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地产业主林柿子--访金店集团董事长张宝全_张宝全论文

假日地产业主林柿子--访金店集团董事长张宝全_张宝全论文

开创度假地产新局面的柿子林主人——访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柿子论文,新局面论文,董事长论文,主人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惬意的柿子林主人

早就听说张宝全在顺义圈了一片地,但他并没有把这片地商业化,而是营造了他的私人会馆——柿子林卡。林卡是藏语,意思是园林、花园。北京城区一路向北,在昌平西关出口下高速,继续前行7公里,车行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到了另一番天地:在西、南两座山环抱中,闪出一个拥有上千棵柿子树、占地300多亩,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的园林。

桃花源般的山居生活,一直以来是张宝全的追求。做地产,张宝全提倡的是文化地产,柿子林是张宝全文化情结的一个延续。2004年10月,张宝全和王秋扬的柿子林卡建成之日,张宝全夫妻整整一晚上都兴奋得难以入睡。第二天一早,张宝全就起来在柿子林里一圈圈地骑自行车,想着有时间时可以钓鱼、养花、种菜。他喜欢安静,这里的空间足以让他获得远离喧嚣都市的一份安静。

张宝全和王秋扬营造的柿子林卡,依山而建,非商业,独立于世。“作为一个商人,我有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也就离不开城市。虽然我们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起码我可以去尝试。”张宝全认为人和城市最好的关系就是若即若离,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郊区圈地造屋,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乡野空间。

张宝全希望的居住环境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建造柿子林卡的理念。他喜欢沿着曲折的小径渐渐步入林子深处的感觉,特别是在秋天,周围的杏树、梨树、李树、桃树争相吐艳,柿子林池塘边黑天鹅在水里怡然自得,远处还有鹈鹕闲庭信步,马儿甩打着尾巴在低头吃草。走过草地,举头一望,层峦叠翠的南山奔入眼帘。

感觉如同梦幻,很难想象在都市的边缘还能拥有这么一块纯净的土地,让人的身心回到生活的原点。张宝全、王秋扬夫妻为什么不把这几百亩地商业化?这也许仅仅源自于他们的内心对简单生活的梦想。房子的四周簇拥着成片的竹子,古往今来,竹子都被用来寄托文人的志向高远,但又神奇地以一种淡泊的精神入世,竹子的意境赋予了这栋房子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让居住也变得更为诗意了。

张宝全和王秋扬希望自己并不是隐士,他们的柿子林卡是欢乐的,山居并不是一种寂寞孤独的生活,张宝全和王秋扬都是好客的主人,他们总是十分欢迎朋友客人到此一游。

张宝全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敏锐感受的体验者,“走在北京的街头,随处可以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爆炸般的消费信息无孔不入地迎接着人们的眼睛和身体,可是心灵却越来越麻痹。”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空洞而失语的城市,一个看不清面容和心情的城市。城市和我们的心灵越来越远。有时候瞬间的时空错觉会使我们恍惚,不知道这个城市是真的还是我们是假的。总之,你和这个城市失去了默契,失去了亲密,甚至于在华丽的街灯下也很难找到自己长长的影子。”

在城市里盖了那么多房子,张宝全突然不知道自己是在创造财富还是制造废墟?他希望城市的未来不是废墟,他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诠释都市人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怂恿了人类欲望的膨胀,城市使人和自然远离,天上的蓝色在消褪,自然资源正在成为城市的奢侈品。

渴望身心获得自由,很多城市人一有时间就出去登山、野营、穿越极地、躲进西藏,人们希望能通过远离暂时忘却城市带给自己的阴影。

张宝全选择的“逃离”方式是圈地造屋。作为商人,他离不开城市,怎样在心灵上和城市保持一种合适的间距呢?郊外,在那上百亩的柿子林里盖个房子住下来成为绝佳之选。

“我认为人和城市最好的关系就是若即若离,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郊区圈地造屋,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乡野空间。这个空间离城市不远也不近,在这里能找回人的自然本性,保持身心的清醒”。“若即若离”是折中和现实的选择,在汽车和通讯科技极度发达的今天,住在郊外丝毫不影响张宝全运筹帷幄,况且,作为地产商,张宝全有很多遗憾,他说城市里盖房子几乎不可能有柿子林这样的自然条件,作为对“天人合一”居住境界的理解,张宝全在柿子林得到了尽情的发挥。最自然的才是最有价值的,为了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张宝全希望整个园子不要因为建筑而留下太多人为的痕迹,“我们想通过柿子林会馆表达对居住的理解和我们的价值观。”

