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比较优势到系统竞争优势: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演进路径_核心能力论文

从单一的比较优势到系统的竞争优势: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演进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优势论文,路径论文,比较优势论文,企业竞争力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已深度地融入全球市场。200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1万亿美元,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超过3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与此同时,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连续十六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000年之后,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尤其在跨国并购中,随着我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增强,我国企业成为跨国并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我国虽然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我国企业在国际价值链的分工当中仍然处于低端,总体竞争能力较弱,如何快速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

一、竞争优势与价值链环节的成本分析、价值分析、资源分析与能力分析

自哈佛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1985年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以来,价值链便成为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有力分析工具。迈克尔·波特将“价值链”定义为一个公司用于设计、生产营销、运输和支持其产品的所有活动。依照价值链可以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九类: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物流、市场销售和服务五类基本活动以及企业基础设施①、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四类辅助活动②。后来,波特教授将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分为上游、主要活动和下游,上游活动包括研发与投入物流;主要活动包括运营、营销与销售;下游活动包括产出物流与服务;辅助活动包括组织设计与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技术运用与发展。

波特教授认为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无法识别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中所进行的相互分离的活动。这些活动中的每一步都对企业的相对成本有所贡献,并且奠定了差异化的基础③。但企业的总体竞争优势则源自企业整个活动的体系,而不同环节的整合则会降低成本或者增加差异化。企业价值链的功能之一,就是形成成本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企业在评估自己与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竞争战略,低成本的优势往往会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即价格竞争战略;而技术优势、设计特色、服务特色与质量的差异化往往会促使企业采用差异化战略。一般而言,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虽然会增加成本,但是实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在价值链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价值分析、能力分析和资源分析就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竞争优势的来源以及表现形式,也能够进一步寻找构建竞争优势的途径和方法。

1.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的起点是确定企业的价值链,并把营业成本和资产分配到各种价值中去。价值链里的每种价值活动包括营业成本、固定流动资本。对各个环节成本进行分析的作用有二:一是检视各环节的成本现状;二是分析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分析成本的主要目的在于形成企业的成本优势,从而推动企业的成本领先战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生产要素的国家差异无疑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最佳选择。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跨国公司特别是全球500强企业纷纷调整其价值链中心,将业务重点转向产业价值链下游的营销和服务环节以及上游的研发环节。跨国公司往往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大幅度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而将价值链上游的研发与下游的市场营销与服务环节作为价值链的核心环节牢牢控制,并通过对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整合,形成竞争优势,最终获得高额利润④。

2.价值分析

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说,价值是客户愿意支付的价钱,而超额价值产生于以低于对手的价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者提供独特的效益补偿高价。

成本分析的范围通常限于企业内部,而价值分析必须结合顾客的认知来进行,只有当顾客愿意付出价钱来购买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时,企业的价值才能够兑现。顾客对于产品或者服务价值的认知是一个主观的感知过程,如果顾客认为其所购买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超过自己付出的成本,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便会对顾客产生持续的吸引力,企业也就会拥有竞争优势。反之,如果顾客认为自己付出的成本超过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便无法对顾客产生持续的吸引力,企业就不会产生竞争优势。虽然顾客的感知是一个主观因素,但企业可以通过调查、反馈等活动察觉顾客的主观感受,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做出相应的反应,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顾客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认知主要包括质量、价格、性能、品牌、服务等因素,其中对产品和服务的综合认知会影响顾客的购买决定,但顾客也会对其中一项或者两项产生深刻印象,这会对顾客的决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对顾客感知价值中的关键因素加以了解,并对此做出迅速反应。一般来说,能够影响顾客认知的关键价值的环节就是企业价值链增值的关键环节。在现实中,企业价值链各环节的成本投入是不同的,顾客对于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因素也是不同的。企业投入很多的环节未必能够得到顾客的认同,顾客认同的因素未必需要太大的投入。当前,市场的普遍特性是买方市场,顾客对于产品或服务的认知通常会决定企业的竞争地位。因此,结合企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成本分析,比较企业价值链单个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分析哪个环节产生了最大的顾客价值,并做到良性的动态循环,企业才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从价值链的主要活动来看,由于技术变革本身会降低成本或者提高并转化为先发优势,因此研发环节通常被认为是获得高附加值的环节;营销与销售环节由于更接近顾客,既是企业价值的实现环节,又是顾客需求的察觉与引导环节,加之市场竞争激烈,通常也被认为是获得高附加值的环节;投入物流的重要性会因原材料的性质不同而不同,比如石油等战略物资对于石化行业非常关键,是重要的增值环节;产出物流由于近些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成为价值链中的重要增值环节;由于技术的迅速发展,服务环节的重要性也在提升;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政策,生产运营环节的增值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

