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类高校共青团分类引导工作探索-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论文

石油类高校共青团分类引导工作探索-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论文

石油类高校共青团分类引导工作探索
——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

赖新华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 分类引导大学生是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共青团融入“大思政”工作体系和构建“以人为本”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的现实需要。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要结合石油类高校青年学生特点和需求,在分类引导中融入石油文化和奋斗精神,提高引领青年学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石油类高校;共青团;分类引导;工作探索

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共青团的根本战略性任务。不同类型高校青年学生由于受学校历史、学科专业、学历层次等因素的影响,高校青年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2010年,团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中青发[2010]17号),以增强新形势下共青团引导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石油化工特色本科高校,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高校,该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4年在广州石牌创立的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6年1月,为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石油工业部广州石油学校。随后,学校伴随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先后多次更名。1965年9月,为支持茂名石化建设,学校迁往茂名市。该校大学生具有不同于一般类型院校的特点,作为石油类高校共青团分类引导工作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

一、加强石油类高校共青团分类引导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共青团融入“大思政”工作体系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高校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就必须要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思想特征,分析学生的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坚持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共青团组织是高校“大思政”体系的生力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本职主业。在“大思政”体系中,共青团服从服务于教育教学大局,为学生提供自觉、自主、自育成长的平台载体,提供组织归属和组织化成长空间,拥有着可为、能为、应为的广阔天地,又是服务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主角。[2]高校共青团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体系,根据青年学生的差异和特点分类引导,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时代要求。

(二)提升石油类高校青年学生引领工作实效性的需要

石油类高校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石油工业输送专业人才。深受石油工业精神和行业作风的影响,办学精神极具行业特色。这类高校青年身上具有爱国、实干、创业、求实、创新、奉献、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等优良品质。[3]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多种思潮相互碰撞,处在社会潮流最前沿的大学生受到最正面的冲击,价值观也开始趋于多元化。有的学生片面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贪图享乐,不愿意去石油行业、边远地区和基层工作;有的学生过于强调个人利益,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社会责任感。虽然大学生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但普遍缺乏奋斗目标和实现目的的行动力,出现实践能力弱化的现象。石油类高校青年学生特有的优良品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石油类高校共青团组织应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把石油精神融入其中,针对性进行分类引导。

(三)构建“以人为本”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的需要

社会结构的大转型、人们价值观的变迁、大众文化的挑战和网络信息化的普及,都给高校大学生思想以极大的冲击。[4]学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以学生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5]“以人为本”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的构建,要求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实现工作思维、教育和方式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的转变。然而,不同群体的学生需求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学工组织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和方法。高校共青团组织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分类引导,采用针对性教育方法和活动方式,提供各种个性化需求和帮助,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体制机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石油类高校共青团分类引导工作的途径

石油类高校共青团分类引导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石油类高校青年学生特点,融入石油精神,提高引领青年学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东石油化工学院60多年办学历程,学校形成了“听党召唤,以国为先;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以油为荣,创业奉献”的“西迁精神”以及“艰苦奋斗,求实献身”的校园精神。学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壮丽的“奋斗史”。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共青团以“奋斗”为主题,不断探索分类引导工作途径。

(一)政治方向“引路”,以先进思想分类引导青年

一是邀请校领导、十九大代表、全国“两会”代表等为青年学生作宣讲,将新思想高质量传达给青年学生;二是结合“青马工程”学习班,面向团学骨干进行专题教育,注重“关键少数”的学习质量;三是开展团干部讲团课等“1+100”团干部联系青年活动,提升团干部带头学习积极性;四是组织各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以演讲比赛、艺术沙龙、座谈分享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五是将石油精神融入新生入学教育中,深化青年学生对石油精神的理解。引导他们将石油精神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的生活中,尽快树立新的人生目标,逐渐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六是将石油精神融入团学活动中,提高活动内容的针对性,使青年学生自觉学习石油文化内涵,认同石油精神和奋斗精神。

(3)病人生活若不规律,经常出差,应随身携带一些方便食品,如奶粉、方便面、咸饼干等,外出吃饭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病情。