建筑师能够领会业主的心思,尽管会馆的建筑占地上千平方米,但却通过围合室内庭院的手法使树与屋和平共处,在建造的过程中,只移植过几棵柿子树,没有砍伐过一棵。会馆采用了当地土生的粗糙石块作为墙体,水磨石的地面,生锈的铁皮墙体装饰,就是这些再质朴不过的建筑材料,却让我们感受到建筑与人的亲密无间!它似乎在表明一种态度:最自然的才是最有价值的。和人一样,建筑也有状态,人只有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才能有真正的轻松和快乐,建筑也是如此吧。

张宝全认为柿子林会馆是对今天都市功利营造的一种表态,他说这个建筑的价值会愈久愈高。

关于“新上山下乡”

对于新上山下乡,张宝全无疑是体验这一新潮流的“先锋人士”,无论是他身上的文化艺术气息,还是他掌握的资源和财富,都使他比大多数人更早体会了“新上山下乡”的精髓。他的心得体现在下面本刊记者与他的对话中。

记者:今年第四期我们封面故事的主题是“新上山下乡”,就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产业发展趋势,比如说您很早就拥有了像柿子林这样的休闲度假会所,您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张宝全:因为私人会所是非经营性质的,它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满足体验需求而不是功能需求,这个房子跟旅游度假和看电影是一样的,就是创造了一个脱离现实生活的环境,当你身处在这里时就感觉不到北京的喧嚣,就能不由自主的心静下来。而在北京即使身处五星级的豪华会所还是能听到汽车的声音、看到高楼的影子,你除了享受奢侈外,根本就不能完全放松。所谓的天人合一,所谓的贴近自然,就是要创造这样一个跟现实生活距离甚远也就是实际距离并不远但精神感觉很远的住所。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现在人们已经开始为满足精神需求寻找更好的方式。以前我们只关注有没有没房子,只要有房子住就不错了,当你有房子住的时候就要开始寻求房子居住以外的功能。

像我这个房子不完全是为了满足居住,而是为了提供一种跟城里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这些就不是功能需求而是精神需求,一种文化层面的需求。我相信在中国这样的文化需求会越来越多,这些都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而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一、二、三产业的排序,发达国家第三产业都是排在第一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排在第三位而且占的比例很低。比如2007年美国好莱坞创造的收益就能赶上我们制造业创造的收益。你想想,好莱坞是用什么来创造价值的?人家是用智慧来创造价值,这个对资源和环境破坏最小。我们号称制造业大国,但是我们的制造业是靠牺牲环境和资源来创收,你为所得而破坏的环境未来可能花十倍的钱都买不回来。

记者: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群过上了贴近自然、提倡环保的“乐活”生活,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一种从新走向农村,回归大自然的“新上山下乡”运动悄然兴起,您如何看待这一新生活方式的兴起?

张宝全:当人均收入达到二三千美元的时候,消费模式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功能消费就会往精神消费转变,从吃饱穿暖到寻找好的感觉转变。“新上山下乡”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一种最典型的现象之一,包含度假、旅游也好,探险、电影等等,都是这样一种趋势下的状态,这才是中国真正向发达国家转型的开始。这时候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发达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第三产业占第一位,这也是中国真正向发达国家过度的一个标准,中国第三产业还处在第三位。中国这几年发展最快的不是硬实力而是软实力,软实力是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我们在前一时期都是以硬实力发展为主,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那么“新上山下乡”是代表这个转变过程的很好很形象的词,这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关联更大。

记者:“新上山下乡”的标志之一就是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比以前更强烈了,您也非常喜欢艺术,艺术对于您的生活态度有什么影响?

