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分析及应急处置论文_许彬

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分析及应急处置论文_许彬

广东靖安安全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受限空间作业因为受作业场所温湿度、照明、通风和有害物质等环境因素影响,往往容易出现中毒和窒息事故,甚至死亡事故,导致事故的有害气体主要有硫化氢、甲烷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本文介绍了几起不同行业的受限空间作业中毒和窒息事故,通过事故原因可知,因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违章作业,防护不到位,施救措施不当等往往导致多人受伤甚至死亡事故,对此,本文整理了对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受限空间;中毒窒息;有害气体

1前言

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受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受限空间作业场所一般通风不畅,不利于有害气体扩散,照明不够、通信不畅,严重影响作业和紧急救援;二是,作业风险高,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作业或救援人员死亡等严重后果;三是,施救困难,部分作业场地非常狭窄,造成施救困难,甚至对施救人员造成伤害。

2事故案例及分析

2.1案例一:化工厂热风炉内“扒球”导致3死5伤

2015年3月15日,佛山市某化工公司发生一起高炉煤气中毒事故,造成3名作业人员中毒死亡和5名救援人员中毒受伤的严重后果。事故经过:3月14日半夜该公司当班的3名作业人员在高炉热风炉进行“扒球”作业,作业过程中3名人员先后中毒晕倒、救出后证实已死亡,5名施救人员赶到热风炉抢救时也中毒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高炉煤气进入热风炉的隔断系统存在缺陷,致使高炉煤气经管道泄漏进入事故热风炉内。该公司在没有采取相关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违章指挥3名人员进入事故热风炉内作业,最终造成严重后果。根据调查,事故热风炉的隔断系统的设置不符合《炼铁安全规程》(AQ2002-2004)中有关热风炉煤气管道的相关要求;违反了《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中有关煤气设施检修的相关规定。

事故间接原因:该公司设备设施维护不到位、部分设备有缺陷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2.2案例二:啤酒厂员工更换硅藻土导致2人死亡

2008年1月7日,广东省某啤酒公司发生一起二氧化碳窒息死亡事故,事故导致2名人员死亡。事故经过:1月7日清晨,该公司酿造车间的1名作业人员在硅藻土间进行添加硅藻土作业时,直接进入硅藻土罐后因吸入浓度过高的二氧化碳而窒息死亡,当值班长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施救,也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作业人员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导致缺氧窒息而死。

事故间接原因:该公司对硅藻土间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够;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规作业,作业前没有对作业现场氧气和有害气体等进行分析或监测;公司没有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

2.3案例三:电池厂污水处理站清理导致3人死亡1人受伤

2016年4月16日,惠州市某电池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发生一起受限空间作业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经过:电池公司将污水处理站外包给第三方运营。4月16日上午11时20分左右,第三方1名工人未采取措施直接下到污水池底作业后吸入硫化氢气体中毒晕倒,另4名工人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施救,最终导致3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违规作业导致作业人员吸入硫化氢气体中毒,施救人员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事故间接原因:一是电池公司未认真履行对外包污水处理站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职责;二是第三方现场管理混乱;三是双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污水处理站现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应急处置及注意事项

根据上述事故案例,结合受限空间作业的特点,为降低作业风险,减少作业事故损失,在发生事故时能采取正确、及时的应急处置尤为重要,具体从以下4个方面归纳。

3.1施救原则

根据《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受限空间作业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其中,重点强调了严禁盲目施救,因为,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近年来,90%以上的受限空间较大事故都存在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人数扩大的问题。

3.2人员防护

应急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先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和救援器材,施救人员应严格遵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施救人员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施救”。现场缺乏检测条件时可采取强制通风,一般情况下,不直接向受限空间输送氧气,防止空气中氧气浓度过高导致其它危险;也可以使用活体动物进行试验,再安排施救人员救援。在有害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不确定(用于作业和施救的氧含量为18-22%)的情况下施救人员应佩带隔绝式空气呼吸器,不建议佩带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止施救人员因为防毒面罩失效或缺氧而中毒或窒息。

同时,施救人员还应根据施救环境配备安全帽,防静电服(易燃易爆场所,如存在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密闭环境),防护服(有毒物质泄漏的场所,如存在硫化氢、强酸、强碱等物质场所),防护鞋,安全绳等。

3.3中毒急救

中毒伤员移出毒区后,应放在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地方,立即解开妨碍呼吸和血液流通的衣物。如衣服被毒物污染须立即脱去,气温较低时要注意给中毒者保暖。

一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造成的事故人员,可对其使用苏生器或徒手人工呼吸进行急救。对氨气、硫化氢、氯气、氧化氮等有刺激性介质的中毒者,只有在电击式的停止呼吸时才允许使用苏生器和徒手人工呼吸;对于继发性的呼吸障碍,严禁使用苏生器强制苏生和挤压式人工呼吸法,只能对中毒人员给予自然输氧并尽快将其送往医院抢救。

对呼吸微弱或面色铁青的缺氧患者,应迅速给予自然输氧。一氧化碳中毒者要给其输入纯净的氧气。其他毒物中毒者可给其输入80%的氧气。对呼吸微弱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对其输入含5-7%二氧化碳的氧气,并给予较长时间的自然输氧。

3.4注意事项

存在煤气、甲烷等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场所应注意防爆,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服,携带的移动电气设备和通信工具等应防爆;部分受限空间有水,溶解了大量的硫化氢或沼气,作业时会短时间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因此,在作业前检测或活体动物试验时,可用高压水充分搅动液体,以免影响检测或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导致人员误入有毒场所;涉及装置内的救援作业应有相关技术人员在场,确定施救场所与上下游有毒物质释放源隔离。

4结论

总体而言,减少受限空间作业中毒和窒息事故主要是要制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一定要执行“先检测,再作业”的原则,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与应急演练。在发生受限空间作业中毒和窒息事故后要及时报警,一定要杜绝盲目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同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要及时进行施救,但施救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尤其是呼吸系统的防护,确保施救人员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秦妍,刘艳,胡玢,汪彤.典型有限空间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安全工程技术,2009:401-404.

[2]詹宏昌,柳红卫,潘广锋.硫化氢中毒窒息事故原因及对策.广东化工,2009,36(12):130-131.

[3]许楠,张礼敬,陶刚.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及安全防范措施.中国安全生产技术,2011,10(7):160-165.

[4]赵正宏.气象出版社,受限空间作业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援.2009

论文作者:许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分析及应急处置论文_许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