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经济占领美国农业合作社_农业合作社论文

海外经济掠影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掠影论文,美国论文,合作社论文,海外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美国的农业经济中,农业合作社组织十分发达,并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认为,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开创了美国农业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一、美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就其制度形式而言,是农场主自愿参加组织起来的非盈利机构,因而其经营目标不是获取合作社的利润最大化,而是通过为其社员服务,使社员从其生产的农产品中获取最大的收益。如果从合作社职能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合作社就可以分为销售合作社,采购合作社。1990年,在全部4663个合作社中,销售合作社为2946个,占63.2%;采购合作社为1717个,占36.8%;在全部411.9 万合作社社员中,销售合作社社*9蔽*211.4万名,占51.3%,采购合作社社员为200.6万名,占48.7%;在全部772.66亿美元的合作社营业额中,销售合作社的营业额为601.78亿美元,占77.9%,采购合作社的营业额为170.88亿美元,占22.1%〔1〕。可见,不论在合作社的数量、社员的数量, 还是在合作社的经营额上,销售合作社都是更为主要的组织形式。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自出现以来,受到了农场主们的欢迎,获得了不断发展。其发展状况见下表:

1915—1990年美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资料来源:George Thomas Kurian:" DATAPEDIA of theUnited States",Bernan Press 1994,P179)

从上表可以看出,美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表现出以下3 个方面的特征:

(1)农业合作社的数量在最初是不断增加的,1931 年达到最高峰后,便趋向不断减少。合作社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数量的减少,同样也意味着合作社的发展;因为合作社数量的减少是合作社合并与联合的结果,就是说,增加是合作社数量的扩张,而减少则是每个合作社规模的扩张。如1931年每个合作社平均只有251 名社员,营业额只有20万美元;到1990年则分别增加到883.3名社员和1657 万美元。合作社先是增加数量,然后扩展规模相应减少合作社数量的发展状况表现了与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相同的演变轨迹。如美国在20年代共有约1500家汽车制造厂,而现在只剩下3家;在80年代美国共有20 多家航空公司,而到1993年只剩下5家。

(2)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人数在最初的较长时间内是不断增加的,到1956年达到773.2万名后,也趋向不断减少。 合作社社员人数的这种曲线变化,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合作社的成功经营及其优越性,在最初一段时间内,吸引了较多的农场主参加合作社,合作社的社员便不断增加。当愿意参加合作社的农场主基本都成为社员之后,相反的力量便发生作用,即在市场竞争中,许多小农场被兼并或联合为大农场,农场数量趋向下降。据统计,1948年美国共有580.3万家农场, 平均每个农场的土地为199英亩,到1991年,农场减少到210.5万家,而平均每个农场的土地却增加到467英亩。农场数量的下降、 自然成为合作社社员的农场主也会减少。在美国,有许多农场是由多个农场主所有的,如1992年由多个农场主共同所有的农场占全部农场总数的31%,因而农场主的数量会多于农场的数量,这就是为什么合作社社员的数量会多于农场数量的原因。

(3)合作社的营业总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体现了美国农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当然,合作社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伴随着起伏和波动。从1915年到1990年,合作社的营业额曾多次出现下降的现象,最严重的一次是发生在30年代,直到1942年营业额才超过了1931年的水平。还有一次是发生在80年代,除了1984年有一个较高的增长外,直到1989年营业额才超过了1981年的水平。

美国农业合作社的营业额不仅从绝对数上来看是趋向增长的,而且从相对数即它在农业总购销量中所占的比重来看也是不断提高的,请见下表:

1951—1980年合作社购销额在农业总购销额中的比重

年份

1951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销售额比重(%) 17.0

22.1

23.8

25.5

26.0

31.1

31.4

采购额比重(%) 14.1

15.3

15.3

16.0

15.6

18.0

19.8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合作社销售额和采购额在农业总销售额和总采购额中比重的不断提高,表明农业合作社在美国农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美国农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的原因

在以私人农场为基础的美国,为什么还要建立如此众多的农业合作社,并在农业经济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棉花销售合作社,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下面就以加州棉花销售合作社为美国农业合作社的一个缩影,说明美国农业合作社建立与发展的原因及其内部组织与经营。

加州棉花合作社成立于1927年,经过近7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棉花销售合作社之一。其成员达3200多名棉花种植农场主,约占加州和亚利桑那州棉花种植农场主的一半,每年销售来自于社员的棉花达150万——200万包,成为美国国内原棉的主要供应者。可以说,加州棉花销售合作社的发展,构成了美国西部农业以及美国农业发展史中的的重要一章。

