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矿业工程施工设计及方案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可以说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准确性越高、越可靠,矿业工程的施工以及质量安全也就越有保障。本人从事岩土理化测试工作,针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因素
1岩土工程地质勘查的工作任务和目的
岩土工程的地质勘查是一项系统工作,融合了多种学科,水文地质、环境地岩、大气环境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对岩土的力学和动态学进行分析判断,是一切岩土施工的基础性的工作。地质勘查的工作任务是对岩土工作的施工做出基础数据判断,对基础设计提出数据支撑依据,对施工环境的条件各种指标参数做出分析,达到岩土工程有效施工的目的,提高施工质量的目标。
2影响地质勘察质量的因素
2.1人为因素
地质勘察是一项专业性强的技术工作,勘察指标的专业化要求勘察人员具备全面综合的专业化知识。数据杂多、计算复杂,指标分散是地质勘察的特点。而勘察人员是掌握勘察质量的第一关键人,勘察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决定地质勘察质量的人为因素。勘察人员勘察中具备敏锐的勘察眼光,能提高勘察的勘察效率,降低勘察的错误率。我国目前的顶层地质勘察优秀人才甚少,地质勘察的单位通通常是一配多的形式,既一个优秀的勘察人才配备多个资质普通的勘察农民工人,并且一线勘察人员在人才结构占据很大一部分。
2.2市场因素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地质勘察项目逐渐市场化,承接地质勘察的团队逐渐增多。市场化地质勘察必定带来市场化的弊端。有的勘察团队为了追求经济最大化,用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的勘察方式,占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然而勘察的质量直线下降。市场经济调节勘察市场失灵,导致了许多勘察资历尚浅的勘察团队主导着地质勘察的市场。
2.3制度因素
缺乏行之有效的勘察制度约束是导致地质勘察质量低下的又一因素。现行的地质勘察体系存在着不全面不完整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不能有效的约束勘察过程的体系,导致勘察过程流于形式,忽略了勘察目标意义。不仅如此,地质勘察监理制度过分看重勘察后的施工管理,强调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对前期的地质勘察未形成建立市场监理机制。一方面,市场的竞争态势需要人为的监理机制进行调节,遏制恶性竞争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行业整体素质的监理漏洞存在,如勘察人员资质审核,勘察过程安全性的监督,勘察团队勘察结果的评定等。
2.4技术因素
地质勘察讲究硬件设施和软件实施的配备。齐全的设施配备可以减少勘察的时间消化,提精湛的勘察技能。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地更新发展,工程项目的技术性要求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地质勘察的指标细致化,必须借助于科学技术才能得以完成。如土壤的压力承重、水温的区域分布、地质分布种类等等指标,没有依赖的先进仪器设备来测量,没有互通有无的信息资源共享渠道,是不能保证这些指标的准确无误。此外,勘察人员的勘察方式强调技术含量。陈旧的勘察理念是无法契合先进的技术的,只讲究勘察人员的数量,讲究勘察精力投入,是很难实现地质勘察质的飞跃。科学的、专业的勘察要求更新勘察理念,技术性的勘察方式要求全面性的勘察和针对性的勘察相结,如整体样本和抽样样本的对比研究,整体目标和分散目标的整合优化,才能达到勘察质量的有效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控制的对策
3.1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勘察队伍。通过资格评审、实际操作评定的方式,把优质的勘察人员吸收到队伍中,明确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责任,扩大人员队伍。勘察人员不仅在指挥后方有过硬的勘察本领,在前线的基础勘察也有着专业的勘察能力。同时,构建完整全面的勘察人员培养体系,培养勘察人员掌握先进的勘察设备,灌输先进的勘察理念。特别是加强对一线勘察工人的培训,一线的勘察人员大多数是由农民工群体构成,而地质勘察的理论枯燥乏味,恰当的采用物质激励机制,调动勘察人员的培训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
3.2完善市场机制
市场化的地质勘察项目,更需要行政手段来调节。市场准入机制的调节一定程度能遏制不符合资质的勘察队伍进入市场,达到净化勘察市场的作用。第一,相关部门应建立准入市场条例,工商部门对不符合勘察资质的团队不给予进入市场的凭证。第二,地质勘察项目的招标过程追求公正、公开、公平,可通过设定竞标的具体指标要求,提高有专业勘察的团队中标率。第三,地质勘察是一项细致化的勘察工作,勘察结果影响着后期的工程建设,在勘察过程中,可以聘请勘察领域的专家,对勘察数据进行专业性的数据比对分析,及时评判勘察团队在勘察过程的勘察质量,遏制勘察过程偷工减料等现象发生。
3.3建立健全的勘察体系
健全的勘察体系是提高勘察质量的重要条件,健全的勘察体系对勘察行为有着制度的约束和管制。管理制度是健全的勘察体系的其中一项,可根据施工情况设定具体实际的管理条例,要做到避免轻开头、重结尾的管理现象出现,则要细化勘察过程的管理制度,如勘察的对象是单个建筑和整体建筑群体的分类勘察,根据具体对应的地质条件,提出地基类型、地基处理、地基支护等方案,推进后期设计正常开展。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监理机制,明确勘察人员的勘察资质要求,且勘察界限要严格遵循标准的监理制度,保证勘察过程的人员的安全性,保证勘察结果的科学合理,准确详实。
3.4技术支持
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涉及学科范围广,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先进技术的支撑是提高勘察质量的必要条件。科技时代的到来,应加大对地质勘察的技术投入,如建立工程、天文、地理等学科共通的信息服务平台,引进先进的测量设备,建立指标数据化管理的服务系统等。不仅如此,不同类型、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地质,勘察的方法不尽相同,勘察方式需要技术化,采用先进探测设备抽取勘察地质样本,避免人为的随机抽查地质样品,提高地质勘察的效率。
3.5勘察原则控制
从影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因素对地质勘察进行实施控制,是有效的因素控制措施。不仅如此,研究岩土工程,还可从研究目标的层面进行目标因素控制。每一项岩土工程具有特殊性,对勘察目标有所不同,因此对地质勘察的勘查样本,勘察对象、勘察方法的选取都要遵循目标原则。此外,加强分析控制,主要体现在指标参数的分析控制和科学方法分析控制。指标参数选择要体现地质勘查的综合性和细节性的的特征,参数结果分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比如图表、事件图等,实现良好的地质勘察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控制,也是整个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主线,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面工程的展开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的因素分析[J].城市地理.2015(16)
[2]彭重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17)
[3]吴立坤.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的因素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6(09)
论文作者:任小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地质论文; 岩土论文; 人员论文; 因素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指标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