张宝全:我觉得艺术最大的本质就是创造,一个艺术家的好坏就看他的创造力,就是看他对事件的表达和表现。虽然我后期从商,但是艺术我并没有丢,创造对于艺术家是最重要的特质。就像我们现在做的产品很挣钱,但你让我重复它可能我并没有兴趣,所以我们在选择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利益最大化作为我们的最大目的,往往我们更重视意识的最大化,但这种东西我觉得生要逢时,例如“柿子林”会馆早十年或不在北京这种东西就一钱不值,别人就不认为你这是艺术的追求,会认为你穷,因为没有这样的环境和语境。

在我很多的商业运作中还是把很多这样的东西融进去了,可能你做的产品在经济利益上不是最大化,但我们觉得在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上实现了最大化。尽管文化价值不能带来利润的最大化,但是我们还是很重视这个,所以在我们做的很多产品里都体现了这双重价值的寻求。就像产权度假式酒店这种模式也是一种创新,它把不同的资源融合在一块。

关于度假地产

度假地产无疑是房地产业在“新上山下乡”中的崭新体现,而张宝全无疑是中国度假地产领域里的开创者和领先者。度假地产与中国的国情相吻合,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即使中国跨入到富裕的发达国家行列,也不可能实现多数人在乡间拥有别墅。而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度假旅游的需求,就必须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度假地产运营模式的创新,而张宝全和他的今典地产无疑在这一领域为我们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记者:您如何界定度假地产这一概念?

张宝全:我给它起名叫休闲度假地产,中国现在正从旅游向度假转移。比如像水族馆、兵马俑这些都属于旅游地产,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时兴到此一游,这是旅游不是度假。现在中国正全面进入度假时代,度假就要有相应的房产,度假的容器就是以酒店为核心但不仅仅是酒店。我觉得度假酒店更有优势,正在崛起,比如说兵马俑等旅游资产是不能投资的,但是度假酒店却是可以投资的。

记者:在房地产萧条的情况下,包括海南三亚红树林等度假酒店在运营上面临一个怎样的状态?

张宝全:房地产销售大幅下降,很多人可能觉得是一次大的危机,但也有人说危机意味生机。对于我们来说这种模式的推出可以说是一次转型,也是一次转机。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两三千美金,已经开始发生结构转型。在金融危机下,旅游度假跟看电影很类似,都是暂时摆脱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在三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度假酒店,但没有度假生活。像澳门威尼斯人、云顶等那样的酒店,你待一星期都不会感到厌烦,里面吃喝玩乐什么都有,这种酒店无疑规模是很大的,客房数大,配套设施也大,全旅游度假生活方式能够在这里得到成长与体现。

这样的酒店规模大投资就很大,投资大就压力大风险也大。所以我觉得在巨大的压力下不仅要转型还要创新,我们把一个更大的酒店,利用中国产权式酒店这样一个在法律上行得通的模式,把一个投资人变成这么多投资人。就是把业主买房行为变成一个入股行为,或者说把一个房地产产品变成一个金融产品,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传统的买不动产,它更像是一个金融产品。

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曾兴起分时度假,产权式度假酒店这种模式与此有何不同?

张宝全:分时度假是度假产品的一种类型,就是买了未来一百天的度假房间其他什么都没有。这个产权式度假是有产权的,中国人一般觉得拿个房产证是最安全的,另外还有股权收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你一年有三十天免费度假,这就像你买分时度假是一样的,你买一间房不但得到一处房产还得到在这个房子度假的权利。而分时度假就只能在这个房子住,住值了再把房子交给别人。

第二,我们在亚龙湾、海棠湾、清水湾包括青岛我们都可以去住。所以并不限定在哪去住,也不限定在什么样的房间住,总统套也能住,标间也能住。但是销去的天数不一样,总统套房销去十五天,而双人房可能是两天。所以给了一个分时度假的系数,等于买了这样一间房在全国各地的红树林酒店都有了居住权。

第三,酒店管理公司只收取管理费,所有的酒店运营收益归业主所有,有分红,酒店到了年终有利润的时候根据套房的分红系数分红。如果酒店发生亏损或者周转资金不够由大业主承担,与小业主无关。

第四,就是小业主的单位在开会需要订房时享受团体价格,除了团体价格小业主还能得到百分之五的佣金。这个就把每个小业主变成了推销员。

第五,就是当你把三十天全部用完,你再订房就享受业主价也就是普通价格。

财务上它属于第三方财务公司在做。这个财务既不是管理公司的也不是大开发商的,而是由第三方的财务公司来做,第三方财务审计公开能确保小业主的利益。

记者:目前这一模式是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还是一个探索的开始?