加州棉花合作社获得如此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棉花种植农场主的自身需要。这具体表现在:(1)降低经营成本的需要。单个农场主完成整个棉花经营需要经过种植、加工、分级、运输、储藏、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这使农场主不得不分散投资,分散管理,无暇在某一环节上提高经营技能。通过共同合作将加工、分级、运输、储藏、销售等经营环节交给合作社完成;这一方面可以使农场主专心于棉花种植,不断提高种植技能,另一方面,合作社的统一经营,有助于降低种植后续环节的经营成本,同时合作社专职于销售,有助于他们搜集市场信息,开辟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技巧,降低销售成本。就是说,专业化分工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2)稳定经营的需要。单个农场主由于其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以及资本实力相对较弱,无法对其经营进行风险管理,造成了经营上的不稳定和收入的不保障,如他们面对市场上棉花价格的波动无能为力;他们无法避开季节的制约来销售其产品。通过共同合作,则可以增强经营的稳定性,因为合作社可以通过建立仓储设备,打破季节的限制,选择有利时机出售产品;合作社也可以聘用专业人员运用现代避险手段回避经营风险,如运用期货市场锁定产品价格,进行风险管理;合作社由于有较大的经营规模,还可以与纺织厂直接建立联系,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3)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在棉花种植农场主分散的情况下,他们在市场上出售棉花所面对的却是工业化发展起来的棉花工业的巨头们,或者是经销商的联合势力。在这种竞争力量不均衡的市场上,单个农场主不可能与工业巨头们或经销商们进行公平的交易谈判,无法保护自己免遭各种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合理的价格、分级等。美国农业部1912年调查棉花价格后披露道:标准棉花在同一市场同一天的价格竟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差价,从而对棉花农场主的不公正待遇是令人震惊的。1918——1919年美国农业部作了进一步调查后又发现: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棉花农场主能够得到他们产品的真正价值〔2〕。因此, 棉花农场主们要摆脱这种不公正的地位,只有联合起来,用联合势力对抗工商巨头们的买方垄断,争取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合作社的成功经营。合作社在经营上的成功,使社员从参加合作社中得到了切实的利益,从而也就得到了社员们的支持和拥护,合作社的经营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势力不断增长。例如,加州棉花销售合作社1927年成立当年,就为社员们创造了良好的收益。当年7月, 棉花市场价格为每磅0.2美元,合作社却为社员卖到每磅0.22美元, 得到了当时的最高价格。同时,合作社为了降低社员们的种植成本,摆脱工商巨头们利用贷款手段对社员的控制,合作社用集体的名义,以抵押贷款的形式,直接从银行获取贷款,用来资助社员的生产需要。当年银行的一般贷款利率是8%,而合作社获得的贷款利率则只有6.5%,使社员们尝到了集体合作的甜头。到1929年,加州棉花合作社就开始利用纽约棉花期货交易所进行风险管理,使社员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建立合作社是他们最好的希望,合作之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因此,即使在1929——1933年的大危机期间,或者在合作社经营发生困难时,社员们仍然团结起来支持合作社的事业。

合作社之所以能得到社员们的如此支持,除了其成功经营的一面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说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合作社的特殊制度安排。合作社与一般经销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般经销商从事棉花买卖是为了赢利,而合作社却是一个非盈利组织,其经营目的不是为了自身的盈利,而是通过改善棉花的种植环境,稳定棉花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使社员得到最好的出售价格,从而使社员从其棉花产品中获取最大的收益。这就是说,合作社是为其社员谋取最大利益,是社员们自己的组织。

第三,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这具体表现在:(1)为了鼓励成立合作社, 以联合力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922年美国政府专门立法(Capper-Volstead法案),给予美国农场主法定基金以便联合起来,组织和经营种植以外的业务以改善种植业的收益,而且这种联合不受反托拉斯法的约束。(2)在合作社经营发生困难时,政府给予直接的保护。如在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棉花市场十分萧条,联邦农业委员会便提供固定贷款,让加州棉花合作社收购社员的棉花,以便使社员能够补偿生产费用并取得一个合理的利润。这一计划使社员们感受到了合作社的保护作用,坚定了他们跟随合作社的信心,从而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巩固住了合作社组织。(3)为了促进合作社的发展, 美国政策还给予合作社各种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援助。如农业合作社管理局向合作社提供研究、管理和教育援助,1989年,农业合作社管理局的薪金和支出预算达47亿美元;合作社还能够享受到合作银行以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提供的贷款,1960——1975年间,合作银行提供给合作社的平均贷款利率比同期商业银行对合作社的贷款利率低1.81个百分点;在税收方面,美国政府通过减免税,也给合作社提供了巨额援助。

三、合作社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方式

合作社的产权关系是:它归全体社员所有并为全体社员谋取最大利润,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司或企业。一是它为非盈利组织,即其经营目标不是谋取合作社的利润最大化,而是直接谋取其社员的利润最大化。如社员将棉花交给合作社销售,合作社就要努力把棉花卖到最好的价钱,从而为社员谋取最大的利润。二是它没有股票,社员不是以持有股票的形式成为合作社的所有者,而是以共同占有的形式成为合作社的所有者。