十九大闭幕后,由共青团牵头成立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统筹青年师生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全盘工作。学习会由青年师生组成,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宗旨,引导青年师生紧跟新时代,领悟新思想,努力新作为。2018年,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共同启动灯塔工程——广东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进一步推进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结合本校青年特点,出台了贯彻方案的实施细则,分别从育人对象、品牌、内容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思想引领。坚持以总书记对青年的奋斗寄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石油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增进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1)祥子喝了一气凉水,然后拿着三十五块很亮的现洋,两个棒子面饼子,穿着将护到胸际的一件破白小褂,要一步迈到城里去!(老舍《骆驼祥子》)

一是面向青年学生,侧重加强理论阐释和国情教育,引导他们增强对新思想的理性认同。二是面向青年教职工,侧重加强政策解读和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宣传,引导他们增强对新思想的实践认同。三是面向少数民族同学,侧重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成就、努力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引导他们增强对党和国家、对新思想的情感认同。引领青年认识到身处在“两个一百年”交汇期和学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关键时期,要懂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道理,用奋斗的姿态书写人生华章。

走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褚先尧等) .............................................................................................................9-31

3.开展“广油青年说”,引导青年学生话“奋斗”

试验流程粗选I作业为铜钼等可浮(优先浮选),粗选II为强化浮选,通过采用黄药或其他强捕收力的药剂进行强化捕收,提高目的矿物回收率。此次试验进行了四种药剂的对比,试验结果见图10。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丁黄药与BK404B组合时,铜、钼作业回收率较高。

4.分类引领多法并举,思想引领“重实效”

1.学习领会新思想,思想引领“一盘棋”

(二)服务项目“对路”,以“奋斗”工作品牌分类引导青年

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多年来始终将培育安全文化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引领、保障作用,坚持安全文化建设以人为本,营造了人人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使安全生产不仅成为一个目标,更成为员工的一种生活习惯、工作方式。

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活动激励机制建设。出台学校《国家级、省级“挑战杯”竞赛奖励办法》、《关于提升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竞赛项目水平的实施意见》,激励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全员参与,提高竞赛水平;二是发挥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挑战杯”、“互联网+”竞赛以及“攀登计划”、“大创”等项目申报,发挥创新创业竞赛的育人作用;三是做好创新创业人才的凝聚和服务工作。推荐优秀创业人才参加“青创100”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选拔,做好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挖掘、培养和跟踪工作,发挥榜样带动示范作用;四是引导学生通过申请、参与、答辩、实践和“挑战杯”、“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等形式,不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服务创新创业

2.凸显“奋斗”主题校园文化

社会实践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该校每年组织近万名学生开展“三下乡”、“展翅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基层,深入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在实践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炼意志品质,增强爱民情怀和奋斗精神。学校不断完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开展及评选机制,系统推进活动的规范化建设,实现项目化、专业化、社会化、基地化和课程化管理。学校将石油精神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油田、走进石油石化企业,与石油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场学习和体悟石油精神,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石油精神教育,领悟石油精神。学校深入开展无偿献血、扶弱助残、美丽乡村建设等公益志愿活动。一是发挥团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校学生团员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完善志愿服务网络档案,提升网络化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加大对“希望快车”“幸福快车”、无偿献血、义务维修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的资助,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品牌化建设;三是开展“星级志愿者”认证工作,提升志愿者激励机制运行效果,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引导青年学生把志愿服务作为自我成长的长期需求,养成自觉参加志愿服务的良好习惯。

3.强化实践育人

2.思想引领全覆盖,引领青年“三认同”

校园文化是重要的育人手段,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该校出台《奋斗主题文化建设的意见》开展“奋斗”主题文化建设,开展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唱响“奋斗”主旋律。按照“观、唱、传、读、讲、行”六个版块,铺开“奋斗之歌”大合唱比赛、“成长故事汇”等精品活动;打造石油化工科技文化节、冼夫人文化节等一系列科技文化精品品牌以及校园“十大歌手”、新生才艺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开展魅力女生节、学生成才礼、摇滚音乐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同时,承办“花开东方”、“南国新声”等国家级、省级“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引领和繁荣了校园文化,增强了文化育人功能,提升了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根据青年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广油青年说”微分享活动。一是线下系列分享活动。结合“与信仰对话”、“四进四信”等主题活动,邀请十九大代表、全国“两会”代表、专家学者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层面开展分享活动。活动结合五四、七一、十一、12·9运动纪念日、校庆日等各类有利时间节点,以宣讲、分享、访谈、表演等形式,做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引领精品。开展“聚校魂”系列活动,开展“爱我广油,学史明责”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和团组织生活,在校园上墙和安放奋斗箴言牌(石刻),组织参观校史馆,阅读反映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和辉煌成就的书籍等系列活动,深刻全面了解学校办学历程和办学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学校丰富的办学内涵和办学精神,激励广大学生熟悉学校、热爱学校,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线上开展“奋斗”微分享活动。开发“广油青年说”线上产品,用时尚接地气的引领方式,推出系列访谈短片、专题推文、H5等线上产品进行广泛宣传,引导青年学生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

