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践行青年使命的启示研究论文

“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践行青年使命的启示研究论文

“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践行青年使命的启示研究

成思奇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海)

摘 要: “五四精神”是中国革命时期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精神,指引了一代代青年肩负起民族大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断奋斗。新时代“五四精神”的文化内涵日益丰富,增添了以往没有的新内容,其文化价值得以重视。但作为新时代发展主要后备力量的青年大学生,在践行青年使命、肩负新时代“中国梦”重任的过程中,使命感仍有待提升。本文以“五四精神”的文化内涵为基础,分析新时代大学生践行青年使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践行青年使命提炼其启示意义。

关键词: 五四精神;大学生;践行青年使命;启示

大学生是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革命运动,也是史无前例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此运动中所产生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先进思想引导中国青年逐渐走出思想牢笼,百年来“五四精神”的文化内涵不断演化,时至今日仍具有深厚的时代价值。

一 “五四精神”的文化内涵

(一) “五四精神”的内涵演变

“五四精神”是百年前由青年学生率先发起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所体现的精神特质。在斗争中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青年展现出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尊严的外在层面的爱国、进步精神,以及内在层面的上下求索、探求真知的民主、科学精神。同时也体现出了变革时代中青年群体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五四运动前的思想解放主要批判封建文化,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广泛参与,五四精神内涵发生了质的飞跃。以救亡图存为主要内容的爱国精神,提高为争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以效仿西方模式,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主的进步精神,增添了赶超西方的新意识;以传播资本主义、民主主义思想为主的民主精神,提高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制度;以理性自由为主的科学精神,提高到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观为指导。

(二) “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五四精神在百年传承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1939年五四运动20周年之际,针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新矛盾和中国革命的新阶段,毛泽东同志撰写《五四运动》并提到:“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这个新阶段的革命阵营“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可见,毛泽东同志对五四运动进行科学分析,充分肯定了青年学生在运动的历史影响力[2]。21世纪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和平发展、经济繁荣、民族自信的时代主题下,五四精神的传承仍具时代意义。通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将五四精神与青年力量结合起来,强调了五四精神对青年的激励作用,更对当代青年寄予厚望。

近些年来,航海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中频繁发生权益被侵害的问题。这是由于虽然部分航海院校与企业签订了用人合同,但是部分企业出于经济利益考量,仅仅把毕业学生当作临时工和廉价劳动力对待,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较低,给学生安排的工作岗位技术含量较低,难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而发生权益保障问题。

二 当代大学生在践行青年使命中存在的问题

(一) 理想信念意识淡薄

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时期,虽革命牺牲的历史事件已比较遥远,但坚定的理想信念仍是促使我们实现个人目标,践行青年时代使命的首要前提。当代大学生大都为“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的成长中拥有充沛的物质条件和家庭的全面照料,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坎坷。对多数大学生而言,未来没有明确规划,缺少对自己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更没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追求。还有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功利性和利己性想法较为明显,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十分盛行。部分大学生倾向从事崇拜收入多的职业或行业,而较少考虑工作是否为人类或社会发展创造的价值,没有积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此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较为淡薄,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了解不够深入。在以上这些现状的驱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追求变得短视、浮躁且缺乏社会责任感[3]

(二) 集体意识、大局观念弱化

实践是青年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是青年了解社会现状和民情民意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应是青年人中最有激情、最有创造力的群体,但由于社会、家庭和学生主观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大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专业素质,但缺少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不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此外,对于部分努力实践的大学生而言,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了社会实践中,却缺乏创新性,仅在于重复性或简易的工作,没有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创造出新的成果。

(三) 知行合一能力不足

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和早期计划生育政策下家庭环境带来消极影响的背景下,很多大学生将个人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利益的追逐上,而忽视集体利益,集体意识、大局观念弱化。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道路上集一切关爱于一身,导致较为注重一己之私,没有把个体和社会辩证统一起来看待,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发生冲突时,很多学生选择个人利益为先。在学习生活之余,部分大学生会利用时间获取多方面知识,强调自我价值,不断证明自己的实力,以便毕业后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比如考证、上辅导班、进行兼职等等,而较少对集体建设贡献力量。大学生欠缺把个人前途、集体前途结合起来的意识和奉献他人的大局观念。