合作社设有管理委员会,相当于董事会,管理委员会和委员由全体社员从社员中选举产生。委员会的职责是:负责制定各种政策,确定合作社未来发展的大政方针,代表全体社员的利益,合作社的日常经营由聘请来的经理全面负责。聘请专职经理,对加州棉花销售合作社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制度变革,因为在合作社成立的最初几年里,合作社的经营是由从社员中推选出来的主席负责,由于他只是棉花种植者,而不是专业的销售者和管理者,缺乏专业知识与技巧,缺乏市场经验,因而合作社的经营并不理想。1930年11月,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决定聘请一位专业经理,这个经理一生中大多数的时间是从事棉花经销业务,是一个著名的棉花经销商。经理上任后,对合作社的组织体系和市场销售体系进行了彻底的变革,促进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如合作社的社员户数就从1930年的400户增加到1931年的700户。“因此,这开创了加州棉花合作社的新时代”〔3〕。

棉花种植农场主参加合作社完全是自愿的,他认为对自己有利,就可以参加,认为对自己无利,则可以不参加。在合作社成立的最初几年中,参加合作社的社员并不承担任何义务,即他的棉花可以交给合作社出售,也可以由自己出售;就是说,他只要能够卖到比合作社更好的价钱,他就可以自己出售棉花。这种政策反映了合作社制度上的内在缺陷,即权利与义务的不统一。这种缺陷造成了合作社经营上的困难,因为合作社无法确定由它销售的棉花的数量,就使它无法作出销售计划,同时也无法作出准确的费用预算。为了克服这一制度缺陷,加州棉花合作社作出决定:凡是参加合作社的社员,必须与合作社签订销售协议,同意将其所有的棉花交由合作社销售,以保证合作社可以得到各种等级足够数量的棉花,保证社员之间的公平,从而达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合作社还制定了“消灭毁约”条款;即对那些不按销售协议规定将他们的所有棉花送交合作社销售的社员进行处罚。合作社制度上的这一重大变革,“在合作社发展上是一个里程碑”〔4〕。

加州棉花合作社社员作为合作社的所有者,对合作社的投资是每包棉花给合作社预缴4美元,作为合作社销售棉花的经费,5年后,合作社将把这4美元又退还给社员。因此, 社员对合作社的投资实际上是不收利息地把钱给合作社使用5年;或者说, 合作社不付任何成本将其社员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合作社的经营。由于合作社销售棉花的数量较大,因而它可以集中起足够的资金用于经营。如加州棉花合作社在1990——1994年的5年间,共销售了8222065包棉花,每包收取4美元, 就获得了32888260美元的经营资本。

加州棉花合作社的经营活动包括轧棉、分级、打包、贮藏、运输、销售等,也就是为社员提供产后的一系列服务。合作社为了使社员能够获得最好的销售价格,保证合作社销售的棉花的质量和提高合作社的信誉,合作社聘用了有经验的棉花等级分检员。他们根据美国农业部颁布的棉花标准,确定棉花的等级,实行优质优价,以鼓励社员不断改进棉花品种,提高棉花质量。棉花等级的确定,也使合作社能够根据纺织厂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提供不同等级的棉花,以获得最好的收益。合作社为了使棉花的销售不受季节的制约,而是完全取决于市场价格的高低,为社员争取最高的平均价格,加州棉花合作社建立了美国最大的棉花储备系统,共有241个仓库,可以一次性储藏150万包棉花。加州棉花合作社直接利用铁路、轮船和卡车向国内纺织厂和海外运送棉花,以便提供最低费率、最可靠的运输服务。加州棉花合作社还建立了现代信息处理系统,以便能够做到及时地销售社员的棉花,并降低劳工成本。合作社还运用期货市场锁定价格, 保证社员最低的赢利。 加州棉花合作社于1930年加入了美国棉花合作社协会,该协会是在联邦农业委员会管理下成立的,是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对作为其会员的各合作社进行协调,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与外部环境,如它通过控制销售减少合作社之间的竞争,避免合作社之间的过度竞争造成的两败俱伤。它也给作为其会员的各合作社一般的指导和帮助,如1930年加州棉花合作社发生经营困难时,美国棉花合作社协会副主席就亲自到加州棉花合作社帮助巩固合作社,他给困难中的加州棉花合作社以财务上的帮助,并通过美国政府的联邦农业委员会的支持给予加州棉花合作社以行政上的支持。

总之,加州棉花合作社以其合理的组织,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以及在质量与信守合同方面的极好信誉,努力实现着它的经营目标:为其社员谋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加州棉花合作社近70年的经营成就也表明:社员们的梦想已经成功地变成了现实。

注释:

〔1〕George Thomas Kurian:"DATAPEDIA of the UnitedStates"Brenan Press 1994,P179

〔2〕〔3〕〔4〕《加州棉花合作社的历史》第41页、33页、32 页。

标签:;  ;  ;  ;  ;  

海外经济占领美国农业合作社_农业合作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