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探讨论文_尚乃霞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探讨论文_尚乃霞

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普外科 尚乃霞

摘要:目的 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行胃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将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给予优质护理,可促进术后康复,保证机体营养供应,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临床护理

胃癌是一种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危害居于首位的基本,采取胃癌根治术,能够将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及癌变组织浸润区域全部切除干净,治愈率相对较高,是胃癌治疗的常用手段[1]。由于胃癌根治术手术范围较广,对于患者机体会造成较大损伤,术后仅遗留一小部分胃或者全部切除留置空肠代替,患者术后进食容量显著降低,肠胃功能恢复慢,早期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满足机体营养需求,同时加强临床护理,降低感染风险[2]。此次试验旨在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方案,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行胃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将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61岁,平均年龄为(43.12±6.05)岁;病程最短为5个月,最长为8年,平均病程为(4.21±1.15)年;②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61岁,平均年龄为(43.50±6.13)岁;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8年,平均病程为(4.08±1.32)年。从性别及年龄分布、病程等基本资料上看,对照组和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胃癌根治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手术过程中,将胃提升至胸腔部与食管残端吻合,并将鼻饲管插入胃腔。术后根据患者营养需求,确定肠内营养混悬液的灌注量、灌注速度及温度,通常情况下,灌注物质温度控制在38至42℃,术后第1天应先输注250ml温盐水,35滴/min,术后第2天,输注500ml肠内营养混悬液,30ml/h,第3天增加至1000ml,输注速度调整为60ml/h,第4至6日增加至1500ml到2000ml,输注速度调整为100ml/h。同时辅以静脉补液,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根据肠内营养支持需求,及患者主诉,给予基础护理,遵医嘱给予营养指导。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方案如下:①每隔8h检查一次鼻饲管位置,以防管道偏离,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或更换管道,在输注营养液前后用30ml左右的温水冲洗管道,维持管道通畅;②输注过程中加强监护,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呛咳、呼吸急促、误吸等症状,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每4h检测一次胃残余量,若超过100ml,则考虑为潴留,应暂缓输注,合理应用胃肠道动力药物,促进肠胃蠕动;③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肠内营养支持的流程及可能发生的不适反应,介绍其优势,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在鼻前庭顺营养管往鼻孔里滴少量液体石蜡油,以防鼻内溃疡、出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对比上述临床指标,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试验获取的基础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两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以(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对比(X(—)+S)

组别 肛门首次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

(n=48) 51.02±6.13 13.84±2.25 1(3.33)

对照组

(n=48) 75.40±8.50 24.75±1.92 4(13.33)

t/χ2 9.557 9.106 8.285

P <0.05 <0.05 <0.05

3.讨论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各类恶性肿瘤病变中居于首位,多发于老年人,男女发病比例为2:1[4]。胃癌根治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在肠胃道功能恢复前满足患者营养需求,而且能够保护肠道粘膜,促进肠蠕动。在此期间,为了保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需加强护理干预,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定期检查鼻饲管位置是否偏离,确保营养液输注量的合理性,并且给予健康宣教,做好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给予优质护理,可促进术后康复,保证机体营养供应,值得采纳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炳艳.螺旋型鼻肠管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3(15):78.

[2]李媛英,叶剑琴,于洁芹,周顺芳,颜玲.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并发症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7,15(28):3546-3548.

[3]顾燕儿,蒋红娜,徐颖璐,邵燕,王青青.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改善重症胰腺炎感染后营养状态的效果评估[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7):4008-4010.

[4]叶向红,彭南海,江方正,童智慧,李维勤.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1439-1442.

论文作者:尚乃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探讨论文_尚乃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