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论文_霍子琪,王清松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论文_霍子琪,王清松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200433

【摘 要】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极高,临床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进展良好。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为两类已经批准上市的抗病毒药物,本文对这两种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核苷类似物

病毒性肝炎属于流行性肝脏疾病,我国为高流行区,甲肝感染率非常高,乙肝携带者数量众多,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抗病毒治疗为病毒性肝炎主要治疗方法,在病毒性肝炎的五个类型中,仅有慢性乙型及丙型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及核苷类似物为有效的治疗药物。

1干扰素(IFN)

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制品包含两种,血源制品及重组基因工程制品。干扰素中,α干扰素的治疗效果与β干扰素基本相同,临床治疗时,通常给予患者300~500万U干扰素,每周肌肉注射3次,连续使用6个月之后,抗病毒效果良好[1]。以HBV携带者e抗原及表面抗原均为阳性为研究对象,注射3~6个月的α干扰素之后,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明显提高,表面抗原的血清转换率也比较好。在HCV治疗中,首先获得批准的为Peg-IFNα,此为长效干扰素,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目前,临床治疗HBV时,已经批准使用Peg-IFNα2a。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过研究发展,HBV携带者e抗原阳性采用Peg-IFNα2b治疗时,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

慢性肝病进展的过程中,均会发生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在病毒、乙醇、寄生虫等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性、坏死,而且受到炎性刺激时,纤维缔结组织异常增生,引起肝纤维化。在肝纤维化初期,如果及时消除病因,可被逐渐吸收,但未能及时处理,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肝硬化。应用IFN-α治疗肝纤维化时,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出现降低,有效的抑制病毒,改善纤维化程度。

2核苷类似物

天然核苷酸的结构与核苷类似物是比较相似的,现今,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是已经批准上市的核苷类似物药物。拉米夫定为胞嘧啶核苷类似物,可强效抑制HBV DNA聚合酶,降低血型HBV-DNA水平,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可达到长久治疗的目的,但停药的最佳时机尚在研究当中。阿德福韦酯为新型核苷类似物,主要治疗乙肝,临床上的使用比较广泛,HBV-DNA复制受到抑制,降低HBV-DNA水平,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并增强机体免疫力。恩替卡韦为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够强效的抑制HBV,且毒性比较低,是当前核苷类药物研究的重点。

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为两类有效的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药物,但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有限,研究将逐渐向着联合用药进展。

参考文献:

[1]田小利,秦波。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质,2012,30(08):505-508.

论文作者:霍子琪,王清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论文_霍子琪,王清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