3.能力分析

价值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企业的价值来源,能力分析则是为了明确给企业带来价值的能力位于哪些环节。一般来说,企业的价值是由其核心能力带来的,核心能力带来的竞争优势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价值链某一环节的核心竞争力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比如技术优势、设计特色、产品质量和服务等;二是企业整合价值链带来的综合竞争优势。因此,企业价值链的能力分析也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企业价值链关键环节的分析;二是对企业整合价值链综合能力的分析。

对于价值链关键环节的定位,就是要明确由于各环节包含的能力不同,其重要性不同,因而在竞争战略中的地位也不同。对于包含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企业应视为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应该大力投入、培育和发展,因为这些环节是高附加值的增值来源;但对于非关键环节,由于不包含核心能力,不是高附加值的增值来源,可以考虑如何降低这些环节的成本,有时应当积极考虑外包。上个世纪末开始,很多跨国公司将生产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完全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厂商,但是仍然牢牢控制住研发、市场和销售等关键环节。许多发达国家的中下游企业也将生产环节外包,自己掌控设计、市场和销售两头,获取高额利润,承担了生产环节的发展中国家的厂商却只能得到微薄的利润。

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企业价值链的整体活动,价值链的静态布局固然重要,但价值链的动态整合更为关键。价值链所有环节的战略性整合不仅是竞争优势的逻辑起点,也是维持竞争优势的根本。由整个价值链所形成的综合优势远比建立在单一环节的优势更加持久,也更难模仿。

4.资源分析

竞争优势是体现在价值链任何环节或者整个价值链的整合优势,这些优势使得跨国公司能在效率、质量、革新或服务领域做得比对手更出色。独特优势来源于相互作用的两个因素:资源与能力。资源作为投入到公司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资产,既包括建筑、设备等有形资产,也包括专利、商标、商誉、企业知识等无形资产,资源在合适的条件下便转化成为企业运用资源生产出低成本或差别产品的核心能力。自上世纪末以来,出现了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形成竞争优势中的作用远大于企业有形资产的趋势,而在无形资产当中,知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德鲁克认为,知识不但变成了关键的资源,而且是竞争优势的主导来源,甚至可能是唯一来源(Peter Drucker,1994)。在变动的经济环境中,要掌握竞争优势必须先掌握知识。在市场变化、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竞争者愈来愈多、产品生命周期愈来愈短的环境下,成功将属于能不断创造新知识、快速吸收新科技与推出新产品的企业(Nonaka,1991)。

价值链资源分析的基础是企业内部不同资源的作用分析,其次是企业的关键资源在价值链上的分布,最后是企业资源在价值链中的整合。在价值链的分布当中,研发环节包含的资源主要是技术等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市场和销售是市场知识最密集的环节,完成企业价值链整合功能的关键知识位于辅助活动中。

二、基于价值链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在对价值链进行了成本分析、价值分析、能力分析和资源分析以后,笔者构建如下模型,作为分析竞争优势的工具,如图1所示。

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的资源与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企业资源的动态整合会降低成本并创造价值,低成本指数是企业整合价值链降低成本的体现,价值指数是企业整合价值链创造价值的体现,资源指数是对企业内部有效资源的整体评价,能力指数是对企业整合内部资源降低成本并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评价。4个指数中间的面积代表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其中,资源指数和能力指数代表的是企业长远竞争优势的来源与体现,低成本指数和价值指数代表的是企业现在的盈利表现。不同企业的四类评价指数不同,其竞争优势表现也不同,四个指数之间也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企业的资源与能力是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的基础,但由企业的低成本和较高价值带来的利润如果运用得当又会增强企业的资源积累和强化核心能力。企业的低成本会增加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而企业高价值带来的高利润会给企业降低成本带来资金支持。企业的资源会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强会增加企业的资源。四者之间的关系见图2。

图1 竞争优势构成模型

图2 竞争优势构成因素的关系模型

从以上的模型来看,作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两个根本性因素是能力和资源,资源与能力是竞争优势的两个隐性因素,企业的低成本或者所创造的价值只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显性优势和表现形式。因此,在企业价值链的优化当中,应该强化价值链的核心能力与关键资源。如果企业不具备核心能力与异质性资源,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不会长久。

