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论文_张芬

“班主任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论文_张芬

张芬 深圳市龙岗区南湾学校 518114

【摘要】德育工作是一项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及成长成才的重大工程。班主任应全面了解德育工作的价值,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巧妙设计实践活动,以推动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显著提升,最终确保初中生都能开心成长、快乐成才。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时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077-01

国民经济的有效发展需要很多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一般是在学校,所以各个学校所承担的育人责任十分重大。想要确保为社会培养充足的复合型工作人才,学校就应该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尤其应该将德育置于重要地位,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国家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

一、认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迈向国际化脚步逐渐加快,对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需求量激增。在此种情况下,国家越发重视素质教育,并将其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德育教育是初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更是保障学生在这一阶段高素质、道德水平高的根本,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成长。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家庭、乃至于社会的发展,充分认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加强德育教育的效率,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不足之处

2.1德育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说教阶段,学生和老师都没有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德育工作是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统一,目前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仅停留在说教上,学生在道德认知上有一些简单的理解,而对于学生在道德情感、意志以及行为方面的启发和引导却没有多大的作用,学生并没有从道德认知转变成道德行为,所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并不明显。

2.2班主任整体德育理论水平比较低

不少初中教师都无法做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德育理论水平比较低。由于德育理论教育方面的基础较差,所以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一般无法因材施教,无法对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思考,同时也无法深入剖析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德育理论知识比较少,就会导致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由于不同学生所处生长环境存在差异,自身性格、兴趣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显著的差异性。初中班主任无法有效结合德育工作以及每位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因此德育工作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

2.3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传统师生关系,老师是权威般的存在,学生跟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很少,但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强调以生为本。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不能依靠“权威”进行德育工作,也不能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时代道德标准带进德育工作体系里,应学会与时俱进。学生与老师缺乏沟通,关系僵硬,这样班主任就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就无法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时效性的策略

3.1班主任需要及时转变传统德育观念

想要德育工作获得一定实效,初中班主任就一定要摒除以往德育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教学观念对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依据当前时代发展情况进行德育教学,形成现代化德育观念,在实际德育工作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量,增强存储知识的能力。除此之外,初中班主任还需要对课余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全面了解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这样有助于德育工作效率的提升。

3.2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

班主任是初中德育工作目标的制定者与执行者,是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有大量的时间与机会接触学生,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楷模,对学生是否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优良的道德品质产生直接影响。俗话说“一个行动远胜前句空话。”确实,通常情况下,班主任在学生心中都具有很高的威望,其行为举止都能感染与影响学生。因此,要想显著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主动规范自己的一举一动,力争成为散发着正能量的典范,使得学生都能受到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影响,主动向其看齐,将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当成自己的行为典范。

这就需要班主任非常注意自身的情绪与言行,始终以宽容、耐心与温和的态度与学生交往,要求学生遵守的规章制度,自己应该首先遵守;禁止学生做的事情,自己应该先不去触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信服班主任,才能自觉约束自己。比如,班级管理制度规定学生不能迟到、早退。那么,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及工作中,应该在上课之前5分钟到教室中,做好上课准备,即便教学任务提前完成也不能提前离开教室,严格遵守上下课制度。再比如,班级管理制度规定学生不能乱扔垃圾,当班主任在校园或教室中发现地上有垃圾的话,应自动弯腰捡起来,并根据垃圾的类别恰当投放到垃圾桶中。那么,那些乱扔垃圾的学生看到班主任都能严格尊重班级管理制度,自己也不好意思做出违背制度的行为,自然也会积极执行。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3.3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我国大多数初中学校都是全封闭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活动空间非常小,因此,许多初中生仿若被关在象牙塔中的公主与王子,对社会认知严重缺乏,学生成长较为缓慢。只有真正进入社会之后,才真正得到锻炼,获得成长。对此,为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可组织课外活动,如:教师带领孩子去烈士陵园扫墓,在扫墓过程中,班主任可讲解革命者的精神、革命理念、革命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教师可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做志愿者,培养孩子尊重老人、孝顺家人的思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在运动会上,教师可以开展亲子运动,父子对对碰、两人三足等,在活动中培养家长与孩子的默契与感情,为长因期工作而与孩子相处较少的家长提供亲子互动机会,为学生获取更多得到父母关爱的机会,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结语

德育工作也在考验着班主任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作为初中的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能力,积极创新多种教学模式,不断地调整工作方法。制订出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金艳茜。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9):177-177.

[2]贺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320-320.

[3]朱万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3):00016-00016.

论文作者:张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班主任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论文_张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