张宝全:这是一个开始,全世界都没有一个这样的模式。这个模式非常适合中国,中国人口众多,非常适合这样的吃喝玩乐全模式的度假酒店。但是有一点很难逾越,这么大投资谁来投?这样投了来卖行不行?三亚有中国最好的度假资源,而三亚最好的景观都是我们的,如果你买了一间房每个湾的酒店你都可以住了。另外你在青岛买一间红树林酒店你到三亚也可以住了,这对中产阶级和白领都是很有吸引力的。等于他们买了这样一个产品,解决了好几样问题,既解决了分时度假,又解决了一个投资分红的问题,还能拥有自己的不动产,而退出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把房产卖掉。

记者:同是在做旅游度假地产,中坤集团与今典集团有何不同?

张宝全:中坤是做旅游地产为主的,旅游最重要的是人文资源,其次才是自然资源;我们是做度假地产为主,度假最重要的是自然资源,甚至和人文资源无关。中坤是在旅游中包含少许度假,我们是度假带动旅游。像无锡变成旅游城市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门票加垃圾,什么也没得到。如果变成度假目的地就不一样了,游客一旦住下来就不是门票加垃圾,他把消费就全带动起来了,否则你就是为人家做了奉献。度假你就要开发度假资源,无锡的湿地非常漂亮,全世界水最多的城市是无锡,全世界桥最多的城市也是无锡,真正的东方水城就是无锡。所以我们在无锡太湖边买了一块地,准备开发度假地产。

记者:度假讲究的是环境,那么度假地产的发展是否也是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张宝全:旅游最重要的是人文景观,其次才是自然资源,而度假主要是以自然资源为主体。像三亚这样的亚热带自然资源在中国是唯一的。当我们人均到两三千美金的时候,我们就从功能式需求向体验式需求转变了,功能需求比如说以前我们买衣服是因为冷要御寒,而现在买衣服更多是因为喜欢和欣赏。现在的消费更多的是消费文化、氛围、环境。比如我们去茶馆和咖啡馆,目的不是专门去那里喝茶和咖啡,而是去享受那儿的氛围和环境。要是为了喝茶和咖啡,我们可以买更好的在家里喝,何必跑到那去花钱呢?

记者:对于在酒店建设、运营过程中如何注意生态环保您有何见解?

张宝全:生态环保方面基本上五星级的酒店都会考虑,只要对改善周边环境有好处的我们都会尽可能去做。比如我们在海南红树林酒店讨论是否要用太阳能,后来发现这个运营成本很高还老坏,所以决定用热泵,像地源热泵、水源热泵、风源热泵,把三亚这个很热的空气能量先储存起来然后释放出来,这都是一些很好的环保方式。

张宝全简介

出生于195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任今典集团董事长,其事业涉及地产开发、文化艺术、电影投资。

在北京开发的今典花园、今日家园、“空间·蒙太奇”、苹果社区、柿子林会馆,已在国内外获得诸多建筑艺术奖项。三亚亚龙湾红树林酒店、亚洲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全球第二座七星级酒店——海棠湾红树林费尔蒙酒店,确立了他在度假地产的领军地位。

他创办的中国最大的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逐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话语平台。

作为中国数字电影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旗下的电影产业集团——时代今典传媒集团,已建立起涵盖渠道、数字电影设备、数字院线、制片、发行和数字电影网上交易平台的电影产业链条,并与中国电影集团、北京电影集团建立合资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影集团公司。

作为中国电子行业标准EVD的最大投资人,其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太奇数字电影放映机在2008年奥运会鸟巢500米的碗边创造了全球最大银幕的神话。2008年岁末,他投资的电影《叶问》也实现了1.3亿的票房收入。

张宝全的目标是力争每年导演一部片子,2009年将投资制作五部电影,其中有三部大片,分别是中国版的《乱世佳人》———《胭脂》,中国第一部翻拍好莱坞的影片《男人百分百》与美国环球合作的《意面对拉面》。

标签:;  ;  ;  ;  ;  

假日地产业主林柿子--访金店集团董事长张宝全_张宝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