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优势论文_程正波

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优势论文_程正波

筠连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 645250

【摘要】:在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没有可行治疗方法背景下,本文对中医药辨证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本文总结中医药基于辨证论治背景下,对糖尿病不同程度治疗作用论述。

【关键词】:中医药辩证;糖尿病;治疗优势

糖尿病是通过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为高血压、高血糖、高粘血症和高血脂倾向作为主要标准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在临床医学对于糖尿病认知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对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了调整,重视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糖尿病学会表示,在今后二十年内,糖尿病患者会不断的增加,慢性并发症为威胁人民生活质量及生命的主要疾病,提高了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和社会经济的压力。但是,目前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并发症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目的为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对容易受到高血压损伤靶器官进行保护,降低致残率、致死率,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延长患者寿命。中医药对于糖尿病和并发症治疗具有一定优势,详见下文。

1中医对于糖尿病的认知

糖尿病属于一种内分泌系统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在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快,生活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提高了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中医药古籍中,并没有糖尿病相关记录,但是综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示糖尿病为中医消渴范畴。临床表现为多食、多饮、消瘦、多尿、口渴、乏力、尿中有甜味[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具有糖尿病以上所说的临床症状,并且具有任何时间中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1),或者FPG(基于空腹)≥7.0mmol/L(126mg/d1),或者OG TT2hPG≥11.1mmol(200mg/d1),要重复一次确定诊断才能够诊断标准成立。

消渴的主要病因比较复杂,比如饮食、情绪、先天禀赋不足、劳欲等,病变的主要脏腑为肾、脾、肺。基本的病机为阴虚,燥热为标阴津亏损。现代临床医学表示,淤血和气阴两虚也会导致消渴。

在诊断消渴中,主要根据就是:其一,口渴多饮,尿频量多、容易饥饿,形体消瘦或者尿中有甜味;其二,部分患者以上症状并不明显,但是如果中年后发病,平时喜欢吃肥、甜食,会因为心血管病、眼疾等入院诊疗,就会考虑消渴;其三,因为出现此病和先天禀赋不足相关,所以还要考虑消渴病家族遗传病史[2]。

2辨证施治

《内经》中消渴为“消瘅”,《医学心悟》表示,口渴饮水比较多为上消,吃饱容易饿为中消,口渴小便为如膏者为下消。以此表示,疾病初期主要特点为燥热,如果不及时治疗,病程迁延比较长,燥热伤阴,阴虚和燥热互见,疾病就会以阴虚为主。不管是哪种程度,都要养阴着眼,并且结合清热药物。现代中医一般使消渴根据上、中、下三消进行分型论治,以临床观察体会表示,不管是哪种类型,大部分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气阴两虚和血瘀的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上消主要特点为渴、声音沙哑、气短而喘,心烦气躁,脉细无力;中消临床表现为口渴、多饮、饮食消退、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苔白而干、体瘦、脉弱、舌质淡红;下消主要特征为阴损及阳、小便次数增加、小便浑浊、面容憔悴、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四肢欠温、舌苔淡白,脉沉细无力[3]。

肝肾阴虚型:方药包括15g枸杞和茯苓,20g熟地黄、山茱萸、山药,15g牡丹皮、肉桂、泽泻,10g知母;

气阴两虚型:20g熟地黄、山药、山茱萸、黄芪,15g牡丹皮、泽泻、肉桂,10g知母;

气阴两虚型:15g西洋参、乌梅、麦冬;20g熟地黄,10g花粉、葛根、黄芪;

阴虚热盛型:15g麦冬、茯苓,10g黄连、知母、黄柏、生地、西洋参,12g白术;

湿热内蕴型:15g杏仁、半夏,12g花粉、通草,20g黄连,生地黄,10g淡竹叶和生地。

将以上方药使用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两次服用[4]。

3中医药的治疗优势

中药为天然药材,对比西药只要辩证正确,毒副作用比较小,对于胰岛B细胞并没有毒副作用,不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只要良好配伍,没有五年失效的情况。其对人体具有强壮、调节的作用,其是否具备恢复衰老胰岛细胞功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单味中药中,表示部分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比如苦瓜、人参、山药、黄芪、黄连、桑枝等都能够降血糖。其他比如玉米须、木瓜、何首乌、黄柏、黄精、茯苓等药物在辨证论治原则背景下对于糖尿病和并发症都具有治疗的作用。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法中,针灸、食疗药膳、太极拳、推拿和气功等,除了对症状进行改善,还能够降糖和胰岛素增敏。针灸在对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中具有一定的作用[5]。

4结束语

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糖尿病发生率也在不断的提高,注射胰岛素治疗和降糖药物处理为主要方案,能够控制患者的血糖。但是常规西药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强被动性,对症状进行改善的同时还会出现不良反应。中医使此病作为消渴范畴,以不同辩证划分成为不同分型,比如上消、中消、下消等,病症方法以不同的分型使用不同方药处理,从根本解决问题。西药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以口服降糖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和注射胰岛素治疗。中医认为糖尿病因为情绪失衡、肝气郁结、没有节制饮食等导致脾胃运化失调,从而累积到肝肾胆、脾等脏器中,所以中医辨证主张以调节阴阳失衡作为主要治疗原则。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病优势重视,使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其次,除了临床药物治疗,糖尿病的预防也尤为重要。全民要了解到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比如体育活动比较少、不良的饮食习惯、精神紧张等,所以中老年人要定期的检查,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成洙.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中医治疗优势临床案例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4, 34(11):78-78.

[2]陈朝霞, 赵京霞, 张金超,等. 糖尿病溃疡的中医内治法精准辨证和治疗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 2017(12):3190-3193.

[3]姜晓倩, 张兰. 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治疗研究概况[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3):237-238.

[4]唐艳艳, 温都苏. 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优势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5):18-19.

[5]相萍萍, 王旭.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3):813-815.

论文作者:程正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优势论文_程正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