如果把4个指数简单地分为高低两种,4个指数高低的组合则会出现以下的排列,各自代表着竞争优势的不同状况,见表1。

图3 低成本导向的竞争优势模型

一般来说,企业的竞争优势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四种基本状况:低成本导向的竞争优势(图3)、能力导向的竞争优势(图4)、资源导向性的竞争优势(图5)和综合竞争优势(图6)。

低成本导向的竞争优势的代表性企业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这类企业往往利用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逐步积累,形成自己的低成本导向的竞争优势,其资源指数与能力指数往往较低,获取的企业价值也比较低,这类企业的竞争优势较弱,其产品与服务的替代性较强。

图4 能力导向的竞争优势模型

图5 资源导向的竞争优势模型

能力导向的竞争优势往往是由于企业的领导团队或者领导人的能力较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竞争优势,因而会创造较高的企业价值,这种企业往往会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但如果不形成企业自身的资源积累,其竞争优势会为竞争对手所替代。

资源导向的竞争优势往往是由于企业拥有较强的有形或者无形的资源积累(包括制度性的积累),其异质性资源构成了较高的市场进入门槛,其价值创造能力较强,由于资源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这类企业的竞争优势比能力导向的竞争优势持久。

综合竞争优势是由于企业既有较强的能力,又有丰厚的资源,因而能够持续地降低成本并创造价值,其竞争优势表现为系统的综合竞争优势,能够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实际上,理想状态的综合竞争优势往往会表现在某一时间点,除了以上四种基本模式外,也会出现能力与资源指数高而价值指数低或者相反的情况。不同的竞争优势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较弱竞争优势的企业也可以转换为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企业。

三、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图6 综合竞争优势模型

回顾我国市场经济近3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企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现在某些行业的企业已初步具备海外并购的条件,这是我国的国家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给了企业自由竞争不断发展的制度空间,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给了企业成长壮大的市场空间,经过近30年的市场培育,我国出现了一批可以在世界市场上输出产品或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也出现了一大批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承担某一环节价值活动的中小企业。就参与我国对外贸易或跨国经营的大企业而言,虽然行业差异很大,我国企业在价值链的全球布局与整合上还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特征。

1.我国的产品或者服务在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我国企业在生产与运营环节上的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成本较低和能源供给价格较低等因素。来自生产力要素与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使得原产地为我国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不断增加。因此,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产品出口和以建筑、工程为主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由于很多我国产品采用单一的价格竞争策略,加之许多发达国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容易遭受反倾销措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受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原因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我国企业应诉不利有关,但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策略也是造成这一后果的内部原因。

2.我国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较差

在国际价值链的分工当中,我国企业由于研发与设计能力较差,又缺乏跨国经营的市场知识,还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因此获利能力较差,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在国际市场上采用价格竞争是我国企业不得已的选择,价格竞争直接导致产品利润微薄。而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利用我国的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优势,享受税收上的优惠,整合自己的高回报的研发设计、市场与销售环节,获得了高额利润。由于我国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强,因此我国产品和服务面临着东南亚与东欧等新兴区域产品的激烈竞争。伴随着出口征税、人民币升值、能源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我国目前的劳动成本已超过许多东南亚国家,我国企业在国际上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3.我国企业在生产运营环节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在研发、市场和销售环节上缺乏核心能力

在国际市场中,创新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创新可以在新技术、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等领域创造出竞争对手无法取得的优势,虽然技术的进展速度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在创新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创新形成竞争优势的企业,一旦停止创新,终将被竞争者取代。我国企业在研发环节上的创新能力低下,使得我国企业在大多数行业中的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因此无法取得领先的技术优势,也就无法在研发环节得到高额的附加值。经过近三十年的积累,我国在航天、生物工程、计算芯片等领域出现了可喜的突破,但我国企业总体来说在研发环节上与发达国家企业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4.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有形资产尚未形成全球布局,全球范围内的无形资源积累较少,尤其缺乏在发达国家开展市场经营的关键知识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价值链分布局限于国内,而非全球布局,跨国经营仅停留在最初的对外贸易阶段,而产品在海外的销售渠道有60%-70%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除了下游渠道受制于人,无法掌握消费者或客户需求的详细信息,进而无法掌控市场变化,更不用说提出针对客户的产品设计创新与营销创新来完成价值链整个环节的整合了。只有少数企业积极探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价值链布局与整合,例如:华为、TCL、海尔、万尚、中海油和中石油等。企业的价值链布局限于国内使得我国企业无法将企业的组织能力与价值活动延伸到海外市场,无法获得海外经营的市场知识,竞争能力将大受限制。

