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广东省《铝合金模板技术规范》(DBJ15-96-2013)和《福建省铝合金模板体系技术规程》(DBJ/T13-236-2016)为依据,结合北京市《模板早拆施工技术规程》(DB11694-2009),着重介绍铝模施工工艺和地方标准规范、规程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铝合金模板;地方标准质控要点
一、铝模施工工艺要点:
1.板材厚度一般为4mm,国内普遍采用65体系穿墙杆系统;由模板系统、支撑系统、紧固系统和配件组成。
2.常温状态,一栋楼标配一套模板,三套支撑;冬施状态,一栋楼标配一套模板,四套支撑。(包括:模板主系统、模板底支撑、梁底支撑、悬伸结构底支撑)。
3.相关术语:楼板支撑龙骨、楼板支撑(早拆)头、阴角模、转角模、边模板、板底膜、墙模、墙体阴角模、梁底模、梁底支撑头、K板(接高板)、料口模、K板背楞、墙模阳角威令(背楞)、墙模威令(背楞);楼面支撑、梁底支撑、悬伸结构支撑留置3套或15天。
4.外墙身大样、门窗洞口尺寸、外伸挑板、造型线条、楼梯间及降板区域标高等涉及铝模非标准构件部位要仔细校对。
5.施工措施尽可能考虑全面,如塔吊附墙、外架连墙件、外架悬挑梁布置与铝模开洞、消防洞口、铝模传料洞口等需提前设计,使铝模板在配板过程中分段配板,减少施工现场二次切割模板的情况;外架卸荷钢丝绳可以穿过剪力墙上穿墙螺杆位置的洞口,从而避免使用预埋吊环对铝模板进行开洞或切割。
6.内墙加固采用三角斜撑杆,下方与楼板预埋件连接在板面,上方用插销固定在铝模背楞上,存在螺栓固定松动和插销跑位现象,内侧顶外侧不顶、容易出现垂直度不合格的情况,设计阶段上铝模外墙可考虑加设铁葫芦内拉;。
7.采用铝模施工结构,垂直度与平整度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前期设计阶段可以考虑混凝土墙体免抹灰,将混凝土墙体与砌筑墙体相交端留100mm宽、10mm厚压槽(预留网格布搭接和砌块墙抹灰延续宽度);也可考虑提前确定构造柱、过梁、小门垛等二次结构构件的位置、尺寸等,配模时一次带出。
8.楼梯段模板支撑在两侧,梯段板中间容易发生下挠;短跨小于1200mm的板下无独立支撑,浇筑过程中容易下挠;设计时可增设立杆支撑或面板厚度,且梯段板下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200mm。
9.上反梁等楼板上凸结构处上口无模板,如果不与该层梁板同时浇筑,上层立杆此处无处生根;设计时可考虑上反梁等模板配置增加顶模,尤其是立杆位置。
10.封闭式楼梯,设计时每三步左右可适当加设1-2个排气孔。
11.对于楼层净高不合模数的情况,一般厂家会在墙身标准板下口底角连接30-40角钢进行处理(墙模脚跟板),但此种做法由于和楼板面为线接触,极易因为楼板收面不平、下口砂浆封堵不严造成漏浆等质量缺陷;建议设计时考虑用30-40的方管代替角钢,同时配套采用传统贴海绵条的工艺防根部漏浆。
12.对于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设计时可考虑设置吊模将后砌墙的地台随楼板一同浇筑。但对于吊模防偏位措施和后续的素混凝土地台的成品保护需重点考虑。
13.铝模生产制作完成后,必须在工厂进行试拼装并进行编号。项目应组织管理人员和现场拼装班组到铝模厂家观摩拼装及拆除过程,提前了解熟悉铝模板安装拆卸方法、施工顺序、工序搭接操作要求及打包发货过程。打包前,项目物资部应联合分包单位清点数量并进行成品模板质量验收,复核每块模板的尺寸和平整度,满足符合设计要求。
14.铝合金模板出厂前宜采用涂刷工艺对其表面进行抗腐蚀处理,铝合金模板安装使用前表面必须涂刷脱膜剂。一般前三层宜采用油性脱模剂,待铝模表面和混凝土充分进行氧化反应形成钝化膜后可采用水性脱模剂(通常厂家建议采用水性,但实际应用时油性脱模剂效果更佳);一般北方地区冬施期间宜采用油性脱模剂。
15、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①铝模安装工艺流程:
放线→测量混凝土楼面标高、清平→墙体钢筋绑扎→机电安装、验收→墙模板安装(安装前必须刷脱模剂)调平、加背楞及临时斜撑、调整垂直度→梁模板安装/梁底支撑安装→板龙骨以及支撑安装、加顶板及支撑、调整平整度→整体矫正、加固→承接板、飘台板及楼梯安装/预留孔洞安装→顶板钢筋绑扎、机电安装→吊模安装及局部加固→整体验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重复上述工作。
②铝模拆除、倒运流程:
拆除墙体模板、螺栓、背楞、斜撑→倒运至上一层清理、涂刷脱模剂→待上层墙体钢筋和机电管线隐蔽验收后组装→拆除梁模、倒运清理、涂刷脱模剂、组装(保留快拆头及支撑至达到拆模条件)→拆楼板模、倒运清理、涂刷脱模剂、组装(保留快拆头及支撑至达到拆模条件)。注意:在拆除梁模板和顶板模板时,严禁拆除早拆头及立杆。拆除时要先均匀撬松,再脱开。
16.模板安装顺序为:先墙体,后梁板,先内墙,后外墙,先非标准板,后标准板的原则进行安装作业。
17、模板安装过程中,除检查模板平整和垂直度外,还应检查以下内容:①模板的布置和安装顺序;②连接件及支承件的规格、质量和紧固情况;③模板的拼缝宽度和高低差;④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及固定情况;⑤对拉螺栓、背楞、钢支撑的间距;⑥其他有关的安全措施。
18、混凝土浇筑:
①铝合金模板体系不适合于传统泵管运送体系,因混凝土地泵空气压缩产生的对泵管的震动会导致铝合金模板体系不稳定或固定件松动等问题,以砼泵管不与模板接触为原则,采用电动布料杆或者塔吊进行混凝土浇注为宜。
②楼层浇注砼时,应安排专人留守看模板,以解决砼浇筑时出现的模板下沉、胀模、跑浆等问题。因铝板为金属模板,混凝土的气泡不便排出,为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过多气泡产生的麻面,在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应进行优化,通过减少引气型减水泵送外加剂,严谨的操作和科学砼配比,反复进行测试,来减少气泡的产生。浇筑时宜采用分层的方式,每层厚度400左右。
19.模板拆除:由于在应用本铝合金模板体系时采用了早拆体系,根据施工经验和计算,墙体模板拆除时机应在最后一车混凝土浇注后的24小时之后或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2MPa(冬施4MPa)。而顶板模板的第一次拆除,其同条件试块必须达到10MPa后方可拆除。
20.铝模的竖向传递经过预留的传料口由人工倒运至上一楼层。为避免卫生间渗漏,且由于卫生间面积较小、预留预埋管线较多,预留的传料口不应设置在卫生间位置。一般每户或70-80平米左右设置1个传料口。
21、模板垂直度控制:
①对模板垂直度严格控制,在模板安装就位前,必须对每一块模板线进行复测,无误后,方可模板安装。
②拼装配合,工长及质检员逐一检查模板垂直度,确保垂直度不超过3mm,平整度不超过2mm;
③模板就位前,检查顶模位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22、模板的拼缝、接头:
①模板拼缝、接头不密实时,用塑料密封条堵塞。
②墙体根部150mm宽范围,在楼板收面时应严格控制平整度并用铁抹子收光,以保证墙模下角和楼板的贴合度,减少根部漏浆隐患。
23.混凝土浇筑时的保护:
①混凝土浇筑时,所有墙板全长、全高拉通线,边浇筑边校正墙板垂直度,每次浇筑时,均派专人专职检查模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②楼面浇筑采用布料机时,布料机应采用下层支撑加固,布料机的支撑脚不直接搁置于模板或钢筋上,应设置专用垫板。布料机下层支撑加固采用对应支脚正下方设置Ø8x3.0支撑立杆,立杆间距650mm(立杆间距应加密为铝模间距的一半),并设置两至三道水平杆拉结。应注意每一层的布料机位置,应与前一层相同。
24、模板编号:为提高模板安装效率,事先按工程轴线位置、尺寸将模板编号并在配模图中注明,以便定位使用。拆除后的模板按编号整理、堆放。安装操作人员应采取定段、定编号负责制。
25、夏季高温作业时,注意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直射时间段,防止铝模区域温度过高引发操作工人中暑。
二、广东省《铝合金模板技术规范》(DBJ15-96-2013)质控要点:
1、铝合金模板成品制作质量标准,仅说明外形尺寸和销孔两项:
⑤模板早拆支撑采用的调节丝杠直径应不小于36mm;丝杠插入钢管的长度不应小于丝杠长度的1/3,且不小于150mm。丝杠与钢管插接配合偏差应保证支撑顶板的水平位移不大于5mm。
4.模板早拆设计应明确标注第一次拆除模架时保留的支撑。模板早拆设计应保证上下层立杆位置对应准确。
5、架体根部双向水平杆件距地不应大于300mm(如支座加
螺栓调节,可放宽到不大于500mm)。第一次拆除模架后保留的竖向支撑间距不应大于2m。
6.进行楼板模架设计时,在施层下保留支撑的层数通过计算确定。常温施工时在施层下宜保留不少于两层支撑;冬期施工时在施层下宜保留不少于三层支撑。
7.模板的支搭要点:
①上、下层支撑立杆轴线位置对应准确,支撑立杆底部铺设垫板,保证荷载均匀传递。垫板应平整,无翘曲。
②铺设模板前,利用早拆装置的丝杠将主、次龙骨及支撑顶板调整到方案设计标高,早拆装置的支撑顶板与现浇结构混凝土模板支顶到位,确保早拆装置受力的二次转换,保证拆模后楼板平整。
8.模板的拆除要点:
①应增设不少于1组与混凝土同条件养护的试块,用于检验第一次拆除模架时的混凝土强度。
②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强度由同条件养护试块施压强度确定,拆模时试块强度不应低于10MPa。
③常温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时间不宜早于混凝土初凝后3d。
9.模板早拆安装的允许偏差:
10.模板早拆的施工条文说明:
①根据规范GB50204,当板的结构跨度不大于2m 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50% 即可拆除模板。通过大量C20等级混凝土楼板实施模板早拆技术的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强度达到50%(即10Mpa)时,实施模板早拆是安全可靠的。经试验研究得出,施工期内截面受弯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当时混凝土所能达到的强度值。在正常的施工荷载情况下,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自重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在支撑间距为2m 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时,强度等级大于C20的楼板实施模板早拆也是安全可靠的。
②由于早强剂、减水剂等外加剂的引入,混凝土初凝后,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弹性模量是否同步增长尚无试验资料,考虑到混凝土构件强度与刚度应协调一致,并保证钢筋和混凝土的有效握裹,因此本规程建议常温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时间不宜早于混凝土初凝后3d。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现场实例,以及楼板有限元计算分析可以得知,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初凝三天后实施第一次拆模时,混凝土楼板的刚度以及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均可满足施工需要和后期强度增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地方标准广东省《铝合金模板技术规范》(DBJ15-96-2013);
[2]地方标准《福建省铝合金模板体系技术规程》(DBJ/T13-236-2016);
[3]地方标准北京市《模板早拆施工技术规程》(DB11694-2009)。
论文作者:张博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模板论文; 混凝土论文; 楼板论文; 铝合金论文; 强度论文; 墙体论文; 脱模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