(三)强化基础“铺路”,以组织建设分类引导青年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在省内率先开展班团一体化建设,推行党团员班主任兼任团支部指导员制度,理顺班团一体化运行岗位设置,团支委和班委通过班团交叉兼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等措施,将工作目标、运行机制、干部队伍、工作职能、管理评价等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解决相互不协调问题;二是深化“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活动竞赛项目,始终坚持将团支部工作和建设放在最基础、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竞赛,不断提高组织运行活力、工作开展活力和团员参与活力。根据不同学历、不同年龄身心特点,对团支部活动分门别类提出不同要求,根据同一学历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团支部活动设立不同的主题或方向,对青年学生做到精准分类引导。

2.完善团干部培养制度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有力保障,是分类引导工作的中坚力量。要完善团干部培养制度,增强团干部参与和服务“大思政”体系的意识和能力。一是落实将团干部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健全团干部选拔、培养、激励机制;二是打造专挂兼职相结合的学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充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力量;三是加大团干部培养培训力度,完善校、院两级培训体系,提高团干部掌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四是创新开展“青马工程”学习班,规范学习班课程设置及考核机制,优化培训项目模式,加强青马学员和学生骨干队伍思想引领作用;五是规范学生干部选才培才机制,建立更加完善的干部选拔、评价考核及退出机制,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专挂兼相结合的专业化、高素质、忠诚敢于担当的团学干部队伍,形成科学的学生干部培养“闭环”。

三、结语

分类引导青年是共青团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任务。随着社会转型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多种思潮相互碰撞,引导青年学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高校青年学生特点和需求,与时俱进探索分类引导新的方法,提高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多少年过去,到卡尔梅克共和国寻访土尔扈特人的踪迹仍停留在计划而未有行动,一拖再拖,唯一原由是时间安排上身不由已。2014年再次提出,经中国边疆研究所阿拉腾奥其尔、新疆师范大学巴图巴雅尔联系,确定2015年5月成行,决定主访卡尔梅克共和国首府埃里斯塔,顺访伏尔加格勒和阿斯特拉罕,俄罗斯科学院卡尔梅克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还发来了邀请函。遗憾的是,成行前夕又生变故而作罢。好事多磨,心有不甘,加之马大正将至“奔八”之年,可以行动自如的岁月毕竟有限了。终于在2017年4月正式成行。只是原先计划的三人小组,成了马大正和阿拉腾奥其尔两人了,巴图巴雅尔因教务在身,未能同行,留下永远的遗憾!

柔性形变、高速运动过程中残生的附加内应力、末端执行器等都会导致待加工零件受力变形,从而带来其工作的精度的不准确,要求能够在工业机器人研发设计中,减少代加工零件受力变形的程度。第三是控制环境因素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影响,在现实中,工业生产的场所的温度大小、湿度情况都都会影响工业机器人的定位精度问题因而要求能够实现定位误差补充设定。

参考文献:

[1]张闯: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推动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24-26.

[2]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人民日报: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EB/OL].(2017.01.26)[2018-08-16].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126/c1003-29049660.html.

[3]王玉平,张红霞:石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创建的原则与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97-100.

[4]胡晓渝: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研究的重要参考——评《高校共青团组织对青年思政教育进行分类引导的研究》[J].探索,2016(04):193

[5]彭臻喆,周新宇,陈锦龙(等):高校共青团对学生进行分类引导的探索—以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为例 [J].新西部 ,2013(29):43-44.

〔基金项目: 茂名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GJ1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发展规划“创新强校”项目(GYFG2016B013)〕

作者简介: 赖新华,广东韶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共青团工作研究。

责任编辑/陆一霖

标签:;  ;  ;  ;  ;  

石油类高校共青团分类引导工作探索-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