳当量,以及裂纹敏感系数方面的生产工艺都与HY系列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HSLA系列的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显著降低了C、Cr、Ni的含量,同时又增加了Cu、Mo和Mn的含量,使得最终制造出来的HSLA系列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相较HY100钢要多出大量的Mn、Mo、Ni含量,但是Cr的含量却要少很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HY系列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碳当量以及裂纹敏感系数,也就是说实现了焊接性能的有效改善,并且合金元素也有了极大的改善,整体来说HSLA100系列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逐渐转变成了双向组织的超高强度船体结构。

二、浅析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发展趋势

(一)Cu析出粒子的优化

目前,国内外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研发,正在逐步向改善强韧化方法以及保持适当碳当量值的方向发展,以期大幅提高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强度性能。开发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时候,引出的析出强化粒子主要为Cu粒子,这种Cu粒子的优势在于能够与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组织类型、变形程度达到良好的契合,从而加强Cu粒子在界面的偏聚情况,使得析出的Cu粒子激活能开始有所降低。如此一来,通过Mn以及Ni的添加,能够显著降低Cu粒子的临界形核功,继而利用三种元素之前的相互契合与相互作用,有效提升奥氏体的稳定性,最终达到强化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结构强度的效果[2]。

(二)化合物析出粒子

在回火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会析出大量富含Nb、Ti的碳氮化物。这些化合类物质的尺寸基本处于10-20nm之间,在Nb、Ti显著增高的前提下也不会导致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中碳当量的增加,能够有效减缓C原子的扩散速度。在电子搅拌离心力的作用下,细小的钛氧化物粒子开始逐渐向周边扩散,等到冷却之后就能够产生纳米钛氧化粒子,可以有效抵抗奥氏体的生产,从而显著改善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力学性能,使得最终生产出来的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在质量性能商更为优越,是为未来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焊接性能的提升

焊接性能的提升能够改善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性能,增强其在结构方面的铸造质量。在目前的生产工艺中,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一旦经受了高温热循环处理,便会导致结构的韧性开始下降,影响到钢结构最后的焊接效果。因此,未来提升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焊接性能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目的是为了提高焊接前预热、焊接后回火处理的效果,保证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在生产工艺能够获得良好的焊接效果,继而逐步突破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焊接工艺方面存在的难点,促进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强度等级的提高。

结束语: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开发正在逐步取得新的进展,面临的各项技术瓶颈也在不断的被突破,未来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还将在我国走向纵深化的发展道路。但是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要意识到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继而从韧性、强度以及焊接性能等方面出发,全面推动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研发技术走向质的飞跃,提升船体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雷玄威, 黄继华, 陈树海,等. 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现状与趋势[J].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5, 23(4):7-16.

[2]陈佳, 孙明, 隋丹,等. 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现状与发展[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2):00289-00289.

论文作者:汤卫兵,黄振毅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现状与趋势论文_汤卫兵,黄振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