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农村税费改革的七个难题_农民论文

困扰农村税费改革的七个难题_农民论文

七大难题困扰农村税费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困扰论文,农村税费改革论文,难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宣传力度不够,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民心存疑虑

在接受调查的乡级干部中,有30.8%的人不知道新的农业税率和附加比例,而接受调查的农户中,不了解税费改革的人超过了53%。在被调查的农户中,有18.3%的农民对农村“费改税”能否顺利进行持怀疑态度。其中,62.5%的农民担心村里会变着花样向农民乱摊派。

二、村级计税产量不容易确定,税收任务落实到户更难

改革试点方案规定,新的农业税是以农民第二轮承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为基础,按1994年至1998年5年的粮食产量为基数确定的。在调查中各村普遍反映:农业计税土地面积比较容易确定,但由于统计历史资料保存不全,在确定新的税收任务时很难一次性准确回忆历年的粮食产量,因而难以确定计税产量。此外,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村级计算的农民收入比农民填报的实际收入明显偏高。如1999年,15个被调查村村委会统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13.73元,而150户农户填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13.43元。二者相差700.30元,按农民负担不超过5%的标准计算,负担基数相差35.02元,这反映出部分农村有虚报现象。因此,在下一步落实农业税收任务时,如果一律按照村委会上报的收入水平计算,让农民顺利接受尚有一定难度。

三、部分耕地多的农户负担可能增加

总体来看,经过改革,农民负担的总体水平将明显下降,但一些种植大户则有可能增加负担,如果税率确定不合理,则会造成某个乡村的农民负担整体水平加重。在调查中,经过初步算账,有18.3%的农户认为负担比改革前加重了,而这些农户大部分为种植业大户。

四、村级计税耕地面积差异大,耕地少的村农业税附加低,收入将大幅度减少,有可能影响基层组织的运转。

税费改革前的农业税和“三提五统”是地税人费,而改革后农业税及其附加是依据计税面积和常年产量计算的。由于各村耕地面积有差异,将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少的村级集体收入大幅度减少,如太谷县侯城乡,有一半的村人均耕地为0.6至0.7亩,900人左右的村农业税附加不足3000元,捉襟见肘的经费,有可能影响基层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撂荒耕地的现象有可能加剧

由于山西省耕地有73.1%分布于丘陵和山区,基本上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加之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致使一部分耕地出现撂荒现象。在这次调查中,15个乡镇农业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56.4%,而农业收入仅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7.3%,农业效益差,直接影响到农民对土地的兴趣。截止2000年底,15个乡镇共撂荒耕地478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2%。税费改革后,由于农民负担单纯与土地挂钩,耕地多的农户将会加重负担,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加剧耕地撂荒。

六、乡村普遍背有债务包袱据乡镇领导反映:目前乡村欠债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些欠债大多是过去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发展、农业开发、农村教育等公益事业建设留下的。税费改革后,大部分乡、村资金都存在一定数额的缺口,而中央和省财政的转移支付主要是用于机构正常运转,如何消化现有乡、村债务,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七、用于乡村机构运转的资金有较大缺口在被调查的乡村中,

绝大多数会因税费改革而相应减少收入,在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等措施后,一般的乡镇资金缺口仍在20至30万元,而人多地少的村来自农民的收入明显减少,多数村没有集体企业做后盾,但仅靠中央和省两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又不可能包揽全局。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则很可能会出现从农民头上蹭油的现象。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规范农村分配制度,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我国继农村土地改革、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针对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调查人员建议:首先,要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宣传教育力度,赢得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在税费改革过程中,应抓紧制定出台配套改革措施。同时,还应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尽可能避免耕地撂荒。另外,要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机制,严防“乱摊派、乱集资”在税费改革后死灰复燃。

联系电话:0351-4298855

标签:;  ;  ;  ;  

困扰农村税费改革的七个难题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