总体而言,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价值链的能力与资源积累较为薄弱,各个环节的缺失或所包含的能力与资源较少,整合效果比较弱,总体表现属于低成本导向型的竞争优势,因而存在着较大的优化与提升空间。

四、我国企业竞争力升级转型的对策分析

1.实现价值链的全球布局,将企业不同环节的价值活动与区位优势结合起来

企业价值链的活动应该与不同价值活动的最佳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并且进行有机整合,获取低成本优势。例如研发中心应该设在研发人才聚集的地方或者接近市场的地方,运营或生产中心应该设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或者接近原料供应地等。

2.构建价值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高附加值环节,实现全球布局,培育生产环节以外的差异化优势

现阶段,我国企业价值链除了在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具有一定的优势外,在高附加值的研发、市场与销售环节上投入较少,所包含的相关能力与资源也较弱。强化生产环节以外的价值链其他环节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强化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含量,是我国企业确立自身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获得高额利润、改变我国产品形象的上佳选择。

3.培育研究与开发的核心能力,建立技术优势

技术变革是竞争的主要动力之一,技术的革新改变着产业结构、影响着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可以通过技术革新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增加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技术水平偏低,在主流市场或主流产品中没有多少自主的核心技术,如果我国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只能靠购买国外的过时技术来维持低水平的生产,或者成为国外产品的廉价加工厂,只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处于末端,在产业价值链中居于从属地位。缺乏核心技术是我国企业的软肋,对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是一块致命的硬伤。因此,通过学习、研究与开发,掌握核心技术,构建技术优势,是我国企业不容回避的一个课题。

4.将企业的组织能力向海外延伸,获取关键的市场知识,培育全球化的中国品牌

随着全球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顾客价值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出发点,获取关键的市场知识应该成为我国企业价值链优化的着眼点之一。市场和服务环节既是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弱项,也是我国企业容易进行价值链延伸的环节,通过并购、新设、联盟和服务合同等多种形式,强化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市场与销售环节,更快地接近消费者,快速做出市场反应,从而增加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5.整合价值链各环节,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战略性整合,不仅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在企业价值链当中,研发、投入物流、生产与运营、营销与销售、产出物流与服务各环节的价值活动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比如服务环节的活动可以收集分析客户的信息与需求,及时掌握市场变化,进而加强企业在研发与产品改善上的能力。价值链的全球布局与整合,可以促进企业关键资源的积累并建立核心能力,从而形成企业的系统竞争优势,关键知识与核心能力在价值链上的分配环节比较模糊因而很难被模仿,竞争者除非能成功地赶上整个系统,否则很难从模仿中获益。因此,整合价值链各环节,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应该成为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五、结论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演化路径就是从单一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向系统的竞争优势的升级: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企业价值链的整体活动,价值链的静态布局固然重要,但价值链的动态整合更为关键。价值链所有环节的战略性整合不仅是竞争优势的逻辑起点,也是维持竞争优势的根本。由整个价值链所形成的综合优势远比建立在单一环节上的优势更加持久,也更难模仿。假设某一行业的最佳企业的各种活动指数为1,则其总体表现为1×1×1×1×1=1,而其他竞争者的表现可能为1×0.9×0.9×1.2×0.9=0.85或者0.9×0.9×0.9×0.9×0.9=0.59。由此可见,企业价值链的总体整合非常重要,某一环节的劣势可能会明显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虽然优化价值链的基本路径是从低成本导向性竞争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化,但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千差万别,故而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优化价值链的策略。在培育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累企业的关键知识、构建动态的全球竞争优势的原则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之道也应是多元的,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历程,也是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民族复兴之路。

注释:

①波特认为企业的基础设施由大量活动组成,包括总体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政府事务和质量管理。参见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N.Y.:Free Press,1985,p.43.

②波特开始认为技术开发属于辅助活动,由于技术变革本身会降低成本或者提高并转化为先发优势,因此研发环节通常被认为是获得高附加值的环节和价值链的主要环节。波特本人也非常重视创新和技术对价值链的影响,参见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N.Y.:Free Press,1985,p.38.

③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N.Y.:Free Press,1985,p.33.

④马春光:“跨国公司产业价值链转型对我国制造企业的启示”,《管理世界》2004年第12期。

标签:;  ;  ;  ;  ;  ;  ;  ;  ;  ;  ;  ;  ;  ;  ;  ;  

从单一比较优势到系统竞争优势: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演进路径_核心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