(四) 视野范围相对狭窄

在对大级别浪形进行划分后,我们对明年的行情有了个最基本的判断和掌握。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当前的小级别的浪形如何来进行划分。

“五四精神”的百年传承对大学生思考模式、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时代青年应当高举五四精神的文化旗帜,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为指引,立足新时代,奋发向上,强化自身使命感。

三 “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践行青年使命的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云、贵、川三省的GDP始终保持着飞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17年云、贵、川三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6 282.60亿元、13 540亿元、36 980.20亿元,增速分别为9.5%、10.0%、8.1%。由此可见,云、贵、川三省正处于市场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的加速发展期。三省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为大型体育赛事市场的培育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也为大型体育赛事的运作管理提供了基本的供给与需求。

(一) 忠于祖国,勇于担当民族大任

在新时代的历史发展脉络中表明中华民族逐渐完成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呈现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虽然五四运动已过去百年,但五四的爱国精神仍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着强大精神鼓舞。

践行青年使命不能局限于本专业领域,应该打开视野,对不熟悉的领域也要加以了解。部分大学生多关注本专业领域内的相关问题,对文化、艺术等其他领域关注较少。此外,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国与国的联系更加密切,大学生较缺乏放眼世界,把握国际局势大方向,关注国际时局、经济、政治及文化动向的全球视野。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咨询传递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多依靠网络载体进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获取新鲜咨询,大学生要在加以辨别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利用,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格局。因此,大学生不能故步自封将自己的小世界中,要将视野放在国家发展、人类命运上,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4]

(二) 理想信念,价值引领

五四时期以《新青年》为主阵地抒发的民主诉求,贯穿了批判意识,具有观念革新的时代价值,对中国思想界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五四的民主精神至今能让每一个中国青年热血沸腾,如果说由五四运动带来的文化启蒙,成就了过去100年的辉煌,让贫穷落后的中国走上富强之路。那么今天的青年人应该在继承发扬五四民主精神的基础上,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通过建设中国文化、经济、科学事业,为下一个百年的民族文化大计再次奠基。

(三) 勇于创新,探求真知

五四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青年要解放思想,追求真知,敢于改革创新,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如今,90后在中国转型过程中颇具活力,今天的90后大学生,也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看成楷模的代表。在第十二批青年前人计划中,两名出生于1990年的女性青年科学工作者成为最年轻的入围者。时代新人要继承五四精神所高举的“科学”旗帜,以创新谋求发展,促进西方自然科学、中国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学派在我国大地上开花竞彩,推动新思想、新科学广泛传播[5]

四 结语

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中华民族崛起的宣言和徽章,永久地烫在了我们民族向文明迈进的历史画卷中。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代代青年都会从这个温暖的记忆中,感受到一份激情、一份崇高、一份责任。

从竖炉熔铜过程分析不难看出,其装料、熔化、升温及后续保温各阶段热负荷的需求状况及热传导方式差异很大,唯有针对以上特点,加强竖炉故障分析及过程控制,方能实现SCR型燃气竖炉的最优化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钢奇.试论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7):21-22.

[2] 于瑶.弘扬五四精神 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团员的先进性[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35(03):33-39.

[3] 秦琴,尹清龙.五四精神视阈下“三有”青年大学生培养的三维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3(05):144-151.

[4] 董潇珊,李洁.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9(04):102-105.

[5] 雷园园.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引导方式[J].教育现代化,2018,5(37):241-242.

本文引用格式: 成思奇.“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践行青年使命的启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3):191-19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3.092

作者简介: 成思奇(1996-),女,汉族,山西晋城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标签:;  ;  ;  ;  ;  

“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践行青年使命的启示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